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节课成功地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让品德回归生活这一思想。教学中教师避免纯学科化的德育和生硬的说教,更加重视品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找准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的切入点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并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主体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感受到自己家庭生活的幸福快乐,学会关爱家人和与家人沟通的方法,从而达到了这个主题活动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明确指出: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是一门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通过活动实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使小学生在了解社会、认知社会的前提下参与社会活动,从而发展他们的认知行为能力的课程。本文通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案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现实生活走进课堂,在开放、形式灵活的教学环境中,回归生活,亲近生活,丰富自己的社会体验,使他们在生活中去发展,在发展中去生活,让学生在民主,自主的环境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小学低年级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门课程是活动型综合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结合低年级教学的实际,我认为教学中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回归生活”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品德教育的灵魂,也是新课程的生成点。课标指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品德课堂,应力求让儿童的学习过程成为其回归生活的过程。鲁洁教授也曾用“回归生活”来概括德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教育理念决定了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活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其核心价值是实现了课程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意味着综合实践活动是"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并为了生活"的课程,由此也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必须以"生活"为取向。我们要基于"生活世界"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设计,引导学生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出发,挖掘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关注学生的体验,以完善学生自我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活性是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基本属性,生活化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路径.遵循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品德回归生活,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基本理念,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两个层面探讨了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策略必要性,并结合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对“生活化”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唤醒儿童已有经验。关注孩子内心体验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同时,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提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感受生活,受到教育.因此本人在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主要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平时生活中的经验,采用“点面结合”、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通过观察了解身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了解国家和社会为方便老弱病残者生活所付出的努力,进而体会到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怀,激发他们的爱心,引导他们懂得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友爱之手.  相似文献   

9.
余军 《科技信息》2010,(16):288-288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基于《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特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  相似文献   

1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主题实验以“情”为主线,通过探索“情引共鸣、体认内化、意动行生”的品德生成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发掘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主体参与主题活动对学生良好品德和个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  相似文献   

12.
朱文雅 《科技资讯》2010,(15):177-177
《数学课程标准》在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时,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即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提取、概括和应用,我们数学教师要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主要的手段和途径就是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天真浪漫,他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业应该象孩子们的生活一样丰富多彩。但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思品课上,学生感觉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那么如何能使小学《品德与社会》拥有多彩的课堂呢?小学《品德与社会》的多彩课堂要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会体会生活的真谛;引导同学进行辩论、共同探索事件的正误;积极开展课外实践、走出课本探究、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如果真能做到这些方面,小学的思品课一定会有一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就得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天地中真正去做,真正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已向我们农村学生走来。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为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而奠基。  相似文献   

16.
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堂教学效果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因此,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教育的空间是广阔的,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时时有教育.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鲜活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吴念英  邓军 《科技信息》2013,(18):331-332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就得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的天地中真正去做,真正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已向我们农村学生走来。  相似文献   

18.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本文将从在体验活动中发展、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在解决问题中发展三个方面论述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中确定的作文话题和内容应当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社会时代,宜小不宜大,力求以小见大,让话题都来自儿童的生活范围和视野之中,这是教师在习作指导中首先应重视的问题.教师既需依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和标准,又应依据儿童作文心理特征,去改革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从而实现让作文回归儿童,让儿童做儿童作文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继分科教学、综合教学之后的又一次课程改革。探索型主题活动的课程是追随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不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控制过程,是课程创设与开发的过程,是实现了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探索型主题活动: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