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微波诱变高产L-乳酸细菌的选育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带水循环冷却器的微波装置,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为400W、辐射时间3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一突变菌株W4-3-9,其L-乳酸产量为115.8g/L,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8.0%,连续遗传10代,产酸性状稳定.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未辐射的原始菌株和高产酸的突变菌株的表面形态和DNA进行观察对比,获得了微波辐射前后干酪乳杆菌的细胞表面形态和DNA的AFM图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株自选乳酸菌的益生特性,为其应用于果蔬汁乳酸发酵的功能性饮料研制提供理论依据.以自选植物乳杆菌R23和干酪乳杆菌R35为目标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045为对照菌,考察各菌对模拟胃液酸度和肠道胆盐的抗逆性以及凝集能力、表面疏水性等黏附性能,并评价其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等体外抗氧化功能.结果表明:两菌株对酸度和胆盐的耐受能力均优于对照菌,植物乳杆菌R23的抗逆性最强,能耐受pH值2.5、胆盐质量浓度5 g.L-1.干酪乳杆菌R35的黏附能力强,而植物乳杆菌R23疏水性较强而凝集能力较弱.各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均有抗氧化能力,以植物乳杆菌R23为最强,其培养24 h后的发酵液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7.8%和80.94%,分别比对照菌高36.72%和5.81%.  相似文献   

3.
以干酪乳杆菌ZZ-L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为0.4 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0.7 mol/L 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对菌龄为22 h的干酪乳杆菌ZZ-L酶解时间11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5%,再生率为47.7%,达到最佳水平.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通过平板和静置发酵实验,筛选得到8株突变株产量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ZZ-06的L-乳酸产量达78.6 g/L,比出发菌种提高了20.7%,突变株ZZ06经12次传代,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
对低盐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共得菌株12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中植物乳杆菌55株,短乳杆菌9株,玉米乳杆菌17株,干酪乳杆菌32株,食品乳杆菌6株,嗜酸乳杆菌4株;对亚硝酸盐分解能力最强的是干酪乳杆菌,其次是植物乳杆菌,分解能力最差的是食品乳杆菌.  相似文献   

5.
甘蔗糖蜜发酵生产L-乳酸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甘蔗糖蜜作为原料,利用经诱变筛选得到的鼠李糖乳杆菌SCT-10-10-60发酵生产L-乳酸.通过设置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初始糖蜜浓度(50%、40%、30%、20%)、不同发酵温度(30℃、37℃、42℃、47℃)、不同pH调节剂碳酸钙加入量(4%、6%、8%、10%)和氮源替代(尿素替代酵母粉)对L-乳酸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鼠李糖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rhamnosus JCM1553进行紫外诱变,选育得到一株耐高温L-乳酸高产突变菌GX-6.在47℃,分别以葡萄糖和木薯淀粉为底物,研究GX-6菌株发酵生产L-乳酸的情况并考察GX-6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发酵56h的L-乳酸产量达到117g/L,...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线和Co60照射联合诱变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JCM1553菌株,选育得到1株L-乳酸高产突变株SCT-10-10-60.经77代传代培养证实该菌株L-乳酸发酵遗传稳定.在37℃,200rpm下,该菌株摇瓶发酵葡萄糖60h的发酵液乳酸浓度达到最大,为195.67g/L,发酵糖酸转化率达到95.33%,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发酵速率和糖酸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6.24%、50.13%和17.81%.相同条件下该菌株发酵木薯淀粉84h的乳酸浓度达到最大值,为203.33g/L,糖酸转化率达到78.85%,比出发菌株最大乳酸产量和发酵速率均提高了29.49%,糖酸转化率则提高24.53%.该菌株发酵产物的L-乳酸含量高达96.75%,与出发菌株(96.97%)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该高产菌株乳酸发酵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菌体增长速率加快.其L-乳酸发酵性能显著优于现有的生产菌株,具有较高的潜在工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燕麦全粉为唯一基质进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Zhang固态发酵,以期获得一种具有益生元功效的谷物发酵食品.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的活菌数,对燕麦固态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选择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培养基初始p H进行单因素实验,通过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含水量55%、接种量9%、培养基初始p H 6、37,℃静置培养36,h为最佳条件,此时干酪乳杆菌活菌数为6.32×109,,g-1,滴定酸度为9.93,m L,乳酸含量为0.45,g/100,g.对燕麦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可知,发酵后β–葡聚糖含量为1.61,g/100,g,和发酵前相比几乎没有降低,α–氨基氮的含量增加了0.06,g/100,g,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0的多肽增加了10.62%.  相似文献   

