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7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3个恢复系按NCII遗传设计配制91个杂交组合,对20个亲本的播抽历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穗长、单株日产量、着粒密度、株高、实粒数以及总粒数等10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T-武3A是综合评价最优的不育系,C4115是综合评价最优的恢复系.  相似文献   

2.
用2个水稻不育系H638S和H738S与3个恢复系品种R矮93、R1813、华占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得6个杂交组合,对其11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播始历期、株高、剑叶长、穗长、穗颈长、千粒重这6个性状主要受母本一般配合力影响,有效穗、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这3个性状主要受父本一般配合力影响.通过亲本间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比较发现,不育系H638S和恢复系R1813是较为最佳的理想亲本.  相似文献   

3.
新质源水稻雄性不育系马协A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马协A和珍汕97A与13个水稻品系杂交,对两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马协A和珍汕97A的恢保关系基本相同,它们与丛广41B、密阳23的杂产后代表现对基因的分离规律,与明恢63的杂交后代表现2对基因的遗传规律;等位性测验表明两的核不育基因是等位的。马协A和珍汕97A在遗传上属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4.
提高籼型两系杂交稻产量的主攻方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个籼型两系杂交稻组合在5个播期条件下的播始天数、株高、单株草重、谷草比、单株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粒重等10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结实率及谷草比与单株粒重的相关系数(正相关)较大,而且这2个性状对单株粒重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也较大,说明现阶段提高结实率及谷草比是选育强优势籼型两系杂交稻的主攻方向。对提高结实率的途径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用三个不育系和四个恢复系组成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用平均杂种优势值估算,单株粒重、每穗实粒数的优势最大,千粒重和结实率的优势小。用竞争优势估算,有可能筛选出强优势的组合。杂交水稻杂种F_1的各个性状,同时受不育系、恢复系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的作用。只有三个效应值均高且之和为大值的组合,才有可能显示出强优势。分析我们选育的组合矮选A×印菲选,产量上比对照增产23.39%,居参试组合之首,三个效应值均为正值,且之和为最大,达16.26%。这从实践上证明了理论推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水稻孢子体雄性不育系珍汕97A,保持系珍汕97B,FⅠ代汕优63和配子体雄性不育系丛广41A,保持系丛广41B,F1代广优青在小孢子败育时期的花药线粒体蛋白质,结果表明,在这两种类型的组合中,不育系同保持系,F1代的带型差异很大。,保持系的带型和F1代的带型差异较小。其中,汕优63比珍汕97B多1条分子量为31000的多肽带,广优青比丛广41B多1条分子量为43  相似文献   

7.
5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为母本,8个主要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系)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结实小穗,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粒重7个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相似文献   

8.
水稻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及其恢复性的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花粉可育率和自然结实率为指标择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丛系41A与其恢复系配制的F1,F2,BC1和BC2等世代的育性表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纱丛广41A属配子体不育,其不育性受一对隐性核主基因和不育细胞质共同控制,其核不育基因与珍汕97A不等位。  相似文献   

9.
以孢子体雄性不育系马协A,马协B,马协63和珍汕97A,珍汕97B,汕优639F1)为材料,对小孢子发育的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期,二核期,三核期的花药蛋白质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协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有12种多肽的表达具有时序特征,其中9种多肽可能与马协A雄性不育有关;在野败型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中,有10种多肽的表达具有时序特征,其中6种多肽可能与珍汕97A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珍汕97水稻不育系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幼小的单孢花粉到单核边位出现中央大液泡时期不育系花粉细胞RNA含量与保持系无显著差异,单核末期不育系开始败育,双核期RNA含量与保持系双核期花粉细胞相比有显著下降,说明RNA含量下降是珍汕97不育系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性生理特征,不育系花粉在单核末期以前发育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选用5个两系不育系229S、GD-1S、SE21S、广占63S、HG1S和3个恢复系CL92、C85、C53,按5×3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15个杂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组合的株高、有效穗、穗长、实粒数、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小区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的配组优势同时受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影响.不育系中SE21S和HG1S在杂交配组中有较强的优势,恢复系C53的配组优势优于其他亲本.  相似文献   

