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毕生致力于通俗文艺的编撰工作,其作品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在封建社会同行中实属佼佼。《挂枝儿》与《山歌》便是他采编的两部民歌集子,收录了明代以吴地苏州为主的民歌八百余首,并且,其中还对一百来首作了评注。在这些评注中,不仅灌注了冯梦龙丰富的民主思想,反映了他对民间文学的卓越见识,而且记录和注释了许多当时苏州一带的风土习俗。对此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对冯梦龙思想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明代民歌和民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诸多的布依族民歌中,山歌《好花红》是广泛流行、曲调悠扬、旋律优美的民歌,被誉为布依族民歌艺术的经典,是贵州中部地区羽调式山歌的重要代表。布依族民歌《好花红》乃至更多民歌的产生都有与之特定的生成环境,从《好花红》民歌的艺术内涵上看,都已深深融入了环境特征,有其生态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建中先生的.《云南民歌五首》是以云南广为流传的五首民歌为题材,将它们的曲调改编成钢琴曲。每首曲子短小、精湛、清新、典雅、活泼。有优美的《大理姑娘》,如影随行、不离不弃的《跟哥》,活泼天真的《猜调》,高亢悠长、质朴醇厚的《山歌》,还有热闹欢腾的《龙灯调》。每一首的风格迥异,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云南人民的生活情景。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其钢琴曲《云南民歌五首》的曲式结构,了解王建中先生的钢琴作品特点以及云南民歌的韵味。  相似文献   

4.
桐城歌是安徽桐城地区一种历史悠久、富有特色的地方民歌,明代以来,这种出于闾巷、独抒性灵的民间歌谣,得以跻身于时调杂曲之列,或为吟唱或被念诵,刊布成帙、影响深远。先后被文人冯梦龙、顾起元、李子汇等广为辑录。据文献考证,明代收录桐城歌最多的是《风月词珍》,影响最大的是《山歌》,其蕴含的独特社会背景、审美特征、艺术形式,鲜活而生动地反映了有明一代桐城地区社会文化图景和风俗人情,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鱼丽》篇中可以看到巴楚音乐的元素,《鱼丽》、《南有嘉鱼》正是以巴楚音乐的特色,在“四夷间奏”中独树一帜而得以流传。当今湖北巴东、长阳的山歌、民歌都活跃在生产劳动或祭祀文化、节日庆典之中,成为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日的三峡民歌与古代的《鱼丽》、《南有嘉鱼》有一种割不断的渊源联系。  相似文献   

6.
长阳是巴人故里、土家先民的发祥地,保留了绚丽多彩、个性独特的巴土文化,山歌即是代表。山歌是对长阳土家民歌的惯称。长阳土家民歌中的情歌的经典意象主要有“鱼”和“花连花、藤缠藤(树)”。土家民歌的创作程式主要有“套语与套韵”、“双关”和“衬词或副歌”。这些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展示了长阳土家民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文学源头的民歌,从《诗经》、汉乐府发展到南北朝乐府,又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形成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它们同属一个时代,可反映出的内容和表现出的风格,却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8.
1归脾汤的源流与发展归脾汤一方始载于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于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等。到了无化,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对本方有所发挥,它既载明了原方所治诸证,又增补了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两证。明代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增补了当...  相似文献   

9.
也探《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陈恒恕《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首著名的叙事诗。产生于汉末建安时,代表了汉乐府民歌最高成就,明代王世贞誉之为“长诗之圣”(《艺苑卮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千百年来感动着无数的人们,不少人在谴责封建礼教、家长制之罪恶的...  相似文献   

10.
在古老的中国文化中,民歌是一种民间艺术珍品。 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民歌的传唱一向有着民间艺术“口传心授”的特点。这个特点又决定了民歌传播具有区域性和演唱接受对象的相对固定性的特点,号子和山歌以上两个方面较小调表现得更为突出。一般地说,号子仅只流行于直接参予劳动的劳动者之中;山歌也仅只流行于一定地区的农民之中。而小调发展与城镇有许多联系,它反映了城市和乡村文化的一种相互渗透影响的密切关系。民间艺人的演唱传播是小调流行的主要方式。除了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外,也正由于地理环境和流传对象的缘故,使得民歌在一个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瑶族《开山歌》与曲子词《苏幕遮》的比较研究,认为瑶族《开山歌》词即是《苏幕遮》词牌的词,瑶族《开山歌》的音乐(洞经音乐)很可能是久已失传的《苏幕遮》音乐在瑶族中的保存,因此,研究瑶族《开山歌》这一濒临消亡的音乐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说《绿化树》中的民歌具有心理叙事的功能,这种方式具有特殊性:既具有“独白“的形式,又超越了“独白“的功能;既是人物(歌者)的话语,又可视为游离子话语之外的歌词.同时,小说中对民歌的“品评“也成了心理叙事的特殊方式.此外,小说中的“文人“诗歌是一种“内心独白“,与民歌相辅互动.  相似文献   

13.
明代民歌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数量剧增,曲调众多,反映生活的内容十分丰富,艺术感染力强.明代民歌不仅流布于民间,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也波及文坛,对明代文人的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体裁的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明代散文创作有巨大的推动力.民歌给明代散文创作理论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民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歌是广西文化的重要代表,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本文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简称南宁民歌节)为案例,从中探讨广西民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作为客家人,在家乡客都嘉应州生活多年,自幼就受到客家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特别是客家民歌的熏陶,使他敢于提出“我手写我口”的诗歌理论。客家民歌的风格使黄遵宪的诗作形成了自己的诗歌特色。客家民歌,特别是客家山歌对黄遵完的诗歌理论的提出和创作实践有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之我见黄德修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所编撰的《三言》堪称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精髓,它反映了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生活,表现了那个时代新兴市民阶层的生活理想和伦理观念.《三言》的第一言是《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又赫然置于卷首,可见它...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徐澄宇先生指出:“春秋以前是《诗经》的时代’”,而两汉则是“‘《乐府》的时代,。(《乐府古诗·导言》)从《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中间虽然隔了个“楚辞”,但汉乐府民歌始终是沿着《诗经》的现实主义道路发展的。汉乐府民歌不仅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优良的艺术传统,而且在许多方面还超过了《诗经》。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8.
"是"字是《逆臣录》中的高频用词,至明代"是"字用法已高度成熟,但是受法律文书这种文体的影响,《逆臣录》中的"是"字既在继承的基础上体现新发展,又呈现出与同时代文献中"是"字用法的不同面貌,就此,本文对《逆臣录》中"是"字用法作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19.
陕北民歌草木比兴与《诗经·国风》的相似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诗经·国风》和陕北民歌的比较研究,说明陕北民歌作为当今民歌比兴艺术的载体,因文学内部的发展继承规律和人们的生存环境等原因,与《诗经·国风》中的那些古老民歌形成了遥远的呼应。认为二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与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正>梅州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梅州市境内用客家方言演唱的客家民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流传于广东省东北部客家地区及海外梅州籍客家人聚居地。梅州客家山歌种类繁多,大致有山歌号子、正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快板山歌、叠字山歌、五句板山歌等。梅州客家山歌取材广泛,大至客家人辛勤劳作的生活场景,小到细致入微的情感宣泄,无不展现着客家人厚重淳朴的民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