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对广昆高速公路柔性基层沥青路面试验段进行跟踪调查,包括了试验路车辙、裂缝等的调查分析.运用横向力系数车评价了路面抗滑性能.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对比,表明基层组合方式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影响显著,为沥青路面基层结构选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后形成再生粗集料(粒径5.0~30.0 mm),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应用于道路工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通过实验,研究了再生粗集料的力学性能,设计了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分析了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干缩性、抗冻性、耐磨耗等路用性能,并在大同市省道206(大运线)的改建工程中修筑了试验路,试验段两年多来使用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再生集料混凝土修筑水泥路面,能够满足水泥混凝土道路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冻性、干燥收缩性等试验手段,对合肥地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得到的再生水泥稳定集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研究表明道路旧混凝土再生利用是可行的,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5.
废弃水泥混凝土再生集料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时形成的废弃混凝土块的有效利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废弃混凝土再生集料的加工和性质的检测及在道路基层中的应用研究,认为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采用无机结合料进行稳定的半刚性基层完全能够满足现行规范高等级公路基层的指标要求,是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郑惠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35-41
为促进固废再生利用,改善50%再生粗集料取代率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分别以0,0.15%,0.2%,0.25%,0.3%,0.4%,0.5%、0.6%掺量的玻璃纤维掺入再生粗集料沥青混合料中,研究各种掺量下玻纤-再生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的物理性能指标、标准马歇尔试验标准和浸水马歇尔试验指标改变规律。结果表明,当玻纤掺量增多,再生粗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密度不断下降,吸水率先降低后升高,稳定度和马歇尔模数先升高后降低,在0.15%掺量时为最大值,稳定度提升了44.13%;流值先降低后升高,在0.15%掺量时为最小值,流值下降了48.78%;浸水马歇尔稳定度先升高后降低,在0.15%时达到最大值,残留稳定度先升高后降低,在0.20%时达到最大值,提升了43.63%。因此50%再生粗集料沥青混合料中建议掺入玻纤的含量为0.15%~0.2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再生粗集料的强度和砂浆附着率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采用对比试验,以再生粗集料的强度和砂浆附着率为变量配制C50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对C50混凝土的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粗集料砂浆的附着率对再生粗集料的基本性质影响比较显著.再生粗集料的砂浆附着率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对混凝土的塌落度、碳化深度和电通量影响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维修方法。文章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损害分为三大类:路面裂缝、松散类病害和变形类病害,并根据这个分类,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维修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是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再生集料筑路,使路面改建和养护维修中产生的废旧路面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对于减少旧路面改建和养护维修废渣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有限路面建筑材料资源的开采,降低路面工程造价,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水泥混凝土路面调查及网级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建立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的使用性能预测模型,在广东省确定了在环境条件、养护水平等方面均有代表性的四个地区,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0条路段,对其结构组成、路面损坏、交通轴载及其车道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利用目测法得到各类车辆轴载组成,通过分析得到各类车辆平均轴载换算系数,然后求得标准轴载作用次数.采用空间换时间方法,最后建立了四个地区不同交通量等级下的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程.基于方程,还对四个地区路面的衰变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改进神经网络的水泥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克服传统水泥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方法的缺陷和误差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不足,利用动量方法改进了BP神经网络收敛性,建立了水泥路面使用性能预测模型.采用广东水泥路面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和验证,并对模型训练方法进行了优化.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水泥与泡沫沥青两种粘结料对冷再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采用力学性能试验、路用性能试验分析了泡沫沥青用量和水泥掺量对冷再生混合料力学特性与路用性能的影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SEM微观图像测试和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分析了泡沫沥青的分散性状及水泥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强度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增大水泥掺量有助于提高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力学性能、高温稳定性与水稳定性,但过多的水泥不利于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推荐水泥掺量控制为1%~1.8%较为适宜。在3.0%泡沫沥青用量时ITS、UCS、内摩擦角Φ、黏聚力C均达到峰值。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中的沥青呈独特的“点焊”状分散方式,随泡沫沥青用量增大,试件破坏界面泡沫沥青所占的面积(FFAC)增大,FFAC与ITS两者之间有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水泥水化后形成的加筋结构增大了空隙级配中小于0.1 mm3微孔的数量,减小了冷再生混合料的平均空隙直径,水泥水化后形成的状加筋嵌挤结构具有抑制冻融作用下冷再生混合料内部空隙增大的作用,并且维持空隙级配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别对路面强度指数、路面状况指数和路面平整度指标进行了建模和预测.利用实际路面检测数据进行模型的检验和修正,并与传统的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公路路面这种比较离散的技术状况评价指标值,采用灰色预测方法精度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满足路面使用性能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为实现废旧水泥稳定基层材料的高效再生利用,在确定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最佳配合比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水泥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力学及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从而比选确定最佳水泥掺量,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乳化沥青冷再生水泥稳定材料的微观形貌,对其强度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水泥掺量为1.5%,对应的最佳乳化沥青掺量为4.5%,最佳含水率为5.69%,此时劈裂强度为0.6 MPa,抗压强度为3.58 MPa,抗压回弹模量约为1 032 MPa,劈裂强度为0.51 MPa。在添加水泥以后,水泥的水化产物与乳化沥青结合形成网状结构加强了集料之间的粘结强度,进一步提升了冷再生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高、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道面状况指数(PCI)历史资料的面板数据特征,以多项式作为预测函数,将部分参数视为随机变量,建立二类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够有效分解变量之间的异方差,弥补传统回归模型的不足,为多区域道面使用性能数据分析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混合效应模型能够综合利用多区域信息,改进道面个体的参数估计,不仅解决部位道面个体因数据不足而无法获得模型参数的问题,而且显著提高了道面个体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在路面使用性能各项指标的预测过程中,预测值与实测值间误差波动较大这一问题,采取同济大学孙立军教授提出的标准衰变方程作为预测模型的基础,充分调查浙江省S101省道嘉兴段现有路况,根据收集的公路路面结构、厚度和交通量轴载数据等资料,对其沥青路面性能变化进行预测,即对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和行驶质量指数RQI这两个在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中占较大权重的指标进行预测,继而采用Markov模型对其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建立与养护策略相对应的Markov转移矩阵而得到衰变-Markov预测模型,为之后能准确掌握沥青路面使用性能变化趋势并得到合理的养护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