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大鲵小肠电和小肠运动的神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肠电和小肠纵肌张力为指标,通过观察经典神经递质及其阻断剂的效应,探讨了中国大鲵小肠电和小肠运动的神经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猕猴小肠显微结构观察张文学,薛德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453002,新乡)猕猴(Macacamulatta)是人类的近亲,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生化代谢等方面同人类相似.因此长期以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科学实验并作为重要研究对象.有关太行山猕...  相似文献   

3.
4.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非洲鸵鸟小肠进行组织学观察并与固始鸡小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洲鸵鸟的十二指肠上皮形成较大的皱襞.空肠和回肠的绒毛分支较多,且顶端彼此相连形成无数的桥梁.另外,十二指肠肌层的内环肌有明显的分节现象.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2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CT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25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瘤病例中,肿瘤空肠19例,回肠6例。良性21例,恶性3例,潜在恶性或有恶变倾向1例。肿瘤大多向腔外生长,边界清楚,增强后有明显的强化。结论小肠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可发现肿瘤的明确部位和治疗前后的综合评估及随访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小肠电和环肌张力、纵肌张力为指标,用同步记录的方法研究了烟碱和吗啡对豚鼠离体小肠电活动和张力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烟碱对小肠电和张力活动的影响与乙酰胆碱相类似,即具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而吗啡的影响则相反,即对小肠电与张力均具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此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甚至出现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休眠期和非休眠期离体不肠在11.5℃和37℃条件下的运动机能比较,和这两种温度下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对其运动机能影响比较,结果提示刺猬休眠期小肠运动抑制的成因与神经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直接调节无大关系,而温度过低则是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发现原发性小肠肿瘤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中、晚期以出血、肿块、梗阻、黄疸为主要表现.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16例,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以手术为主.说明本病早期缺乏临床特异症状及体征,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及纤维内窥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联合脏器切除,对恶性肿瘤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狗小肠粘液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研究了狗小肠粘液的流变特必邮狗小肠粘液Casson方程流变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切变率下,狗小肠粘液的表观粘度随切变率升高而降低,具有剪切稀化的性质,属非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2.
对二头林麝(Moschus berezovkii Flerov)的小肠和肝进行了形态学观察。林麝小肠较短,小肠长度与体长之比明显小于其它反刍动物。林麝的肝明显地分为左、中、右三叶。中叶的尾叶分为尾状突和乳头状突,乳头状突大而明显,尾状突和右叶的背侧有深的肾压迹。尾状突的尖端薄而锐,呈“矛”形,向后延仲。H—E染色组织切片,小肠肠腺基底部未见潘氏细胞。  相似文献   

13.
14.
选取清洁级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以小肠推进长度的百分比为指标。通过观察Wistar大白鼠在运动前、运动中30min和运动后30min小肠的推进程度变化,确定运动对Wistar大白鼠小肠推进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中30min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比对照组降低;运动后30min组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从而得出运动有助于小肠推进活动功能,小肠动力功能能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运用组织学常规方法对蒙古绵羊32~550 mm胚胎小肠的组织学特征以及肌层、粘膜肌、粘膜上皮、杯状细胞、淋巴集结、乳糜管、肠腺、十二指肠腺等发生发育规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在小肠各段肌层已分化出内环肌和外环肌;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290 mm胚胎时出现了明显的粘膜肌;粘膜上皮发生发育经历了从单层细胞到多层细胞再到单层细胞的过程;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在各胚期相继出现了杯状细胞、乳糜管、肠腺;回肠在340 mm胚胎、空肠在400 mm胚胎出现了淋巴集结;十二指肠在290 mm胚胎出现了十二指肠腺.  相似文献   

16.
选取清洁级30只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三组,以小肠推进长度的百分比为指标.通过观察Wistar大白鼠在运动前、运动中30min和运动后30min小肠的推进程度变化,确定运动对Wistar大白鼠小肠推进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运动中30min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比对照组降低;运动后30min组的Wistar大白鼠的小肠推进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从而得出运动有助于小肠推进活动功能,小肠动力功能能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3只红腹锦鸡小肠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用组织学方法对 3只红腹锦鸡的小肠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 :红腹锦鸡的小肠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等 4层结构组成 .其环状皱襞明显 ,粘膜层较其它各层厚 ,从十二指肠到回肠 ,肠绒毛由细长密集逐渐变得宽短稀疏 ,肠绒毛中存在明显的平滑肌束 ,但未见中央乳糜管 ;固有膜中有发达的腺体 ;粘膜肌层由一层纵行平滑肌组成 ;粘膜下层由十二指肠缺无到回肠得变明显出现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组成 .另外 ,将红腹锦鸡与其它鸟类小肠壁的结构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稳定的可复性小肠梗阻的新西兰白兔模型,要求其肠管的损伤和恢复程度呈现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和同步性。方法选取体重为2.5~3 kg的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52只,其中假手术对照组4只,实验组48只。实验组白兔腹壁肌层切口(疝环的半周长)与待嵌顿肠管宽度相等,将长度为10 cm的末端回肠自腹肌切口处脱出埋置于皮下,形成腹壁嵌顿疝,模拟机械性小肠梗阻。根据肠管嵌顿和松解后的恢复时间,依次将实验模型分为8组,即嵌顿时间2 h、4 h、6 h、8 h组与在嵌顿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松解0 h、24 h、48 h、72 h组。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肠管损伤及恢复程度并进行分级,应用Ridit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肠管损伤程度的差异。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肠管损伤。经Ridit分析,假手术对照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为0.071,梗阻组依嵌顿时间递增排序,自嵌顿2 h组至嵌顿8 h组,各组肠管损伤分级的平均Ridit值依次为0.327、0.545、0.735、0.890。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可发现梗阻组与对照组相比,肠管损伤程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各梗阻组间,肠管损伤程度也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而在肠管不可逆损伤临界点(梗阻6 h)松解后0 h、24 h、48 h、72 h组的平均Ridit值依松解时间递增排降序,为0.774、0.595、0.443、0.262。通过方差分析中的LSD两两检验,各梗阻后松解组间,肠管恢复程度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可复性小肠梗阻新西兰白兔模型很好地模拟了肠梗阻的发展及及时松解后的恢复过程,肠管的损伤、恢复程度呈现出较明显的时间相关性及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以小肠电和小肠纵肌张力为指标,用同步记录法研究了中国大统离体小肠电活动与纵肌张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大鲵离休小肠的电活动包括慢波及峰波。慢波形态不规则,波与波之间界线不清;峰波呈单个或簇状,负载于慢波之上。②大鲵离体小肠张力活动始终存在,但节律很慢,一般为0.4~1.3次/min(平均0.84±0.28次/min)。小肠电峰波的个数、振幅与小肠张力的相关现象不明确。慢波亦可触发纵肌收缩,在无峰波而仅有慢波时,仍可有节律性甚至活跃的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