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提高旋转轴系的安全性 ,研究了旋转轴系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耦合问题。通过对推导出的轴系振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当轴系存在不平衡时 ,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之间存在耦合关系 ,而且随着不平衡量的增加 ,耦合作用加强。当转动频率接近于扭转振动固有频率与弯曲振动固有频率之和或之差时 ,可能会发生弯扭耦合共振。弯曲振动引起的扭转振动及扭转振动引起的弯曲振动一般都比较弱 ,对旋转轴系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2.
在均匀截面细棒扭转及弯曲振动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夹心式扭转-弯曲复合模式压电超声换能器.该换能器由均匀截面金属细棒及两组极化方向不同的压电陶瓷元件组成.文中导出了换能器的共振频率设计方程,并从理论及实验上实现了同一换能器中扭转及弯曲振动的同频共振.实验表明,换能器的扭转振动共振频率与弯曲振动共振频率基本一致,实测值与设计值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的研究进展 从振动的角度看 ,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 目前主要采用试验模态分析和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研究 ,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弯曲振动分析模型 在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面 ,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限于分析条件 ,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善 ,尤其在国内 ,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在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的研究已相对成熟的基础上 ,动力传动系的弯曲、扭转振动耦合对其振动特性影响的研究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保证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是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乘员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车身静刚度的常规检验方法是将车身放置在刚度试验台上,由自动或手动加载,并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测试点的变形量,最后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车身弯曲变形曲线和扭转变形曲线。应用这一经典的静刚度检验方法,对某款轿车车身进行了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的试验测试,为了更具体直接地诠释车身刚度的概念,根据三弯矩方程和扭转刚度计算方法,将试验数据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处理,然后将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分别等效为变截面梁的刚度,最后又综合考虑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将车身静刚度等效为具有长方形截面的变截面梁刚度。  相似文献   

5.
圆柱壳中较高阶结构振动波的传播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圆柱壳中较同阶周向模态结构振动波的频散特性,得到了相应的频散曲线,分析了自由振动波的性质及其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高阶周向模态弯曲波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起始叔对扭转波和纵向伸缩波的传播性质影响很大;纵向伸缩近场波和扭转近场波都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纵向伸缩和扭转的性质,弯曲近场波则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衰减驻波大体上是弯曲性质的驻波。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圆柱壳中较高阶周向模态结构振动波的频散特性,得到了相应的频散曲线.分析了自由振动波的性质及其随频率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高阶周向模态弯曲波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起始频率对扭转波和纵向伸缩波的传播性质影响很大;纵向伸缩近场波和扭转近场波都不具有通常意义上的纵向伸缩和扭转的性质,弯曲近场波则具有通常意义上的弯曲性质;衰减驻波大体上是弯曲性质的驻波.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在多个弹性支座上的对称开口薄壁截面杆在多个轴向力作用下弯曲和扭转联合屈曲的解法.给出一般的微分方程式,说明了对称面内弯曲屈曲的解法,并由最小势能原理求得侧向弯曲和扭转联合屈曲的一级近似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等直薄壁截面梁在纯弯曲情形下产生平面弯曲的条件,说明了在纯弯曲情形下,欲使薄壁截面梁产生平面弯曲,则外力偶必须作用在包含梁的扭转轴线,且与梁的主形心惯性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内。否则,除产生弯曲外还将产生约束扭转。另外还说明了薄壁杆件在轴向力作用下,一般地说,横截面上的正应力是非均匀分布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柔性悬臂板结构弯曲和扭转模态振动的测量、控制问题,采用压电传感器和驱动器进行优化配置及非线性振动控制.首先,建立了粘贴分布式压电片的悬臂板有限元模型;其次,基于所建立的模型和一种能量耗散方法进行了压电驱动器/传感器的位置配置,实现了弯曲和扭转模态振动在检测及驱动上的解耦;最后,提出一种非线性控制算法,建立了压电悬臂板实验平台,通过实验进行弯曲和扭转模态振动控制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非线性控制算法可以更快速地抑制振动,传感器/驱动器配置可以实现弯曲和扭转模态振动的测量及控制解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虑了任意截面形状薄壁杆件的截面形心和扭转中心并不重合这一事实,指出了薄壁杆件的扭转振动与两个主惯性平面内的弯曲振动是耦合的。并以梁的弹性曲线方程和薄壁杆件约束扭转的静变位曲线方程为形函数,导出了任意截面形状薄壁杆件弯曲和约束扭转振动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单元一致质量矩阵,  相似文献   

11.
