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名诗回放】少年行唐·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作者名片】王维(701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  相似文献   

2.
《大铁椎传》选自《魏叔子文抄》。作者魏禧(1624—1681),清初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又号勺庭。江西肯宁都人。明末诸生。明亡后,绝意仕进,隐居于故乡金精山的翠微峰。从三十九岁起,始下山,游苏、杭等地,与当时名流有不少交往。所写散文叙事简洁。与兄际瑞及弟礼俱有文名,时称“宁都三魏”,而禧尤著名。后人编有《宁都三魏全集》。禧著有《魏叔子文集》。《大铁椎传》为作者代表作之一。“大铁椎”,指手拿大铁椎的人。本文为传记文学,但因不知所传之人的姓字,所以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作代称。又因作者没有见过大铁椎其人,所以全文主要是记述陈子灿的所见所闻。作者写陈子灿的见闻,也就是写大铁椎的为人。由于这些原因,本文在传记文学中,就有他独特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三十六计一词常常被人挂在嘴边,成为智多星的代名词,它最早大约出现在《南齐书·王敬则传》里:"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此后,三十六计一词被后人相继沿用。宋代惠洪在《冷斋夜话》中也有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明末清初,引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相似文献   

4.
目前所见《剪灯新话》的最早版本中没有《寄梅记,》它是后人在校订时加入的,故研究者对此篇多避而不谈。本文从《剪灯新话》版本的流传、写作风格以及瞿佑的经历等方面考证,推断出《寄梅记》是瞿佑晚年重校《剪灯新话》时补作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李元阳,字仁甫,号中溪,晚年又号灵鹫山人,逸民。“世为太和(今大理市)人”(《李中溪先生全集》卷十,第15页。以下引用此集,视情况标注卷次及页码,或仅标注卷次),“世居苍洱之间”(卷七,34页),“土著”(卷八,46页,51页),元阳自述为大理“土著”亦见于《鹤庆军民府城记》(杨金铠《鹤庆县志》卷二),为白族。生于明弘治丁已(公元1497年)卒于万历已丑(公元1589年)。嘉靖丙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分宜、江阴县令,监察御史,荆州知府等职。李元阳为官清廉,敢于同朝廷奸党作斗争,对皇帝亦诤言直谏,极力捍卫国家利益,关心民间疾苦,“格君惠民卓然有经世才”(卷一·行状)。40岁时,愤于朝政昏暗,毅然辞官归里。著作有《心性图说》、《中溪漫稿》、《艳雪台诗》等,由后人编入《中溪家传汇稿》,重刊时,编为《李中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之初作《风月宝鉴》出于曹宣之手,孔梅溪是其化名;《红楼梦》的主要作者是曹宣的次子曹頔,他实是康熙的私生子,雪芹是其化名;允祥则是三个作者之一,他是曹宣的儿子,是曹頔同母异父的弟弟;《红楼梦》作者之所以隐匿不清,盖因曹宣、曹頔和允祥皆是隐姓埋名,诈死于世的人。他们不能将其有关情况告白于后人,与他们同时代人也不敢冒大不韪,于是《红楼梦》的作者就成了一个屡获关注而又总不能彻底解决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7.
冯承钧著《成吉思汗传》由漓江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发行。此传是成吉思汗诸多版本中不可多得且与众不同的一个。作者简要地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身世、崛起及对蒙古诸部落的整合。对于成吉思汗的西征、平西夏与过世,作者相对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却也并非赘述。此书特别之处在于作者不仅为人物作传而写,更为我们展现了成吉思汗时期中国的边疆史、民族史及地理志。以往修《元史》的人对于成吉思汗的事迹遗漏比较多。于是有不少后人新  相似文献   

8.
"翱翔",古籍中多指人的遨游,并非指今之空中飞翔之意."昭假",义为昭格,假与格古籍中并非全为"至"义,多数用为"告"义.古籍中常见的"昭假"应是"昭告"的意思.此二词之原义,后人多不明,以致误解.  相似文献   

