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使再生纤维和造纸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带碱半纤维素废液得到有效利用,解决传统高吸水树脂成本高、耐盐性差、凝胶强度低等问题,以半纤维素、部分中和的丙烯酸、膨润土为原料,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引入聚乙烯醇(PVA),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合成了聚乙烯醇改性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半互穿网络高吸水树脂,采用FTIR,TG和SEM对产物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PVA的引入及其与黏土的协同作用对树脂网络结构和吸液、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基础上引入适量的PVA,可以成功制得聚乙烯醇改性半纤维素-g-丙烯酸/膨润土复合高吸水树脂;当PVA质量分数为3%时,树脂的吸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提高了40.6%和34.7%;改性后树脂的三维网络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表现出良好的吸液性能和保水性能。在纤维素综合利用中,利用半纤维素废碱液制备高吸水树脂,可以变废为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磺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用于催化正丁醛和聚乙烯醇(PV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考察了磺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制备条件和缩醛化反应条件对正丁醛和PVA反应生成PVB的影响。结果表明,磺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正丁醛和PVA反应生成PVB的性能,其上含有的磺酸基数量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磺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磺化温度110 ℃、磺化时间12 h。磺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催化正丁醛和PVA生成PVB反应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11 h、催化剂量8%、正丁醛量:PVA量为70:100(质量比),生成的PVB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硅酸钠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对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性树脂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为80%,交联剂用量为淀粉用量的0.3%(质量分数),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4h;制备出的树脂吸水率可达300%(质量分数)以上。本实验为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泥炭和聚乙烯醇(PVA)为原料制得泥炭树脂颗粒,用其处理活性深蓝K-R溶液。研究了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条件和吸附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泥炭树脂颗粒吸附水溶液中活性深蓝K-R的最佳吸附温度为25~30℃,吸附时间为1 h,在较宽的pH范围内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为29.82 mg/g。在最佳吸附条件下,泥炭树脂颗粒对活性深蓝K-R的吸附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未达饱和吸附前,吸附过程表现出一级反应动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高吸水性树脂聚丙烯酸钠盐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艺研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丙烯酸在聚合过程中的引发剂、交联剂,丙烯酸中和度,单体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吸水性的影响,从中获得最佳合成工艺,制得树脂吸水率达140g/g(去离子水),吸水速率快,保水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马铃薯淀粉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工艺,采用水溶液聚合法进行接枝共聚制备高吸水性树脂,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马铃薯淀粉与单体(g/mL)比例为1:7,丙烯酸与丙烯酰胺摩尔比为0.5:1,丙烯酸中和度为70%,反应温度60℃,引发剂、交联剂用量分别为单体的0.25 wt%,0.6 wt%,交联时间为1.5h.此条件下合成的高吸水性树脂吸蒸馏水倍率达到786 g/g,吸0.9% NaCl倍率达到76.1g/g,且吸水速率较快.对人工血、人工尿及一价阳离子溶液有较好的吸收率;热稳定性较好,保水能力强,在室温条件下保水能力在7d左右;在30、40、50、60℃条件下保水能力均优于科翰98保水剂,但耐酸性较差,在中性偏碱的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吸水倍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设计的实验方法,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44)为基础树脂,丙烯酸单体(AA)为改性剂,合成了溶剂型环氧丙烯酸树脂(EA),探讨合成工艺条件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对丙烯酸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95 ℃,反应时间4 h,催化剂和阻聚剂的加入量与E-44量之比分别为1.0%和0.075%(wt%)时,丙烯酸单体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顺丁烯二酸酐(MA) 与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上的羟基反应,在EA上引入了羧基亲水性基团,制备了水溶性环氧丙烯酸树脂(EB)。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别对中间产物EA和目的产物EB进行了结构表征,进一步证实了AA与E-44开环酯化反应生成了EA,以及MA与EA上羟基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EB。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及树脂保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再生纸浆纤维素为分子骨架,接枝丙烯酸及其钠盐制备高吸水树脂.研究了再生纸浆种类及纸浆含量对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在确定了再生纸浆用量为22%的基础上,对引发时间、中和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在以K2S2O8为引发剂,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30 min,反应16 h,制备出吸水率达1050 g/g,60℃时水凝胶的水份散失通量为纯水的55%的高吸水树脂.本文还对高吸水树脂的保水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出采用水份散失通量来评价高吸水树脂保水性能.初步研究发现水凝胶与单纯水之间的水份散失通量差异随温度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9.
膨润土/纤维素/丙烯酸共聚复合吸水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水溶液交联共聚法,制备了膨润土/纤维素/丙烯酸复合吸水材料,探索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找出了吸水材料制备的最佳条件.当膨润土、纤维素、引发剂和交联剂添加量分别为单体质量的15%、2%、0.8%和0.04%,丙烯酸中和度为80%,反应温度为80℃时制得的吸水材料的吸液能力最强.其吸水率和吸盐水率分别为368和63.  相似文献   

10.
彭兵 《石河子科技》2015,(3):54-56,59
以氯乙烯-醋酸乙烯酯悬浮聚合工艺为基础,在聚合反应过程中加入醇解剂和碱,实现非均相体系中一步法工艺完成树脂的合成及醇解过程,制备羟基改性氯醋树脂。探索了醇解剂的选择、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加入方式等对醇解反应的影响,在聚合温度62.0℃,醇解剂乙二醇与碱的用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95%,得到羟基含量为2.15%的羟基改性氯醋树脂,同时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以废报纸为原料,经脱墨、碱煮、酸煮可得纤维素,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树脂。讨论了原料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考查了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自来水和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吸收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倍率为340 g/g,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为280 g/g,对0.05 mol/L 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达50 g/g。  相似文献   

