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西北内陆盆地地下水系统的特点是: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频繁,地表水为地下水的最主要补给源,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的主要排泄途径为蒸发和泉水排泄,地下水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地质作用。了解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对于该地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改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估华北山前平原多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选取华北山前平原典型井灌区石家庄市栾城区为研究区,从水量平衡角度分析了影响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排除主要影响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定量分析了各综合因子对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构建了栾城地下水水位主成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多因子影响下的华北山前平原地下水水位变化。结果表明:1994—2015年栾城地下水水位主要受本地气候因子、本地人类活动和上游人类活动三方面影响因子的共同作用,各因子对当地地下水水位回升的贡献率分别为11.7%、-50.9%和-37.4%,对这三方面影响因子起主导作用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栾城降水量、栾城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面积以及上游石家庄市区人口;1994—2015年栾城自然气候变化有利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恢复,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 相似文献
4.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方法是利用一个自变量和预测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来进行预测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中短期地下水水质变化预测.文章介绍了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模过程和精度检验,并用C语言将其实现.利用模型预测了乌鲁木齐河流域仓房沟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6.
在地下水污染特征分析基础上 ,通过排污渠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试验和共轭分析 ,探讨地下水污染途径和污染机制 ,有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太湖平原全新世中晚期古植被、古环境与古文化--以苏州绰墩遗址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苏州昆山的绰墩遗址,良渚期、马桥文化层中的孢粉组合揭示了古代先民的生存环境是亚热带森林和广泛发育的湖塘沼泽.良渚期的先民对森林有所破坏和利用,太湖平原约5700cal yr B.P.以来,森林中阔叶树种的减少,以及针叶树的增多,主要原因可能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不明显,良渚文化的消亡,若是自然环境灾害引起,则与4300~3100cal yr B.P.太湖地区的溯源堆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9.
10.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河流阶地灌溉区地下水模拟分析——以黑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isual Modflow软件,综合野外工程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井泉调查以及高密度电法探测等方法,进行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黑台地下水数值模拟,可为黑方台农业用水规划、地下水位变化以及斜坡稳定性的预测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西侧的地下水位值逐渐降低,东侧的地下水位逐渐升高,整体上水流方向由西向东,在台...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中氢氧同位素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施工的钻孔资料,基本查明了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的分布和埋藏条件,分析了该区地下水和黄河水的氢氧同位素组分(18O、D和T). 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地下浅层有潜水和承压水两个含水层,两者来自完全不同的水源; (2)潜水起源于黄河水和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与黄河的水力联系强,属于大气成因溶滤水;潜水水交替条件较好,平均停留时间约为5.30年; (3)承压水是海侵时侵入的海水和古大陆水混合后沉积下来的水,与黄河水的水力联系弱,属于沉积水. 相似文献
12.
利用环境同位素技术结合水化学特征,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输水影响下地下水循环规律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各断面地下水p H值变化不大,矿化度和各离子差异明显,地下水水样以Na+、Cl+占绝对优势;矿化度较低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较小,反之,矿化度高的断面其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塔里木河中游δ2H和δ18O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δ18O的值呈增大趋势,下游H、O同位素变化波动较大,下游各样点距河道最近处(即50m处)H、O同位素最小,随着距河道距离的增大,H、O同位素亦呈增大趋势变化;塔里木河中下游地下水、地表水中δ2H和δ18O之间均呈明显的线性关系,中游地表水补给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下游地下水中H、O同位素则普遍高于地表水,说明水体受到严重的蒸发作用,导致同位素富集外,也说明存在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 相似文献
13.
