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北京师范大学,于2005年3月经科技部批准成立。实验室以高级认知功能发展变化为主线,以“学习与脑的可塑性”为核心科学问题,围绕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机制以及特殊领域学习的认知与脑机制开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发展的神经机制、脑发育与行为能力和认知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是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等交叉融合形成的新学科和领域.文中阐述了该学科的发展、研究问题和已有的相关脑成像研究及其主要发现;解释了脑认知发展3种可能的神经机制——成熟观点、交互特异化观点和技能学习观点,提供了理解脑功能发展变化的初步框架;结合作者的研究探索,总结了该领域的一些问题并展望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3.
顶叶损伤、视觉忽视与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中心课题,顶叶损伤可导致视觉忽视,对视觉忽视进行认知神经心理学角度的系统研究,不仅能为检验认知心理学有关注意的一般理论提供证据,从而限制这些理论,而且有助于揭示视觉注意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4.
认知神经科学已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基础,实验设计原理,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为推动国内这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视野下的自我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一门采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社会认知现象的交叉学科,现已形成认知神经科学与心理生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框架下的自我研究强调从社会、认知、脑神经三个层面上进行,而随着文化心理学对自我研究的深入,文化对自我的影响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这三个层面。目前,自我概念产生的脑区定位、灵长类的自我意象、精神疾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等研究已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4年12月17日,著名控制论与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汝为成为我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双聘院士,聘任仪式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校长钟秉林教授为戴汝为院士、陈传升教授等5位专家颁发了聘书.他祝贺以戴汝为院士为代表的5位教授加盟北京师范大学,这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在综合性、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的探索到西方哲学家对“灵魂”的认识,从精神分析学派最初的个体无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的内隐认知,无意识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系统研究及实证研究的历程。未来,认知心理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机制与转换机制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讨会于2008年1月21—22日在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课题组五家合作单位的16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我校科技处娄安如副处长,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周明全院长,姚力副院长出席研讨会,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徐芬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武仲科教授等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运动认知神经科学是运用运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运动改善大脑认知功能的多学科交叉领域。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技术手段已经渗透到医学、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一大批交叉学科,极大地开拓了各个学科的研究视角,且已经出现了一大批富有原始创新意义的科学成果,推动了这些学科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织物手感的认知原理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织物手感是纺织品十分重要的性能之一.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织物手感的表征和评价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人们对大脑认知行为的认识尚不成熟,对织物手感的神经认知原理还处于探索阶段,导致对织物手感形成机制的理解不深入,从而限制了该方面研究的进展.通过分析织物手感形成的生理基础,归纳了探索织物手感方面的研究工作,试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澄清以往在该领域研究工作的模糊认识,分析传统上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织物手感认知属性空间的不足.同时,结合认知神经科学最新的研究结果,寻求织物手感定量表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研究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峰  俞诗源  张葵明 《甘肃科技》2006,22(5):140-142
学习记忆作为脑的最基本高级功能之一,其认知和神经机制的研究目前在我国处于炽热阶段,分子神经生物学同行为学、临床神经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有关技术同时或实时的结合起来,将是研究学习记忆机制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学习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在音乐领域的深入,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回顾近年来音乐和语言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对音乐与语言的关系进行梳理,主要从脑神经机制的重叠性和分离性以及两者的意义功能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等学校体育与休闲体育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也有人把其理解为“休暇”、“余暇”.我国休闲学研究起步较晚,但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却已有较长的历史,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我国较早研究休闲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1993年他就开始研究,1995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策划中心.不管休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还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它的研究均是非常新颖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里一些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对电脑屏幕上出现的一系列提示作着反应。他们是和华盛顿大学的认知神经科学家约叔亚·布朗一起探索人脑中可预知危险的“第六感”区域的志愿者……  相似文献   

15.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7):857-857
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姜彤、德国吉森大学国际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教授Lorenz King主持,并联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南京农业大学共同申请的中德“气候变化和旱涝灾害”合作团队项目近日通过了中德专家的评审,获得了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意志研究联合会共同出资组建的中德科学研究基金交流中心的批准,中德科学中心将为该合作团队项目提供为期三年约28.5万欧元的资助.同时,中德“气候变化和长江旱涝灾害”合作团队初步计划在6月18日至19日在中德中心召开授牌和项目启动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光学神经成像研究进展付玲(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430074)大脑功能的成像检测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光子学技术的发展为认知脑成像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可在神经系统信息处理机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介绍了在神经元、神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28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IBM在北京宣布成立“IBM中国创新中心”,旨在为中国客户带来面向未来的政务、金融、电信等各行各业的崭新场景以及基础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加上之前设立的“IBM研究中心”、“IBM开发中心”,IBM在中国大陆的研发机构,已形成“三大中心”鼎立之势。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6日,“首都生态圈外来人侵物种监测项目启动暨首都生态圈外来人侵物种监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国家环保局、科技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业局、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马林与我校陈光巨副校长共同为中心揭牌.葛剑平副校长主持仪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于隐喻的研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延续至今。从隐喻的概念来看,隐喻研究史上存在着传统的“比较论”、“失协论”和今天的“交互论”,由此来探讨隐喻的基础、认知功能及认知本质,并得出了:隐喻是语言现象,在日常语言中居于中心地位;也是思维现象,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的文化模式,是人类交流思想、认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梦"的探索到西方哲学家对"灵魂"的认识,从精神分析学派最初的个体无意识到现代心理学的内隐认知,无意识的研究经历了萌芽、初步系统研究及实证研究的历程.未来,认知心理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与外显认知的协同机制与转换机制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将注重对内隐认知的脑生理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