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组合预测理论及建模技术对于信息不完备的复杂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针对人口系统的复杂性及非线性的特征,文章首先利用陕西省1978-2010人口数据,分别采用灰色模型、logstic模型、自回归模型及时间曲线拟合模型建立陕西人口的单项预测模型.其次,采用标准差法进行非负权重分配,建立了陕西省人口的组合预测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未来10年的陕西人口数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高于单项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马莉 《河南科学》2018,(1):124-128
以陕西省为例,在统计分析2001—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与人口数量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灰色系统模型GM(1,1),对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5年间陕西省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人均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土地资源压力增大.经预测,2018—2030年陕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呈持续超载状态,到2030年陕西省人口数量达4044万人,粮食产量为1.5万t,超载人口数量为714万人.然而,超载人口数量逐年下降,可承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在不断提升.因此,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合理地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土地生产潜力,缓解因超载人口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3.
灰色组合预测模型及其在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霜  王丰效 《河南科学》2009,27(8):918-920
分别以原始数据的一次累加生成序列中的每个数据作为初始条件,建立了多个GM(1,1)预测模型,进一步建立了线№组合预测模型,组合模型的权系数利用蚁群算法确定.最后给出了我国人口数量的组合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要优于单个传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发展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首先预测净增人口数量,进而预测总人口数量,给出了不同维数的预测结果并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7维灰色预测模型为最佳模型,最后利用其对我国的总人口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根据已有5年的人口数据,从年龄、性别和城、镇、乡人口结构出发,以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为问题的目标,建立了从第n年预测第n+1年的简单递归模型,然后利用灰色预测理论预测了未来几年的总体生育率、死亡率和性别比例.构造出分年龄生育率和死亡率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各个年龄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并利用预测结果来实现递归计算,从而预测出未来几年的人口结构,在简单递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优化的中短期预测模型,预测出未来几年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1990~2006年万车死亡率为研究对象,在固定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基础上,根据人口数量、机动车数量和公路里程优化参数P值,建立了可变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分别运用固定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可变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和基于三点平均技术的可变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6.97%、5.67%和4.61%.研究结果表明:可变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优于固定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基于三点平均技术的可变参数动态灰色预测模型可以进一步平滑预测结果,增加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学龄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波动对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研究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平顶山市)资料,运用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法和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法对未来学龄人口进行预测,并从未来学龄人口数量演进的角度分析其对基础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是引起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针对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和预测问题,以2007-2016年广西碳排放10年的数据为样本,提出了利用信息熵与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能源结构、能源强度、人口数量及碳排放之间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建立了多因素预测模型对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通过评价指标P=0.98和C=0.14,表明了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合预测模型的西藏人口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建立了西藏地区人口数量的组合预测模型,模型理论可靠,稳定性高,且预测精度好,经过计算得到了西藏地区未来五年的人口发展趋势.该模型可以普遍应用于人口分析和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中国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瑞娟  杨斌 《广东科技》2012,(21):199-200
主要对中国统计年鉴中搜集到的1978~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中国人口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了:经济因素、农村人口比例、教育因素对人口的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卫生因素相对而言对人口数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BA模型的一个扩展模型.仿照Logistic模型,对BA模型的优先选择概率进行改进,利用连续理论和比率方程分析扩展模型的度演化及其度分布.解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扩展模型与BA模型是等价的.并且利用Matlab对扩展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其度的时间演化在某些条件限制下发生了改变并且其度分布不再是幂率分布而是在双对数坐标平面上是弯曲的.  相似文献   

12.
在KLasso模型基础之上,引入多核函数与多核参数重新建立的一种更为广发的非线性的多核KLasso模型(MKLasso模型),采用基于梯度Boosting的思想的算法进行求解,并依据人类观察事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即人眼位于数据空间较近时能够看清细节,较远时只能够看清整体结构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模型选择策略,通过实际的3个数据集设计6组试验,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模拟试验结果表明:MKLasso模型的预测能力明显优于KLasso模型,其预测均方误差提高了10倍;该算法运行高效,抗噪声能力强,在参数选择方面又有一定自己的优势,可以直接选择核参数,算法大大降低了调试与运算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危险模式的基本概况及运行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危险模式的免疫算法模型,并探讨了基于危险理论免疫算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提出了组合预测模型.本文首先利用APdMA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模型的识别和拟合,然后由比较可知优化后的GM(1,1)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好于GM(1,1)模型,最后通过赋予合理权重结合ARIMA模型和优化后的GM(1,1)模型两种方法得到ARIMA-GM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高于各个模型单独使用时的准确性,组合模型发挥了各个单一模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危险模式免疫算法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危险模式的基本概况及运行机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危险模式的免疫算法模型,并探讨了基于危险理论免疫算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连续模型中,本构关系,例如胡克定律、热传导的傅立叶定律是宏观现象的表征.在原子尺度下,传统连续模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传统连续模型忽略了原子间相互作用的非局域性.本文在不采用任何经验的本构假设和局部均匀变形假设(如Cauchy-Born假设)的情况下,严格基于原子模型,构造了一个连续模型,将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非局域性和非线性性自然地嵌入到模型中.此模型可以有效表现原子尺度的非均匀变形.  相似文献   

17.
新安江模型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实时洪水预报模型通用性角度出发,对新安江模型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比较研究.选用青峰岭水库流域、危水水库流域资料分别采用这两个模型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湿润地区,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都能取得好的成果;在半干旱地区,新安江模型应用效果不太理想,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能取得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MATLAB数值计算的方法观察单声子模自旋玻色子模型的定态演化.研究了0<λ/ω≤2,△/ω=0.1的情况下出现的几种演化模式.表明耦合强度对模型能态演化具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耦合强度区间内,会出现一定的演化规律.特别是当参数λ/ω>0.5时开始出现双周期的现象.进一步观察了两能级正(负)势阱中各个能态在时间区间[0,30]内的平均隧穿几率(平均跃迁几率)随耦合强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了几种演化模式的转变点.  相似文献   

19.
Hirschfeld J 《Nature》1972,239(5372):385-386
Different and equally legitimate modes of interpreting serologic reactions will considerably change the image of reality. Some principles of such transformations are briefly outlined and applied to immunogenetic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将IDEF0模型与Petri网相结合,对多信息流系统进行功能描述和动态行为关系分析,提出了多信息流Petri网(MIFPN)的定义,给出了IDEF0至MIFPN转换的规则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多功能开放型企业供需网系统的功能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