车辆动力传动系振动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了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动的研究进展,从振动的角度看,车辆动力传动系可分为弯曲振动系统和扭转振动系统,目前主要采用试验模态手有限元等研究方法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较为理想的弯曲振动分析模型,在动力传动系扭转振动的研究方向,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限于分析条件,车辆动力传动系弯曲,扭转振动耦合的研究尚不十分完善,尤其在国内,这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光学金相、硬度测量结合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经过弯曲或扭转变形的含铌微合金钢在等温受热时的组织稳定性问题. 研究发现:弯曲与扭转变形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微合金钢的硬度;在随后的550℃等温受热过程中,弯曲变形区的硬度迅速下降,同时伴随贝氏体向平衡组织的演变;而扭转区在等温过程中的硬度始终高于未变形区,同时钢中贝氏体组织基本得以保持. 扭转应变量越大,硬化效果越强,并且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能保持这种硬度上的优势. 弯曲与扭转变形均导致贝氏体板条内位错密度显著增加. 弯曲变形区的位错分布不均匀,其中的低位错密度区易于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演变为平衡组织多边形铁素体的形核核心;而扭转变形区内位错分布均匀,并且在随后的等温受热过程中位错分布不发生显著改变.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的冷变形方式对微合金钢中贝氏体热稳定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旋转柔性叶片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文中考虑了由于质量偏心所造成的弯曲与扭转振动的耦合,并假设了弯曲与扭转的一价振型对方程进行了离散,通过数值仿真给出了旋转运动所产生的叶片端部弯曲位移及转角位移,揭示了在叶片扭转刚度较大时,转角位移非常小.本文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可用于考虑弯扭耦合时实际旋转叶片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630吨摩擦压力机受扭床身的实测及对床身模型的测试,提出了此类床身在工作过程中,立柱除受拉伸外,还受到弯曲和扭转的新论点;分析了上梁断裂的原因;阐明了床身拉伸与弯曲,弯曲与扭转间的关系,并提出设计时的计算公式,可供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使用Saint-Venant弯曲理论及调和函数的基本解,将任意截面柱体的Saint-Venant弯曲问题归为解两个非耦合的以弯曲函数Ψ(x,y)和扭转函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开口薄壁杆件在斜弯曲情况下,不仅产生两向弯曲变形,而且伴随着扭转变形的发生。 导出了扭转角计算公式和相应的扭弯内力计算公式,这些内力与外力之间关系是非线性的,实例证明, 在某些情况下,附加内力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某一大展弦比机翼为例,通过调整结构配重和主梁沿弦长方向的位置来改变质心和弯曲中心,采用基于CFD/CSD耦合方法分析质心、弯曲中心及压力中心的相对位置对机翼动力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质心的位置对机翼的动力响应影响非常大。质心位置相对靠前时,翼尖位移响应最剧烈;当质心位置相对靠后时,机翼一阶扭转响应最剧烈;弯曲中心向后移动,翼尖位移的最大幅值逐渐增大,但翼尖的扭转角振荡剧烈程度逐渐减小。弯曲中心宜选在压力中心之后。当弯曲中心在压力中心之前,且质心布置在弯曲中心之后,会造成机翼扭转发散。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竹木复合层合板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公交车底板,对该产品进行了50万次动态弯曲、45 万次动态扭转和3 000 km可靠性路面疲劳试验测试,观测板材的力学损耗及受破坏情况,并且对经 疲劳试验后的产品进行了弯曲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50万次弯曲试验后,板材的各项弯曲 力学性能保留率均在90 %以上;45万次扭转试验后各项弯曲力学性能保留率在85 %以上;模拟装载 进行3 000 km可靠性路面试验后各项弯曲力学性能保留率在80 %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某轿车白车身为研究对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再对白车身的扭转工况和弯曲工况进行分析,并根据评价指标对该白车身的刚度进行分析评价,得出该轿车白车身的扭转刚度满足国外轿车较高设计要求,但弯曲刚度偏低。然后对白车身进行尺寸优化,优化后虽然扭转刚度有些减小,但增加了弯曲刚度,减小了白车身质量,达到了在白车身轻量化同时尽量少牺牲白车身刚度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CSP轧机万向接轴弯扭耦合振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连续分布质量的轧机万向接轴为研究对象,考虑了万向接轴的倾角、自重、质量偏心以及阻尼的影响,从动力学角度建立了万向接轴的弯扭耦合振动方程,并对实测的数据给出了理论解释. 从所得到的微分方程可以看出:当轴系存在不平衡时,扭转振动与弯曲振动之间存在着很明显的相互耦合关系;当轴系没有不平衡时,扭转振动会对弯曲振动产生影响,而弯曲振动对扭转振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