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量用地的盘活利用是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盘活存量资源、创新存量规划已成为当前城乡发展的新命题。构建了存量用地从提取到综合评价与潜力测算应用的框架体系,分析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空间分布与规模特征,测算镇域尺度下乡村地区存量用地再开发潜力,提出存量用地盘活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的整体盘活潜力可观,各街镇开发改造潜力差异较大。2)丰县乡村地区存量用地潜力分为三级潜力区,分布不均衡,靠近主城区的街镇潜力较大且多集中于南部。3)乡村存量用地盘活应该采取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发展、乡村规划与盘活政策有机衔接、创新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等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以生态敏感性评价为基础,设计了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保护模式的生态用地整治潜力调查与评价模式,基本特征是:根据不同的生态敏感度分区进行生态用地整治调查分区划定,结合未利用地开发、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和退耕还林三种生态用地整治类型,对不同调查区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林地、耕地、园地整治潜力抽样调查,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生态用地整治潜力水平选择、潜力测算与潜力分级.评价结果:研究区生态用地整治潜力为1 635.72hm2,包括林地整治潜力864.92hm2,耕地整治潜力379.35hm2,园地整治潜力391.44hm2.其中,林地整治潜力占比规模大,耕地相对较小;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随生态敏感性升高而下降,即林地整治潜力比重高,则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低,耕地整治潜力比重高,而规划设计潜力综合实现度水平高.  相似文献   

3.
以西宁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商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通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模型.选择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功能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并对商业用地的潜力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西宁市商业用地集约利用处于适度利用水平;西宁市商业用地绝对规模潜力为348.44 hm2,相对规模潜力为51.92%;经济潜力为21 045.39万元,单位(每平方米)经济游力为4 150.96元.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山西省农村居民用地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 ,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估算 ,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合理用地及挖潜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影响城市住宅用地开发潜力的主要因素及其权重,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以昆明安宁市大屯新区为例,进行了住宅用地开发潜力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是科学决策一个城市是否需要向外扩张的重要依据。目前文献定性研究的多,定量研究不足,特别是对城市建设用地专门系统性研究较少,还没有形成一套评价潜力的等级划分标准和广泛实用的评价方法。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划分了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级因子,并运用物元模型对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通过建立事物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质量评定模型,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较完整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同时该方法采用一种新的权重确定方法,不受人的主观影响,反映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7.
根据主导功能调查和整治模式选择结果,划定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调查分区即C型、I型和M型典型样区,以分区特征为依据,对不同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进行选择性提取,通过建立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修正评价指标体系,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理论潜力为486.72hm2、修正潜力为433.11hm2,C型区、I型区和M型区的潜力比重分别为42.79%,50.22%和6.98%,即采用村内整合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区域的整治潜力比重最大,采用迁村并居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区域的评价单元个体整治潜力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合理的评价旧路面使用性能是旧沥青路面改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该文根据蚌固一级公路改造的工程实践,提出旧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需调查和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并通过整理分析有关旧沥青路面破损状况、承载能力等方面的检测数据对该路面进行综合评价,为制订合理的旧沥青路面改造方案提供具体、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乡建设用地统筹是城镇与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进行挂钩的表现,是提高城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年~2005年间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变化情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计算了各研究区的灰色关联度;对各区域厌色关联度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期间,兰州市耕地面积在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增加;城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效益好,但整个兰州市潜力比较大,郊县是城乡建设用地统筹的重点;要提高城乡建设用地的统筹效益,须提高人口与建设用地弹性指数、建设用地城镇化指数和城乡建设用地协调指数的关联度,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提高建设用地人口密度,加紧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与改造.  相似文献   

11.
么卫良  商亚鹏 《科技信息》2009,(9):339-339,382
近年来,各地在城市道路改造中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技术——俗称“白加黑”复合路面——应用得越来越普遍,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已运行多年,裂缝、破碎、断板、板底脱空等病害较多,直接加铺沥青层很容易产生反射裂缝,故需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在满足应用条件后方可进行加铺。本文通过对平顶山市矿工路东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工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探讨了城市道路“白加黑”改造技术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与评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处理,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等?  相似文献   