12.
Lm型标记雌性系及其恢复系个4个,采用NCⅡ交配设计配制4×4=16个矮秆蓖麻杂交组合,通过F1的20个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方差分析,特殊配合力方差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2个性状,对其进行了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CA)及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总配合力(TCA)分析和各性状的遗传力的研究,结果如下:筛选了♂1082、♂1088两个优良恢复系材料和2♀AlmAB2、♀062097两个优良的Lm型雌性系.筛选出062097×1082、AlmAB1×1088、AlmAB2×1113、062098×1088四个单株粒重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狭义遗传力高的性状,如有效果穗数、主茎穗蒴果数、生育期可在低世代进行选择,狭义遗传力低的性状,如单株粒重、一级分枝有效果穗数、株高、单株有效分枝数则宜在较高的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3.
红米稻三交、单交育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选育出优质高产的红米稻,利用杂合不育系(D62A/红宝石B、933A/红宝石B),纯合不育系(D62A、933A、红宝石A)与2个白米恢复系(R527、R272)、1个红米恢复系(R319)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6个三交组合和9个单交组合.结果表明:1.杂合不育系比纯合不育系柱头活力强,外露率、结实率及异交结实率好;2.红米三交种和单交种产量都远高于红米常规稻,说明红米杂交育种是可行的.红米恢复系组配的三交组合在产量优势远大于对应的单交组合;不育系为纯合红米时组配的单交种比三交种产量优势明显;白米恢复系组配的三交组合的产量与杂合不育系相关.因此红米杂交稻的选育中,应重视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的亲本的合理搭配,三交种应重视恢复系的选择,单交种着重不育系的选择.3.对三交种、单交种12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所有性状的特殊配合力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这些性状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杂合不育系产量一般配合力受临时保持系的影响,三交种产量特殊配合力受临时保持系影响较大,其次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小麦三雌蕊突变体与绵阳29杂交,再以绵阳29为轮回亲本,多次回交,并结合人工选择,构建了小麦三雌蕊性状的近等基因系.对小麦三雌蕊突变体,绵阳29以及小麦三雌蕊性状近等基因系的小穗数﹑穗长﹑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中除小穗数和穗长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余6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近等基因系在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这5个农艺性状明显高于轮回亲本,而千粒重明显低于轮回亲本.由此可见Pis1基因有增加穗粒数、叶长、叶宽、茎粗和单株粒重的效应,有降低千粒重的副效益.  相似文献   

15.
运用差异展示方法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珍汕97B基因产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核基因组完全相同的品质间约有10%的基因表达有差异;选取一个差异表达明显的cDNA成员B132进行Northern杂交发现,该基因在保持系中正常表达同源,在不育系中表达受到明显抑制,而在杂种一代中又正常代表达,在恢复系中表达水平也很低,这是一种典型的核质互作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陆地棉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重要性状配合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个雄性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杂交所得的12个杂种第1代为材料,进行了对这些不育系及恢复系性状配合力的试验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的方差分析表明:杂种间在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方面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在6个恢复系中,61R-9在皮棉产量,果枝数和单株结铃数上表现最好,具有高的组合平均数和好的一般配合力;3R-38在纤维长度和长度整齐上表现很好,具有高的组合平均数和一般配合力。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遗传背景相同的籼粳中间型重组自交系(RIL)9个品系与5个籼、偏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的F1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为正向超亲优势,以单株产量、穗实粒数、株高和穗总粒数表现的优势较强,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表现的优势较弱;F1单株产量仅与父本穗长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F1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与父本单株产量、有效穗数、结实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父本抽穗天数和千粒重却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杂种的抽穗天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亚种间杂交稻超高产的获得关键在于要协调好产量目标、亲本产量构成因素和其杂种优势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对02428、cpslo17、培矮64在三系杂交稻中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和力高低依次为cpslo17、培矮64、02428。cpslo17、培矮64含有对籼粳不育系的恢复基因,02428含有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三者与BT型不育系的产量配合力都较好,杂种有明显的优势。单株产量主要受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珍汕97,马协和丛广41等3套水稻细胞质不育系及保持系在二叶苗期基因表达情况,发现这3套材料的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苗期都存在基因表达的差异,且基因表达的差异情况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棉花三系在配制杂种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五个陆地棉恢复系和三个雄性不育系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种F1;并对杂种F1的重要农艺性状及纤维品质进行了研究.对试验数据的方差分析表明:有关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整齐度方面杂种F1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的水平,而在皮棉产量、单株吐絮铃数上的差异却是不显著的.不育系中A和PA在铃重、衣分和绒长上的一般配合力是高度显著的.恢复系4R—16在铃重、衣分和纤维整齐度的一般配合力也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这些试验结果对以后的研究和选育强优杂种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