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分析了在压力效应和g-T效应影响下,恒星核心氦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有关的振荡.结果表明,氦核反应系统中存在超临界的时间振荡分支.当核反应发生在对流区,且对流速度沿径向减小时,压力效应可激发振荡;在核反应发生在对流区或非对流区的一般情况下,g-T效应可以激发振荡.这类振荡将导致能量产生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2.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1):33-38
研究了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影响下的恒星核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涨落,分析了在核反应进行过程中与粒子数密度相关的振荡现象.分析得出:恒星内部存在粒子数密度的振荡现象和一系列涨落波在空间传播,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是驱动振荡的主要原因,这类振荡可以引起恒星核能的产生出现周期性的时间变化.对p—p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分析表明,由于3He的振荡性质,8B和7Be中微子流的产生将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恒星内部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涨落有关的振荡现象,分析了这类振荡的产生条件和特征频率。结果表明,引力及温度梯度(g-T)效应可以在氦核反应扩散模型中产生超临界的密度振荡。 相似文献
4.
给出恒星内部对流与核反应耦合的一个动力学模型,借助标准太阳模型,证明了在太阳中心的核反应中,^3He的粒子数密度产生和消灭过程均呈振荡状态,在能量产生的峰值区域内,^3He的振荡周期大约为5min,代表着总能量产生的振荡特征,太阳内部的这一特性预期可以说明观察到的中微子流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5.
6.
对流、核反应和太阳内部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4)
给出恒星内部对流与核反应耦合的一个动力学模型.借助标准太阳模型,证明了在太阳中心的核反应中,3He的粒子数密度产生和消灭过程均呈振荡状态.在能量产生的峰值区域内,3He的振荡周期大约为5min,代表着总能量产生的振荡特征.太阳内部的这一特性预期可以说明观察到的中微子流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8.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4):33-38
根据非平衡态统计理论,获得了描述自引力反应扩散系统密度涨落的广义Master方程,通过分析红巨星中心氦核反应扩散系统的涨落,认为尺度大于临界波入区域内的氦核反应从引力上讲是不稳定的,一系列大小长涨落波将随时间指数增长。 相似文献
9.
杜九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依据非平衡统计理论和动力学理论、采用生成泛函方法导出了描述恒星内部核反应密度涨落的广义Master方程,并对该方程的性质及适用范围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太阳中心的核反应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 ,也是当前太阳振动测量中最为困难的问题 .通过对p pI核反应链中密度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 ,在从 0 0 90 2R⊙ 到0 1 5 0 7R⊙ 的中心区域内 ,3 He的粒子数密度恰好以 5min左右的周期随时间振荡 .这类振荡可以引起太阳核能产生的周期变化 ,从而改变了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 相似文献
11.
用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太阳的重力场对其内部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影响 ,得到了从太阳中心到 0 38太阳半径的核反应区域内 ,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 ,失稳后所产生的新状态具有时间振荡特性 ,这种性质可以改变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太阳中心的核反主尖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太阳振动测量中最为困难的问题。通过对p-pⅠ核反应链中密度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在从0.0902R⊙到0.1507R⊙的中心区域内,^3He的粒子数密度恰好以5min左右的周期随时间振荡。这类振荡可以引起太阳核能产生的周期变化,从而改变了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13MeV氘束在^14N和^12C内引发(d,P)反应测量了小麦和大米的^14N/^12C比率,讨论了在农作物繁殖方面利用该技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用非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的重力场对其内部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影响,得到了从太阳中心到0.38太阳半径的核反应区域内,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失稳后所产生的新状态具有时间振荡特性,这种性质可以改变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15.
16.
根据一些相关的核物理前沿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高能重离子核反应中的集体流,以及集体流中的动量关联相关的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根据球对称恒星引力与压力间的平衡,用半定量方法得到了恒星振动周期与其平均密度的关系。简要地说明了周光关系方法测量恒星距离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Kinnersley时空中的粒子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恒星内部依次进行着核反应,促使恒星不断地演化,恒星演化到晚期的归宿将成为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对于Kinnersley黑洞而言,加速度是导致非热辐射粒子的主要原因;Kinnersley时空中的Dirac能级分布与极角θ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非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恒星结构稳定性问题中的对流效应.结果表明,温度梯度的变化对恒星结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恒星结构对于波数较大的扰动是稳定的,临界值为 k_c=(ΔT/T~(1/2))~(1/2)(4R/D~2m)~(1/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