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4 毫秒
1.
钟嵘认为郭璞诗歌为“中兴第一”。但是钟嵘的评价中忽略了郭诗也受到玄言诗风的影响,因此是有限性评价。本文对钟嵘的评论以及郭璞诗歌与中兴诗坛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审视,结论是钟嵘的评价仍可成立。  相似文献   

2.
郭璞与潘岳的渊源关系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诗歌都具有绚丽轻快的风格上,还体现在其诗歌都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上。郭璞更是以飘逸洒脱、辞情慷慨的游仙诗在玄风靡靡的中兴时代卓然独立,钟嵘赞其为"中兴第一"。郭璞的游仙诗不只是单纯地咏仙求长生,而且是通过"游仙"来抒发其困顿不得志的抑郁之感和愤世之叹。  相似文献   

3.
东晋玄言诗风盛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佛教对当时文人浸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佛教的影响,孙绰、许询等玄言诗人一方面继承了郭璞五言诗创作以玄理入诗的作法,另一方面又扬弃了其中与玄理相伴的神仙家言,使得郭璞诗中尚有的“坎 咏怀”的内涵与“飘飘而凌云”的审美感受消失殆尽,导致《诗》、《骚》体尽、“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创作成为一时风尚。  相似文献   

4.
郭璞卜永嘉郡城,记载凿凿,新编《温州市志》删去不录,有欠妥当,本文对《郭璞永嘉郡卜城说质疑》提出辩驳意见,认为历史旧案不能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5.
王晓夏 《世界博览》2010,(21):29-33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晋人郭璞在其所著的《葬书》中,第一次定义了风水。  相似文献   

6.
山西人研究语言文字学源远流长,于小学(文字)、音韵、训詀皆有著述.班书阁先生曾著有《山西古代学者在史学上的贡献》,刊于《山西地方志史研究》第二辑(山西人民出版社),今仿其体例辑录文献资料汇成此篇,择其有特殊贡献者加以介绍.郭璞与《方言注》、《尔雅注》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四十岁以前是在北方的西晋渡过的,没有做过什么官.永嘉之乱后,随晋室逃到南方,才在东晋做了宣城郡参军,因作《南郊赋》受到元帝赏识,当了著作佐郎,后升为尚书郎.魏晋时代文人动辄遭受迫害,郭璞“苟全性命于乱世”,常借占卜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最后还是  相似文献   

7.
从哲学、政治的角度去欣赏与领略《昭明选》中的几篇作品,可以看出郭璞的“游仙诗”所涵盖与表现出的老庄哲学思想;屈原《楚辞》“招魂”篇折射出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思想误区;贾谊的“鹏鸟赋”所蕴含的朴索辩证法思想与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
浅谈发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菜古代称为石发(见旧《辞源》“发菜”条)。发菜,石发,都离不开一个发字,其外形好象人的头发。我国对发菜的认识和食用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尔雅》第十三卷《释草》中称发菜为“潭石衣”。晋代郭璞在《尔雅注》中说,潭石衣“一名石发,江东食之。”到了唐  相似文献   

9.
曹植游仙诗在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四类:一是表现"列仙之趣",二是抒发渴望自由之愿,三是抒发隐逸淡泊之情,四是抒发企盼长生建立功业之感。将郭璞的游仙诗与之比较可更清晰地看出曹植游仙诗的特点:情感的昂扬向上、借"游仙"途径抒发渴望自由之情以及浓重的个人色彩。  相似文献   

10.
孙晗 《科技信息》2011,(25):202-202
本文引用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结构,阐述绿色生态室内空间设计的指导思想。1传统理论中的风水思想绿色生态设计并非西方的舶来品,事实上,在中国的古代风水思想就已经具备了绿色生态设计的雏形,今天,风水思想依然是绿色生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众所周知,晋代的郭璞在《葬书》一书中最先给出了风水的定义即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是散,界水则止。古  相似文献   

11.
世界第一部词典是我国的《尔雅》,作者不可考,周祖谟先生认为“大约是战国至西汉之间的学者累积编写而成的”(见周祖谟著《尔雅校笺》)。此书将词汇按意义进行分类,并加解释,有晋郭璞注,研究《尔雅》之学世称“雅学”。让人吃惊的是《尔雅》当年是靠着豹鼠才为世人所重视。从而风行天下的。豹鼠对于世界第一部词典《尔雅》的贡献大矣哉,应当嘉奖才对。  相似文献   

12.
东晋人郭璞在他的《橐驼赞》里这样描述骆驼:"驼惟奇畜,肉鞍是被,迅骛流沙,显功绝地,溍识泉源,微乎其智."意思是说:橐驼是一种奇畜,它有象鞍子一样的肉峰,在沙漠里能很快地奔跑和找到人们所看不见的水泉."橐驼"就是骆驼,古书中又写作"橐佗".这种珍兽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省却是很普通的家畜.  相似文献   

