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稀土材料(Tb0.3,Dy0.7Fe1.95)的磁致伸缩特性对超坡莫合金(Ni80.2Fe14.1,Si0.2Mn0.4Mo5.1)的软磁性能的影响.比较超坡莫合金单层膜和NiFeSiMnMo/Tb0.3Dy0.7Fe1.95双层膜的磁滞回线差别,我们得出了加上Tb0.3Dy0.7Fe1.95磁致伸缩材料能明显提高Ni80.2Fe14.1Si0.2Mn0.4Mo5.1超坡莫合金软磁性能.这一结果将对研究巨磁阻抗效应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具有软磁性能的合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领域.采用室温非水化学镀的方法制备了Sm-Fe-Ni-B合金,并利用SEM、EDS和VSM考察了稀土Sm对镀层形貌,耐腐蚀性和磁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Sm的添加量在3 g/L时对镀层的形貌和耐腐蚀性能都有较大的改善,对镀层的饱和磁化率和矫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快淬及退火工艺,通过非晶晶化方法制备了两种成分的纳米晶永磁合金,即Nd4.5Fe77.5-xTbxB18(x=0,1).研究了稀土元素Tb和退火工艺对该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1 at%Tb能显著提高合金的磁性能,但对晶化温度影响不明显;退火温度和退火时间对合金永磁性能的影响较大,退火温度为550℃,退火时间为10min时,磁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硼酸为缓冲剂,柠檬酸钠为络合剂,在弱碱性体系中化学沉积Ni-Fe-P合金.采用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镀液pH值和NiSO4/FeSO4物质量的比等对镀层组成、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学沉积Ni-Fe-P合金中,Fe随着Ni被还原而共沉积,但镀层中Fe原子数分数不高,属诱导共沉积机理.镀液pH值的提高有利于Fe的还原沉积,但会使镀层中P原子数分数稍微降低,约为17.81%~22.0%,属于中高磷镀层.沉积条件对Ni-Fe-P镀层的结构影响不大,合金镀态均为非晶态或微晶结构.Ni-Fe-P合金的磁性能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随着镀层中铁原子数分数的增加,镍原子数分数降低,镀层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剩余磁化强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工艺条件对稀土 CeCl3·7H2O 掺杂化学镀FeFe-P合金沉积过程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镀温度对镀层沉积速率和耐蚀性影响均较明显,温度升高提供了较大的化学反应能量,从而提高了镀层沉积速率.络合剂NH4Cl的加入可明显改善镀层品质,使晶粒变小.能谱分析表明,NH4Cl的加入有利于镀层中Fe的沉积,抑制了P的沉积.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1-xAlx)1.95(x=0,0.05,0.1,0.15,0.2,0.25,0.3,0.35)合金中金属Al替代Fe对磁性、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和穆斯堡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x<0.4时,Tb0.3Dy0.7(Fe1-xAlx)1.95完全保持MgCu2立方Laves相结构.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测量发现,x<0.15时,添加少量Al有助于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并且随着Al替代量x增加,磁致伸缩λs、内禀磁致伸缩λ111和Curie温度Tc大幅度降低.多功能磁性测量系统PPMS的研究和M(o)ssbauer效应表明,Tb0.3Dy0.7(Fe1-xAlx)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随成分和温度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室温下,当x=0.15时,Tb0.3Dy0.7(Fe1-xAlx)1.95合金中出现了少量非磁性相;x>0.15时,该合金完全呈顺磁性;而77K温度下x=0.2时合金仍然呈磁性相.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1-xAlx)1.95(x=0,0.05,0.1,0.15,0.2,0.25,0.3,0.35)合金中金属Al替代Fe对磁性、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和穆斯堡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x<0.4时,Tb0.3Dy0.7(Fe1-xAlx)1.95完全保持MgCu2立方Laves相结构.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测量发现,x<0.15时,添加少量Al有助于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并且随着Al替代量x增加,磁致伸缩λs、内禀磁致伸缩λ111和Curie温度Tc大幅度降低.多功能磁性测量系统PPMS的研究和M(o)ssbauer效应表明,Tb0.3Dy0.7(Fe1-xAlx)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随成分和温度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室温下,当x=0.15时,Tb0.3Dy0.7(Fe1-xAlx)1.95合金中出现了少量非磁性相;x>0.15时,该合金完全呈顺磁性;而77K温度下x=0.2时合金仍然呈磁性相.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Cu含量、Fe含量、Co含量和其它工艺参数对Ce-Co-Cu-Fe稀土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制备出了Br≥6000GS,_bHc≥4000Oe,(BH)_m=8~12MGOe的高磁性能稀土永磁合金.  相似文献   

9.