9.
《重庆高教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1100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刊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3-8012,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50-1028/G4。办刊宗旨是:关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刊物"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力求在质量、特色和服务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0.
张佳玮 《世界博览》2013,(10):84-84
并非只有中国人喜欢去富人家吃拿卡要,世界人民都"打秋风",只是没这词而已。中国人,什么字都往雅了谈。比如上门吃拿卡要,叫做"打秋风"。米芾札里有词,日"打秋丰",想来意思很顺:人家秋天丰收啦,你上门去打两把,和"打土豪"差不多。但"打秋风"听来就风雅了。《儒林外史》里,张静斋拉着刚中举的范进去县令处打秋风;《红楼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实质也是打秋风。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接《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万人计划"第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入选名单的通知》(组厅字〔2014〕12号),我校化学学院杨黄浩教授(我刊主编,39岁)、王心晨教授(38岁)入选首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又称"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由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12.
四角号码取号必须依据字形笔形、必须遵循《歌诀》总原则、必须尊重四角号码的科学性。《四角号码新词典》第八版对"马"、"牙"、"又"等字取号进行了正确的改动,第九、十版将其推翻。文章对其进行探讨,同时对"冒"字等的取号问题提出了更动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名诗回放】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作者名片】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替天行道”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浒传》主题研究近世影响较大的观点主要有"逼上梁山"和"忠义"等说,其实皆不甚合于本书实际。比较诸说,书中作为梁山旗号的"替天行道",实远过于那可以有多解的"逼"字和前后不易贯通的"忠义",应是作者留给我们把握一书主旨的窍门与钥匙。《水浒传》"替天行道"的远源是我国上古盛行的天道观念。其以"替天行道"为主旨,包括有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同时也对全书的艺术形式形成极大的规约。  相似文献   

15.
赌城心病     
迟夕 《世界博览》2013,(17):60-61
千金易散赌瘾难除提起"赌城"两字,你会想到什么?美国梦?拉斯维加斯?《教父》?还是诸如《赌城风情画》、《赌城风云》和《远离赌城》这样的经典好莱坞电影?或许,这都是没去过赌城的人,头脑中产生的无限臆想,或者美好画面而已,真正去过,甚至着迷于此的"赌友",想必会有另一番体会,那是完全产生于你体内的刺激。  相似文献   

16.
标签新闻     
《世界知识》2012,(2):12
新事新言"中国人花钱,却拍了一部歌颂美国的好莱坞大片,这样的倾向值得警惕。"--近日,中国导演张艺谋的新片《金陵十三钗》上映,有中国学者如此评论。"我是理想女婿,因为我话不多,穿着严肃且古板,言谈低调。"--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给不少人留下性格严肃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姜夔字尧章,鄱阳人;生于饶(鄱阳),长于沔(湖北汉阳),流寓于湖(浙江武康,一一说吴兴)。其居所与白石洞天为邻,因号白石;永嘉潘柽称之曰白石道人,时人和后人多喜用他这一称号。又号石帚。“性恬淡寡欲;不乐时趋”(见清严杰《拟南宋姜夔传》)人品秀拨,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一生未入仕途。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钱塘(杭州)书会才人施耐庵,还是苏北进士施彦端,抑或是二者实为一人,既需要深入分析苏北那些文物的真伪,更需要重视《水浒传》内部的具体描写。本文就原著中梁山泊气候物象的描写、"从泗水入淮河"地理态势的描写、淮安与扬子江地理态势的描写、太湖与苏州地理态势的描写、是否应该更集中更高度地描写"文艺作品"《水浒传》中的气候物象与地理态势的问题、作者对自己籍贯地季节与方位描写的真实准确性的问题等多个方面,接应浦玉生先生的文章而进行"争鸣",并对浦先生文章中引用的1979年出土的《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中有与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相一致的"丙申"二字的真实性问题向浦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布了《关于印发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组厅字[2018)6号)。我校生科院杨州教授人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地科院龙毅教授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化科院李亚飞教授人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即"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是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由  相似文献   

20.
《重庆高教研究》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1007号),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由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和重庆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刊物。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673-8012,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50-1028/G4。办刊宗旨是:关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反映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刊物"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力求在质量、特色和服备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