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负折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竞博  周济 《科学通报》2012,(4):231-238
负折射是一种奇异的电磁学现象,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除基于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值的左手材料实现的负折射行为外,材料的各向异性电磁性质为负折射的实现提供了新的途径.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各向异性材料中负折射产生的机理及其相关理论和实验研究的进展、热点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倏逝波在强各向异性材料中传播的机制以及基于此原理的超透镜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在归纳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对各向异性材料负折射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材料与结构在微纳米尺度展现了许多不同于宏观尺度的新特征,微纳加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与工业开发的热门领域之一。笔者简要介绍了负折射材料和黑硅这两种微纳光学材料的制备及其特性,展示了微纳光学材料在新技术中的广阔前景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含有谐衍射元件的红外双波段减热差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将谐衍射透镜成功地引入红外双波段系统的减热差设计中, 系统只使用硅和锗两种材料, 三片透镜, 此系统不仅能在较大视场内得到接近衍射极限的成像质量, 而且在- 70℃到100℃温度范围内, 使系统在两个波段内同时较好地完成了校正系统的轴向像差, 波前差均小于1/4波长, 光学传递函数接近衍射极限. 设计结果表明, 谐衍射透镜的光谱特性介于折射透镜与衍射透镜之间, 恰当的选择谐衍射透镜的厚度和中心波长, 能够设计出简单实用的双波段减热差系统. 同传统的折射系统相比, 降低了对工艺水平的要求, 成本大大降低, 使设计结构紧凑, 片数少, 透射比高, 具有良好的消像差和减热差特性.为红外光学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器件.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是分子生物学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这就是左旋DNA结构的发现。自1953年由J.Watson和F.Crick发现DNA的右旋双螺旋结构以来,一直认为它是DNA的普遍结构形式,并在生命体内占压倒优势。可是,去年12月13日这一定论被A.Rich等科学家打破了,他们发现了左旋DNA结构。这里三篇文章就是关于左旋DNA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的最新报道及论述。  相似文献   

5.
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是分子生物学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这就是左旋DNA结构的发现。自1953年由J.Watson和F.Crick发现DNA的右旋双螺旋结构以来,一直认为它是DNA的普遍结构形式,并在生命体内占压倒优势。可是,去年12月13日这一定论被A.Rich等科学家打破了,他们发现了左旋DNA结构。这里三篇文章就是关于左旋DNA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的最新报道及论述。  相似文献   

6.
曹云建  文光俊  吴凯敏  徐新河 《科学通报》2006,51(22):2612-2617
提出了以外加磁场作用时磁导率为负的亚铁磁材料-YIG为基体, 在其中嵌入等效介电常数为负的金属导体线周期阵列结构构造出负折射率微波媒质的新方法. 设计了一种C/X波段负折射率微波媒质, 并利用基于三维时域有限积分法的电磁场仿真程序模拟了复合媒质的电磁特性. 仿真结果表明, 在导体线周期阵列结构的等效介电常数为负的7.02~9.80 GHz频带与基体YIG等效磁导率为负的5.22~8.14 GHz频带相重叠的7.51~8.13 GHz带宽内, 入射电磁波能通过复合媒质, 并在复合媒质与常规正折射率媒质的交界面处发生了负折射现象, 证实了复合媒质在该带宽内等效折射率为负, 验证了新型负折射率微波媒质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是分子生物学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这就是左旋DNA结构的发现。自1953年由J.Watson和F.Crick发现DNA的右旋双螺旋结构以来,一直认为它是DNA的普遍结构形式,并在生命体内占压倒优势。可是,去年12月13日这一定论被A.Rich等科学家打破了,他们发现了左旋DNA结构。这里三篇文章就是关于左旋DNA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学上的意义的最新报道及论述。  相似文献   

8.
软X射线多层膜是由折射系数高低不同的两种材料交替沉积而构成的一维周期结构.在软X射线多层膜的实际应用中,如显微学、宇航学和显微全息等方面,具有高反射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X射线多层膜的时间效应有实际意义.本文研究了Co/C软X射线多层膜的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日本索尼公司已发现一种具有载流子转变性能的新型超导材料。据该公司发言人称,这种材料是一种含钕、铈、铜、氧元素的烧结体,是经过无氧化条件下的燃烧而形成的。为了形成这种材料,要将铈元素掺入钕元素中,并减少其含氧量,以保证电子载流子具有较高浓度.在普通温度直至超导特性转折点温度范围内,这种新材料显现出电子(n型)传导特性,而当温度降至超导特性转折点以下时,载流子又会转变成P型.对  相似文献   

10.
吕海峰  武晓君 《科学通报》2023,(33):4448-4456
低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以及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未来能源、信息等技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如何实现特定结构和功能是其实际应用的基础.分子是保持化学结构和特性的最小单元,从分子基元出发,可以实现低维材料结构预测以及功能导向的理论设计.本文综述了低维功能材料理论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分子设计策略和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针对特定结构和性能开展理论设计,预测了复杂二维单质晶体结构以及一系列低维新型光催化材料和自旋电子学材料,并揭示了低维材料功能和分子基元物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和展望了低维功能材料分子设计的优势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