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照邻长于文、赋,艺术成就与诗歌比肩,文体样式包括骚体文、辞赋、应用文三种类型。卢照邻追慕屈原的人格精神,为文多慕楚骚,《释疾文》、《五悲文》可谓代表。艺术特点:上承屈骚精神强烈的抒情色彩,以景写心、自然贴切的景物描写。  相似文献   

2.
对于卢照邻有很多大家都在研究,如任国绪先生、祝尚书先牛、张志烈、葛晓音、马茂元等。但历来关注较多的是卢照邻的生平事迹和诗歌理论,对其散文研究者却寥寥可数。祝尚书先生、李云逸先生等都对卢照邻的文集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校注,但我认为还是有些值得提出之处。文中论证方法和论据尽量做到不落窠臼。由于精力所限,我暂以《全唐文》为底本,对卢照邻散文中的赋与骚部分的文章进行校勘拾遗。  相似文献   

3.
卢照邻晚年罹幽忧之疾,穷居东龙门山,作《五悲》《释疾文》。这几篇文章是卢氏在初唐反对龙朔以来华靡,倡导刚健宏博文风的风气下进行的拟楚辞作品。刚健宏博的文风不利于缠绵哀婉情思的抒发,卢氏对楚辞做出了改造,尤其突出地表现在连绵词的选择性使用和大量重言的创造性使用,展现了初唐楚辞创作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4.
结合史料及卢照邻记述,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卢照邻生卒年进行了考论。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时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其清新婉丽的主导诗风与楚辞风格迥异,然其创作的骚体诗却明显承继了《九歌》传统,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骚体诗呈现出了一些与传统骚体不同的新特点,丰富了骚体诗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内容,体现了骚体诗与盛唐山水诗的交融和相互渗透,成为骚体诗发展历程中独特的一环,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6.
贾谊《吊屈原文》首用骚体"吊屈",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身政治遭遇出发,在精神上与屈原达到高度共鸣,发愤抒情,首吊屈原,在新的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他所开创的"吊屈"之先河,成为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7.
郑思肖是南宋著名的遗民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诗文自具特色,创作分为三个高潮。郑思肖的文学理论观点比较独特,表现在人和文的关系、文和道的关系以及诗歌创作主张三方面。在宋元易代的特定环境下,这种文学思想维系并支撑着他的创作、爱国主义思想和忠贞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8.
9.
<正> 1、前期科幻创作若干年来,对郑文光科幻创作的评论大多关注于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科学技术与文学风情的"水乳交融"等表面结构,很少有人涉及作者个人生活侧面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虽然象铁璀、董仁威等人的评论中提到过作者的生平,但这些生平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往往是表面化的。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种种个人的苦难之后,他的作品更加成熟。这种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的确无法解释作品内在构成方面的变化,更加无法阐明作家作为一个天才加体验者和叙述者在某种文化状态下的尴尬境地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进行了重大开拓、在半个世纪中作品响誉国内外的重要作家,郑文光的个人生活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关系,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11.
环境对作家的创作是有制约作用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地域特征所造就的作家的气质、禀赋、作品风格差别甚大,这些差别又给文学作品以鲜明的地域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对屈原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语言都有很大的影响。屈骚就是楚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自然风情陶冶下的产物,它最终成为楚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为楚地浪漫感伤文学风格的形成定下了基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以“五四”女性文学的崛起为其标志,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不同于男性作家的创作特色:独立的女性意识;浓厚的自传色彩;强烈的主观抒情;阴柔的艺术风格,这种文学风貌对当代女性文学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本文对“五四”女作家群小说创作进行综合考察,整体地分析“五四”女性文学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内重外轻”的文化模式和表情达意的文学倾向中,文学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和心灵素质一直受到关注。中明以后启蒙思潮的勃兴和个性意识的伸张,孕育、催生了一系列完整意义的创作主体说。综合而言。古代文学的创作主体论讨论得最多的是作家的“德”、“学”、“才”、“识”及其相互关系。它恰恰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强烈的表意特征对创作主体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贾谊因赴湘在空间上开始了中国大一统政治局面贬谪士人精神苦境的历程,与屈原的不期相遇,开启了士人吊屈、悲屈之风。他对屈原的解读,不仅是儒道思想的交锋、融合,更是他对屈原“悲世之风”继承之后的解脱。同时,楚文化在沉寂百年之后因贾谊而再度兴起,并超越历史空间的局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与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5.
屈原创作时有五个层面的想象,即再现想象、移情想象、联想想象、理想想象、虚创想象。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其创作中的心理变态,即感知错幻、情绪异常、人格分裂。实现心理变态的途径得益于他丰厚的生活积累、敏锐的情感体验、独具的心理特点。屈原创作中的短暂“变态”,是形成其作品奇幻瑰丽风格的重要心理条件,是极为可大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茅盾的《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丁玲的〈河内一郎〉》三篇评论为基础,评介了茅盾论丁玲创作的时代意义和审美分析,以及丁玲创作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7.
旅游文学是以旅游生活为反映对象,抒发旅游者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思想、情绪和审美情趣的文学,旅游文学创作的深层次动因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强调旅游艺术化的思想是旅游文学创作的本源动力,同时,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意识也源于道家的崇尚自然思想。旅游文学在创作手法、作品内容、创作的意境追求等三个方面都受到道家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灵感是创作活动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在文学创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代心理学、思维科学等方面分析灵感的实质和特征,及其对文学创作的作用,指出获取文学创作灵感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秋瑾所生活的年代处于中国文化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她的文学创作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与融合。她前期的创作以诗词为主要形式,集中在赞誉古代女英雄的主题上;后期成就最高的是赋有启蒙思想的白话文创作。对她前后两个时期文学创作的考察与评价,可以管窥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某些特质。  相似文献   

20.
从刘辰翁的创作与文学评点实践看,崇尚“自然”可以说是他的文学创作观。它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创作主体(作者)情感之自然:“不平则鸣”、“真”;其二,文章思想(内容)之自然:“兴寄深厚”、“风雅”;其三,文章行文(语言)之自然:“诗无改法”、“天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