铝合金表面Ni-Cu-P化学镀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分析了铜离子浓度c(Cu2+)对沉积速度、镀液稳定性以及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SEM、XRD、VSM表征镀层的表面形貌、组织结构及磁性能.Ni-Cu-P镀层的结晶性随c(Cu2+)增加而提高,并出现明显的衍射峰位角移现象.反应激活能随pH值增加而减小,随c(Cu2+)增加而增加.500℃保温2 h,Ni-Cu-P合金发生晶化转变,出现Ni3P、Cu3P结晶相.Cu元素的加入,使得Ni-Cu-P镀层具有高的热稳定性以及低的残磁性.  相似文献   

10.
添加稀土对55%Al-Zn镀层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向55%Al—Zn镀液中添加微量稀土制备了55%成—Zn热浸镀层钢板,研究了稀土对55%Al—Zn镀层的组织结构和耐盐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镀液中加入适量(ω=0.2%)稀土可明显提高镀层质量、细化镀层组织和提高镀层耐蚀性能,但加入过量稀土不利于耐蚀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化学镀镧钴磷合金薄膜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化学镀La-Co-P合金的方法.经过前处理,在最佳参数条件下,利用化学镀方法得到了非晶态的La-Co-P合金薄膜,通过差热-热重分析仪分析了温度对薄膜镀层结构的影响,利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XRD(X射线衍射)、EDS(X射线能谱)和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晶化温度对镀层结构、耐腐蚀性以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氩气氛下,经过不同温度的热处理,La-Co-P合金膜从非晶体转变为晶体,在铜基体表面上形成了光滑的La、Co、P合金晶体薄膜;经过高温处理的镧钴磷合金薄膜在质量分数3.5%的氯化钠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磁性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热镀锌层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稀土元素对GI镀锌液的流动性、镀层厚度、镀层微观结构以及耐蚀性能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稀土提高GI镀层耐蚀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稀土具有细化镀层表面树枝晶、提高镀液流动性、降低镀层厚度和改善镀层耐蚀性的作用;镀层的耐腐蚀性随着稀土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即稀土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存在一个最佳范围;实验条件下,稀土含量ω=0.045%~0.069%时,镀层的耐盐雾腐蚀性能约为纯锌层的2.8倍.  相似文献   

13.