12.
以硫酸饰铵为引发剂,在甲醛存在下,将马铃薯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合,经皂化后制得了甲醛改性高吸水性树脂。本文研究了该树脂的吸水性与甲醛、丙烯腈、糊化水和皂化的碱用量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吸水速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4种有机质子酸为掺杂剂,氯化铁为氧化剂,通过化学氧化法制备了有机质子酸掺杂聚吡咯(PPy)。在两相溶液中制备了吡咯-甲基丙烯酸甲酯(Py-MMA)共聚物,研究了掺杂剂含量、氧化剂含量、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y-MMA共聚物电导率及溶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质子酸掺杂PPy可有效提高PPy的电导率。当以对甲苯磺酸(TsOH)作掺杂剂,掺杂剂与吡咯(Py)、氧化剂与Py单体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3、反应温度为5℃、反应时间为12 h时,所制得的有机质子酸掺杂PPy的导电性能最好。与PPy相比,Py-MMA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当MMA、K_2S_2O_8、Py、TsOH物质的量之比为2∶3∶6∶4,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4 h时,所制得的Py-MMA共聚物的溶解性能最佳,70℃时其在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为5.56 g,表面电阻率为0.76Ω·cm。  相似文献   

14.
纳米CaCO3改性丙烯酸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制备纳米CaCO3复合涂料,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经不同改性剂改性制得的纳米CaCO3粉体在丙烯酸树脂中的分散工艺,制备了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树脂浆液.探讨了不同纳米CaCO3和不同分散剂及其用量和丙烯酸树脂用量等因素对纳米CaCO3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性的影响,并优化出了最佳分散工艺条件:适合于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的纳米CaCO3是WO-12,丙烯酸树脂、纳米CaCO3和分散剂BYK-110质量配比为16:16.7:1.考察了纳米CaCO3复合丙烯酸浆液的贮存稳定性,并用TEM对其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浆液稳定性好,且纳米CaCO3在其中为纳米级分散.用该浆液制成的纳米复合涂料,与传统涂料相比其耐光性、耐水性、自洁性和贮存稳定性等显著改善.最后,用SEM对涂料进行了表征.图2,表5,参8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制备污水处理材料聚乙烯醇缩甲醛(简称PVFM)的最佳操作条件,采用机械打泡法和化学发泡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原料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PVFM制备的影响,并利用SEM对材料进行检测,通过污水处理对比实验,探究材料的污水处理性能。结果表明,在聚乙烯醇(简称PVA)质量分数为9%(50mL)、纤维素用量为0.4g、硫酸用量为6mL、甲醛用量为6mL、十二烷基磺酸钠用量为0.4g、碳酸钙用量为0.8g、反应温度为30℃、硫酸滴加时间为9min、甲醛滴加时间为4min、固化时间为8h的条件下,制得的PVFM材料理化性能良好,而且PVFM材料对模拟废水COD和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采用机械打泡法和化学发泡法可制得性能良好的污水处理材料PVFM。  相似文献   

16.
以三聚氯氰(TCT)、对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制备了2,4-二(对叔丁基苯氧基)-6-氯-[1,3,5]-三嗪(BT)。通过对碱试剂、溶剂、pH值和温度等因素的考察,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丙酮和水混合溶剂体积比为1:1,KOH为碱试剂,pH为7.0,温度为30℃。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制得产物的液相相对含量为95.75%。通过IR、1HNMR和13CNM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用热重分析的方法考察了产物的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以乙烯裂解副产C9馏分为原料,采用热聚合反应C9制备石油树脂.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石油树脂收率、色度的影响.树脂的收率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反应温度超过240℃,反应时间超过8h后,石油树脂的收率趋于稳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树脂的软化点逐渐降低,树脂的色度逐渐增大.综合分析得适宜的C9石油树脂制备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0.6MPa.  相似文献   

18.
羧甲基交联淀粉絮凝直接大红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溶性淀粉用环氧氯丙烷交联制得交联淀粉,进而和氯乙酸反应得到含有羧甲基的产物,它对直接大红染料废水有优良的絮凝作用。用正交试验找出了该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在10g淀粉中,用12g氯乙酸,碱浓度为30%,温度为60℃时制得的产品具有最好的絮凝效果。在配合使用中,它与硫酸铝的最佳用量分别控制在10×10-6和171×10-6。该产品对其它直接染料废水也有明显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玉米秸秆碳基固体酸的制备及其用于催化正丁醛和聚乙烯醇(PVA)制备聚乙烯醇缩丁醛(PVB),考察了碳基固体酸制备条件和缩醛化反应条件对正丁醛和PVA反应生成PVB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的最优制备条件为:碳化温度400℃、碳化时间5.5 h、磺化温度160℃、磺化时间12 h;缩醛化反应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0h、催化剂用量8%(占固体总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证实,玉米秸秆碳基固体酸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正丁醛和PVA制备PVB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改性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萍  韩俊凤  陈兴娟  王正平 《应用科技》2006,33(1):59-61,64
为提高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光固化性能,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环氧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作为光固化涂料的预聚体,结果表明这种改性后的环氧丙烯酸酯比传统酯化反应制备的环氧丙烯酸酯有双键含量大和光同化速率优越的特点,着重讨论了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工艺,以及树脂合成中反应温度、催化剂和阻聚剂的选择,研究了酸值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