12.
张秀英 《科技资讯》2014,12(17):31-32
基于GIS技术,针对广州市"三旧"改造管理需要,建立"三旧"GIS管理系统和相关数据接口,为"三旧"改造的规划编制、方案评审和建设管理提供详实准确的地理空间数据、专业的设计分析工作,对加快"三旧"改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三旧"改造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土地集约发展要求下为提升土地利用效能、化解土地资源紧缺矛盾的一项政策,也是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大举措。尽管"三旧"工作的意义重大,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省市"三旧"政策的不协调及改造审批繁琐、死板,区、街道一级的"三旧"改造很难把工作做到位。本文拟在分析"三旧"改造工作的意义和面临的政策瓶颈的基础上,对厦门的"三旧"改造政策制定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为厦门市的"三旧"改造和"美丽厦门  相似文献   

14.
刘贵仓  麻永建  樊新生 《河南科学》2011,29(8):999-1001
运用熵权法对河南省各地市的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用地水平进行评价,揭示出全省现状村镇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而为村镇建设用地潜力挖掘与释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以石家庄市为例,通过测算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运用TOPSIS多目标逼近法、系统自然断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计算潜力时序配置系数分值,探索潜力时序配置方法,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挖潜的时间和空间布局,并提出在现有经济、技术和规划前提下合理安排潜力挖潜的时空优先顺序.结果表明,时序配置等级确定为短期优先挖潜区、近期次先挖潜区、远期后先挖潜区和远期末先挖潜区4个级别,配置方案分为单一类型配置和综合配置两类.单一类型配置方案中,基于全面改造的短期优先挖潜区主要为可实施整体改造的城中村,近期次先挖潜区主要为适合通过整体建设的空地;基于现实条件改造的短期优先挖潜区主要为可实施整体改造的批发市场,近期次先挖潜区主要为利用效率低、应提高用地容积率的居住功能区.综合配置方案中,可通过整体改造方式挖潜的短期优先挖潜区26个,面积为776.16 hm~2;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相对便于挖潜的近期次先挖潜区37个,面积为1 258.96 hm~2;开发难度大、提升经济潜力较低的远期后先挖潜区119个,面积为6 132.35 hm~2;改造难度大、造价高的远期末先挖潜区94个,面积为4 060.05 hm~2.规模潜力和经济潜力在空间分布上具有相似特点,总体均呈现出分布在中心城区边缘地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GIS技术支持下的招远市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以山东省招远市为例,选取678个行政村中的881个评价单元,采用专家集成法确定了lO个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为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现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推求出各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及相对值法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分别进行单指标分析和综合评价,将居住适宜性分为四个等级,其中有77个行政村的居住适宜性极差.最后,采用人均居民点用地标准测算法计算14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整理潜力很大,总计1403.67公顷.本文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居住适宜性,并进行了整理潜力分析,为招远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通过1980—2013年潮汕地区6期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GIS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33年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统计数据、政策因素对该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3年整个潮汕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了1 230.87 km2,建设用地面积扩张速度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地建设用地扩张,以占用耕地为主,占用比例高达72.19%,但2000年后耕地侵占量明显下降。水域在1980—1995年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贡献了期间仅次于耕地的建设用地扩张面积来源。近年来林地和草地被侵占的面积总量和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和人口是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的最主要驱动力;此外,耕地保护和“三旧”改造政策的实行有效地制约了潮汕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及其对耕地的侵占情况。在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当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引导建设用地扩张并重点保护耕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城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统计,分析了广州市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其主要问题是城区用地规模无序膨胀,“拼大饼式”发展,浪费土地资源,结构不合理,用地率低,环境问题较突出等.在此基础上,就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要深挖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要改造老城区,适当发展新城区,调整城市用地结构,节省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邝雄辉 《科技资讯》2009,(21):27-27
旧工业建筑良好的结构,高大开敞的空间决定在失去生产功能后能够通过设计改造成其它用途。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延续凝聚在工业建筑当中的发展印记和历史情感,而且能够延续旧工业建筑的“建筑寿命”,并且由此带动旧工厂、旧工业区的更新和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办公楼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旧住宅结构安全性能问题现状,从技术、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旧住宅结构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akagi-Sugeno直觉模糊推理实现不确定信息的量化表达,构建了基于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络(Adaptive intuitionistic fuzzy neural network,简称AIFNN)的旧住宅结构安全性能评价模型;结合仿真样本与实证案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评价结果运用到旧住宅的市场实践中,为下一步的改造再利用提供量化科学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