9.
云南乳杆菌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乳扇、酥油奶渣、乳饼等云南传统乳制品,云南泡菜、青贮饲料及鸡嗉囔内容物中乳杆菌进行调查.由125份样品中,共分离到363株乳杆菌,鉴定出36种(亚种).基本查清了以上生境中乳杆菌种类及优势种群分布情况.为我省乳杆菌资源开发,乳酸发酵剂、益生素、细菌饲料添加剂及微生态制剂的筛选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低功率微波条件下,采用水循环冷却器,对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亚种(Lactobacillus casei subsp. rhamnosus)X1-12进行诱变处理,在微波功率400 W,辐照时间3 min的诱变条件下得到L-乳酸产量为115.8 g/L的突变株W3-9,比原始菌株X1-12提高了57.98%,连续遗传8代,产酸性状稳定.通过原始菌株和突变株的生理生化实验,可知微波辐照后的菌株生物学特性发生部分改变.  相似文献   

11.
对低盐泡菜发酵过程中的乳酸杆菌进行了分离,共得菌株123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其中植物乳杆菌55株,短乳杆菌9株,玉米乳杆菌17株,干酪乳杆菌32株,食品乳杆菌6株,嗜酸乳杆菌4株;对亚硝酸盐分解能力最强的是干酪乳杆菌,其次是植物乳杆菌,分解能力最差的是食品乳杆菌.  相似文献   

12.
开发研制新疆地产胡萝卜汁乳酸菌发酵饮料。以鲜榨胡萝卜原汁为原料,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菌种,混合比例为1∶1。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中间种子扩大液,发酵液及发酵饮料口感稳定性的最佳工艺。种子扩大液的最佳配方:3%葡萄糖,8%脱脂乳,3%接种量;发酵液最佳配方: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24小时,接种量5%;发酵饮料调配最佳配方:蔗糖7%,柠檬酸0.03%,稳定剂CM C-N a0.4%、黄原胶0.2%。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胡萝卜汁可得到口感较好、营养丰富的饮料。  相似文献   

13.
冻干法制备乳酸菌发酵剂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乳酸菌冻干发酵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探索,通过对乳酸菌液体摇瓶培养中的参数和超滤浓缩特性参数测定,确定了发酵剂冻干制备的工艺参数.由于乳酸菌冻干发酵剂有着广泛应用,因此,本工艺在实际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混合乳酸菌发酵豆浆制得酸凝豆腐.研究了豆浆浓度、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食用胶对制备酸凝豆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制备酸凝豆腐的最佳条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接种量(菌种CYY-122与SVV-21的比例为1∶2)为豆浆体积的4.0%,卡拉胶的添加量为1.4%,培养时间为5,h,培养温度为39,℃.在该条件下酸凝豆腐的凝胶强度为25.6,g/cm2,持水率为69.82%,水分含量为84.34%,蛋白质含量为6.67%,呈白色、乳白色,有豆香味,无异味,块形完整,软硬适中,有弹性,均符合GB/T 22106—20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从我们筛选的双歧杆菌应用到冰淇淋中,使冰淇淋达到一定数量的活菌数,使人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得到保健.  相似文献   

16.
张鹏宴 《实验室科学》2010,13(1):98-99,103
该文重点探讨了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工艺流程,确定了工艺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7.
干酪乳杆菌产L-乳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干酪乳杆菌突变菌株LAB3的最佳培养基和最佳培养条件,优化该菌株的生长条件.优化发酵培养基为(g/L):蔗糖120,玉米浆25,MgSO4.7H2O 0.3,MnSO4.4 H2O 0.01,FeSO4.7H2O 0.01,乙酸钠5,吐温80 1 mL.优化培养条件为:10%接种量,温度42℃,装液量50 mL/250 mL.静置培养72 h,一次性添加碳酸钙5%.在此优化基础上进行发酵,LAB3产乳酸量为85 g/L,产量较优化前提高了63%.  相似文献   

18.
用改良MRS培养基检测啤酒中乳酸菌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补充麦芽糖和清酒的改良MRS培养基来检测啤酒中的乳酸菌,对生成的菌落进行观察和镜检,并通过KOH 试验和过氧化氢酶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