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多粒子壳模型的 Talmi 方法,系统地计算了 A=30,31,32的核能谱。计算限于由2S_(1/2)和1d(3/2)壳层产生的情态,顾虑了它们之间可能的全部组态混合,采取 j-j 耦合表象,并假定同位旋是好量子数,定出了2S_(1/2)和1d_(3/2)壳层的二体核力和库伦力矩阵元,利用这些矩阵元,计算了 S_i~(30),S_i~(31),P~(30),P~(31),S~(31),S~(32)原子核的由2S_(1/2)和1d_(3/2)壳层产生的全部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甚好,少数没有得到解释的低位置实验能级,有些可能在顾虑到1d_(5/2)壳层核子的激发后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地、较详细地介绍了原子核壳模型理论的发展概况,扼要地阐述了原子核组态能级数的计算,分析了考虑到组态混合效应后对原子核壳模型的改进,以及近几年来Talmi等人所提出的处理多粒子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原子核的壳层模型自1949年提出以来,对于总结与联系大量有关原子核基态及激发态性质的实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壳层模型在它的广泛的意义上,提出原子核内存在着一个好的自洽(?),以及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是较弱的,也就是说核子在核内的单粒子运动是核内部主要运动机构之一。近年来在壳层模型的基础上已进行了大量的计算。与实验比较,得到不同程度的符合。这些计算的可靠性受到了—些不可避免的限制。这是因为我们对核力的知识还很不充分,更不用说在它的基础上求出好的自洽(?)与相应的剩余相互作用。这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可以绕过核力及自洽(?)的困难,直接利  相似文献   

4.
提出稳定原子核的质子壳层模型,模型假设原子核中质子位于核的外表一层,建立质子数和中子数的数学表达式,给出模型的计算结果,最后列出由模型推演出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5.
应用球形光学模型,系统地分析了~3He、~6Li、~7Li、~9Be和~10B的快中子散射资料。所用的光学势为包含了面吸收和自旋轨道耦合项的Woods-Saxon型势。取实部(氵弓尔)散参数和面吸收深度为入射能量的线性函数,结果表明实部(氵弓尔)散参数随入射能量增加而缓慢减少。所得结果与实验资料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作者过去得到的1_5/2~d、2_1/2~s壳层等效核力的二体矩陣元計算了F~(20)原子核的低激发能譜.此外对Ne~(20)的6~+能級也作了計算.在計算时和过去一样,假定总同位旋T是好的量子数,忽略了l_3/2~d%激发組态及核心激发的影响,但考虑了1_5/2~d、2_1/2~s壳层所有可能的組态混合.  相似文献   

7.
壳层模型是原子核结构研究领域最为成功的模型之一,制约其广泛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对于某些原子核,其组态空间太大.原子核配对壳模型的提出,使得利用壳模型讨论中重质量原子核的性质成为可能.介绍如何在原子核配对壳模型中引入Lanczos算法,以便未来利用该模型讨论中重原子核的相关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新修正表面δ力(NMSDI)作为有效相互作用,在1d5/2-1d3/2空间计算了A=17-22的氧同位素的能级。为了进行比较还用了修正表面δ力作为有效相互作用(MSDI)进行了计算。计算的能量矩阵元都是五个可调参数,与实验比较:(NMSDI)的结果比较好;核表面附近的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确是主要的,核内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力也是存在的,它作为表面相剩余互作用的一项修正更有意义。本工作还与其他作者的工作进行了比较,无论在能级次序上,还是在和实验能级符合数目上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本工作用的参数少,而符合的能级数多。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过去得到的关于1d5/2、2d5/2壳层等效核力的二体矩阵元,计算了O~(20)的能谱。此外,补充确定了库伦矩阵元并利用这些矩阵元对Ne~(20)的能谱作了计算。计算时考虑到1d5/2、2s1/21壳层全部可能有的组态混合。结果表明:对于O~(20),理论上算出的能级结构与实验相符;对于Ne~(20),基态和实验相符,在能量比较高的地方(8—9MeV处)理论和实验符合得也很好久但对于Ne~(20)的第一激发态(2~+)和第二激发态(4~+),按照此模型完全不能解释。  相似文献   

10.
在SD对壳模型的理论模型下讨论了原子核中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对原子核形状相变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给定零级对力强度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四极四极相互作用强度,类似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中U(5)到SU(3)的形状相变特征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超重原子核区的壳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ilsson势的宏观-微观模型,对Z=114同位素链上原子核基态的结合能、衰变能和四极形变进行了系统的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和其他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发现,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符合,也与其他模型的计算结果符合,表明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性质的研究是可靠和有效的.对形变和壳效应的分析表明在宏观-微观模型里Z=114和N=184是一个闭壳.  相似文献   

12.
原子核壳模型中,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利用代数上的BAE求解出配对Hamiltonian的本征能量和本征方程,并发现了在少于半满壳和超过半满壳之间的态有对称现象.在具体求解过程中,利用超几何微分方程十分有效地简化了计算.  相似文献   

13.
从原子核的幻数和壳层的理论出发,探求各主量子数最低能级的数学表示,得出了核结构的幻数公式.经比较,由幻数公式得出的各个幻数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采用M-3Y力作为等效G-矩阵,用格林函数方法计算了16O区域原子核18O、18F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能谱符合较好.从而表明,采用M-3Y力等效G-矩阵元,用格林函数方法计算1s-0d壳核能谱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核轧胶片上测定了甘巴拉山轧胶室KOE19族事例的总观测能量,∑E_γ=1536.7Tev,测量分析了积分能谱,并讨论了影响能谱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引言核结构是核物理的中心问题。但至今对核子的相互作用(即核力)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从核力的基本理论出发描述核结构,目前还很困难。长期以来,人们提出一系列模型直观地研究原子核已取得了一定成功,它们都从不同角度上反映了核的结构。本文旨在计论壳模型和集体模型,即基于原子核的单粒子模型、考虑自旋轨道强耦合、利用微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奇A原子核系统的运动分为集体运动和内部运动,对集体运动考虑了振—转耦合;将内部运动对集体运动的影响分别以绝热近似和部分绝热近似进行了讨论.计算了等的低激发能谱理论值,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符合情况基本满意.从所得低激发能谱随形变参量的变化曲线,也反映了球形核的能谱特征.  相似文献   

18.
<正> 引言原子核壳层模型提出以来,许多核理论学者做了大量的理论计算,从各种角度检验了这个模型,例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其共同特点是绕过核力及自洽场(Self-Cousistent field)的困难,在微扰论的基础上用实验值作参数来表达原子核的结合能。虽然他们的工作得到了颇好的结果,但是对依赖于自洽场的径向波函数和核子剩余相互作用(residue interoction)没有提供多少信息。原子核内存在着一个好的自洽场,核子间的剩余相互作用是比较弱的,这是我们这  相似文献   

19.
探求原子核稳定线公式,结合液滴模型,得出核电荷的上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原子核定态能级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通过单核子在平均自洽场中独立运动模型,将壳层模型汤川秀树势和伍德萨松势分析模拟,建立汤川-伍德-萨松-势(Y-W-S-P).并结合液滴模型势能的特性,魏扎克(C.F.Weizsacker)公式建立综合模型势,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定态薛定谔方程.应用泰勒微扰法和类氢原子能量表象的径向矩阵元的精要形式,求得一级微扰能和零级能,导出了原子核能级精细结构解,其结果与实验值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