稀土Fe基3:29和1:12型磁性合金化合物显示硬磁性特征,具有发展成为新型永磁材料的可能性.研究其磁性机理有助于理解其磁性的本质.本文发展了传统的磁价模型,并将其适用性由强磁合金拓展到亚铁磁性的弱磁性合金.利用发展的磁价模型系统研究RFe12xMx,R3Fe29xMx和R2Fe17xMx(R=稀土元素,M=第三掺杂金属元素)稀土合金化合物及其渗碳和吸氮化合物的磁性.理论与实验相符.研究表明:稀土Fe基3:29和1:12型合金化合物的磁性与稀土磁矩相关.合金的弱磁性源于合金内部存在的亚铁磁性.渗碳或吸氮处理,导致合金内部亚铁性-铁磁性转变.导带中的sp电子对于磁性的贡献与重稀土的极化、碳和氮原子的俘获密切相关.发展的磁价模型甚至可以根据稀土化合物的结构式对其磁性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对Cu—Co—Ni合金巨磁电阻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元素的微合金化对溶体快淬Cu-Co-Ni合金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 Resistance,简称GMR)的效应影响研究表明,当添加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5%-0.07%时,轻稀土Ce、La、Nd可以有效地增大Cu80Co1e5Ni5合金的GMR值,其中以Ce的效果最好,而重稀土Dy、Tb会使GMR减小,当添加轻稀土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1%时,GMR也明显减小,分析表明,轻稀土元素对合金的纯化和促进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可增加磁性粒子密度的作用,这也是增大GMR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NdFeB磁性材料表面施镀Ni-W-P合金,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对Ni-W-P合金镀层的组织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腐蚀失重法对合金镀层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含量的逐渐增多,镀层结构由晶态结构逐渐转变为非晶结构,非晶态Ni-W-P合金镀层的抗腐蚀性能明显好于晶态镀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稀土对电刷镀Ni-P合金耐蚀性能及组织的影响,浸泡实验和极化曲线表明:在镀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稀土能显著改善镀层耐蚀性能,X射线、透射电子显微镜及能谱表明:稀土元素具有促进Ni-P合金形成非晶组织的作用,并提出了稀土促进非晶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系统研究了室温下Tb0.3Dy0.7(Fe1-xAlx)1.95(x=0,0.05,0.1,0.15,0.2,0.25,0.3,0.35)合金中金属Al替代Fe对磁性、磁致伸缩、自旋重取向和穆斯堡尔谱的影响.结果发现,x<0.4时,Tb0.3Dy0.7 (Fe1-xAlx)1.95完全保持MgCu2立方Laves相结构.磁化强度和磁致伸缩测量发现,x<0.15时,添加少量Al有助于减小磁晶各向异性,并且随着Al替代量x增加,磁致伸缩λs、内禀磁致伸缩λ111和Curie温度Tc大幅度降低.多功能磁性测量系统PPMS的研究和Mossbauer效应表明,Tb0.3Dy0.7(Fe1-xAlx)1.95合金的易磁化方向随成分和温度在{110}面逐渐偏离了立方晶体的主对称轴,即自旋重取向.室温下,当x=0.15时,Tb0.3Dy0.7(Fe1-xAlx)1.95合金中出现了少量非磁性相;x>0.15时,该合金完全呈顺磁性;而77K温度下x=0.2时合金仍然呈磁性相.  相似文献   

18.
利用直流电沉积的方法,在硫酸盐体系中制备纳米晶Ni-Fe合金镀层,研究在镀液中添加不同量的稀土氧化钐对镍铁合金箔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氧化钐后镀层结晶细致,结构紧密,光亮度增加,添加氧化钐后并没有改变Ni-Fe合金箔的镀层结构,但使Ni-Fe合金箔的沉积速率下降,镀层的显微硬度增加;镀层中铁含量随着氧化钐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镀层耐蚀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三价铬电沉积非晶态Fe-Ni-Cr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一种电镀液性能优良、重现性好且利于环保的非晶态Fe-Ni-Cr合金电沉积新技术,采用此技术获得的非晶态Fe-Ni-Cr合金中Fe、Ni和Cr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5%-55%,33%-37%和9%-23%。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电镀液的配方和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的方法于室温下电沉积20min可得到Fe、Ni和Cr质量分数分别为54.4%,33.9%和11.7%的镜面非晶态Fe-Ni-Cr合金镀层,镀层厚度达11.3μm、维氏硬度达560左右。分别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对非晶态Fe-Ni-Cr合金镀层的组成、结构、性能、厚度及其影响因素了检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镀液组分对合金镀层成分有较明显的影响,而电沉积操作条件则对合金镀层物理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只有当电镀液中含有稳定剂H-W时电沉积所得合金镀层中才有Cr存在,且由于稳定剂H-W与添加剂的共同作用,导致所得Fe-Ni-Cr合金镀层具有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化学镀Ni-P合金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以层片状沉积,表面具有胞状结构.镀层的磷含量及热处理温度对Ni-P合金层的组织结构有影响,同时对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在不同介质中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