13.
宫室宫、室两词可以互训。《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郭璞认为,宫、室是“同实而两名”(见《尔雅·释宫》注)。古时候,“贵贱皆称宫室”(《尔雅·释宫》郝懿行义疏),帝王的住宅也可称室,平民的住宅也可称宫。如《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赵岐注:“巨室,大宫也。”《吕氏  相似文献   

14.
今年8月8日,我回到阔别16年的古镇——陕西省洋县华阳镇。走乡串户访友叙旧的一大告慰就是:华阳早已禁猎。回忆70年代,群众粮不够吃,靠国家救济数量也有限,地方政府依照60年代初“老林拓火地自种自收自救”的短期效应经验,鼓励山民种火地。“种火地”的起因并非农耕,而在狩猎。古代狩猎,方式很恶劣。《尔雅·释天》中载:“宵田为獠,火田为狩。”东晋文学家郭璞注曰:“放火烧  相似文献   

15.
李贽——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奠基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戏曲之类通俗文学,向为正统文人所轻视,正如元人罗宗信所说的,“儒者每薄之”。至于理论方面,自先秦诸子以来既有人把小说卑称为“小道”的,也有人认为对“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的,褒褒贬贬,是是非非,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只是一些片言只语。直到三、四世纪,如郭璞等辈出,逐步出现一些另星篇章,诸如序、跋、笔记之类,不过,所论述的也往往是限于小说的某些方面,或个别问题。数千年来,比较系统全面而又深入地论述小说这  相似文献   

16.
美丽透明的水晶,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这几乎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古时候,人们对水晶的却有着种种神秘的看法。古代欧洲人认为水晶是冰的化石,是上帝用冰变成的。就连著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也这么认为。我国古代称水晶为水玉、水精等等。《山海经》这部书中记载,“堂庭之山多水玉”。郭璞注曰:“水玉即水精。”把它称为“精”,表现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其实,由于水晶分布较普遍、硬度大、不易风化、人类在石器时代时就已经开始利用水晶石了。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逐渐会用水晶加工成为工艺装饰品。据《新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是《五藏山经》《禹本纪》《秦水经》的合编,刘向、刘歆(秀)父子校书之时才题名为《山海经》。《禹本纪》是《海经》部分(不包括《秦水经》),包括两个版本。刘歆等人的校进本只有13篇,即《七略》和《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篇数。《大荒经》等5篇是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时才收录进来的,《山海经》由此变成了18篇,后人根据这个篇数把刘歆《上山海经表》中的数字“一十三篇”改成了“一十八篇”。《山经》与《海经》是不同时代的作品,不能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文的自觉魏晋之交,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对文人的猜忌迫害尤为严重。两晋南北朝朝代更迭频繁,文人学士生活在苦闷恐惧之中,陆机、潘岳、石崇、张华、刘琨、郭璞、谢灵运、鲍照等相继被害。残酷的现实迫使众多的文人不得不逃往田园山林这片宁静的天地,这在客观上为山水田园诗的涌现创造了条件。正始年间,经典与章句之儒的拘束亦使人们厌倦,遂有专以谈名理,讲老、庄为业。到东晋,由于佛教依附玄学推弘,玄风又一度炽热起来,它们引发人们深思,对人生、自然开始了新的认识。“生年不满百,常怀百年忧”,“人生寄一世,奄  相似文献   

19.
西王母的故事家喻户晓 ,脍炙人口。作者通过对先秦典籍《穆天子传》、《山海经》的分析 ,认为西王母是古代西方蛮荒部落某一以狩猎为生民族之邦国名 ,也是该邦国的首领名。该邦国当时正处于母系社会时代 ,并可与周天子分庭抗礼。作者又采用现代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知识 ,对《山海经》中描述的西王母“蓬发戴胜”,“豹尾虎齿而善啸”等怪异现象 ,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特别是对“胜”乃“野鸡翎”的诠释 ,推翻了郭璞释“胜”为“玉胜”的传统说法 ,令人耳目一新。此外又论述了西王母由一蛮荒部略首领 ,经魏晋方土的“造神”运动 ,逐步演化为首屈一指的女界尊神的过程 ,于破除迷妄 ,不为无补。  相似文献   

20.
传统训诂学上有所谓“反训”一说,人所共知。所谓“反训”,是指一个词具有正反对立的两个义项。探究起来,较早有意识研究“反训”者首推晋代郭璞。《尔雅·释诂》:“徂,存也。”郭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以为,以故为今,此皆诂训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对于“反训”的成因,历代多有学者研讨,文章叠出,角度日异,均图一解千古之谜,然而终是众说纷纭,茫无定论。本文不就“反训”论“反训”,而试图从汉字发展史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的来胧去脉,或许可以一窥其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