针对苏北平原地表水污染严重,深层承压水成为主开采层,在大量抽取地下水之后,依然存在高水位地区的问题,对连云港、淮安、扬州、泰州和盐城等地的河水、地下水进行采样,测试分析了样品的氢氧同位素以及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苏北平原承压水氢氧同位素相对于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贫化,并非来自当地降水下渗以及上部含水层越流补给,补给源具有明显的同位素贫化的特征;地下水接受现代降水补给,承压水中测到明显的来自核试验的氚;地下水水岩反应以硅酸盐反应为主,上新世以来东亚地区发生了多期火山喷发,第四纪地层下的隐伏玄武岩地区可能是深层地下水发生水岩反应并产生偏硅酸的主要含水层,而后这些富含偏硅酸的地下水通过断裂带运移到第四纪承压含水层中。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75、1980、1985、1990、1995、2000年的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 GIS技术,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了近25年来河北平原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地下水位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1975—2000年,河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位下降10.2m,年均下降速率为0.41m/a,其中以1990—1995年下降速率最大,达0.74m/a。深层地下水位下降30.2m,年均下降速率1.21m/a,其中以1980—1985年下降速率最大,达1.83m/a。在区域分布上,自山前平原至滨海平原,浅层地下水位和下降幅度逐渐减小,而深层地下水位和下降幅度逐渐增大。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减少以及地下水的严重超采是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了地下水含水层防污性能、化工企业潜在污染源和地下水价值等关键因素,以下辽河平原区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宜于该区的地下水环境风险相对风险模型(RRM).以地下水水质中化工企业特征污染因子为受体,识别并量化在区域化工企业分布压力下,地下水环境系统风险值分布状况.计算结果显示:下辽河平原相对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沈阳浑河区域,面积35km~2;较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沈阳浑河区域外围以及盘锦市辖区,面积414km~2;中等风险区分布在沈阳、辽阳、辽中、盘锦、营口市辖区工业集中分布区内,面积1 025km~2,均需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的评价来确定影响林分结构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森林结构经营的精准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大兴安岭地区翠岗林场的不同林分类型(白桦林、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林分类型的30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从林分结构、林木大小多样性、林分活力和土壤状况4个方面选取13个指标,采用雷达图法对不同林分类型结构复杂性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3个林分类型林分直径分布均为倒“J”形;林分整体呈随机或轻微均匀分布;林木大小分化呈劣势和中庸分化状态;林分密集程度从中等状态向密集状态转变;林分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在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有最大值,而林分蓄积和健康木占比在兴安落叶松林有最大值;林下天然更新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不同林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林分结构复杂性评价指数大小依次是兴安落叶松-白桦混交林(0.45)>兴安落叶松林(0.37)>白桦林(0.31),其中混交度、Simpson多样性指数、健康木占比是影响林分结构复杂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大兴安岭中部地区森林林分结构复杂性整体处于劣势,在后续森林经营中,可适当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林内环境,以促进森林恢复和演替的正向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白花茶藨子(Ribes fragrans Pallas)是茶藨子属(Ribes)的落叶灌木.白花茶藨子的发现对当地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茶藨子属的分类和起源的研究或有助益.[方法]对白花茶藨子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相似种臭茶藨子(R.graveolens Bunge)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 相似文献
18.
结合陆地生物地球化学模型CENTURY,以大兴安岭呼中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为例,探究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碳循环以及氮磷元素对碳循环的影响.模型模拟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植被碳库碳储量为4 874.47g·m-2,在观测值2 430.08~10 001.7g·m-2的范围之内,土壤碳库的平衡值为8 353.42g·m-2,与观测值8 244.23g·m-2差别不大,说明CENTURY模型在研究区域有较好的适用性.但Century模型对营养元素的限制作用模拟过于简单,不能满足动态模拟植物生长状况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改进来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改进模型中氮磷限制作用产生方案后,模拟的植被碳库、土壤碳库、通量和生态系统碳储量都明显下降.植被碳库受氮磷元素限制作用影响较大,较修改前下降31%以上.土壤碳库中表层(0~10cm)碳库受到的影响程度更大,碳储量约降低33%.氮库在改进限制作用产生方案后,除了表层代谢库有较小的升高趋势外,其余库均呈现出增高趋势;与此相反,土壤磷库则表现出增加趋势,植被磷库表现出降低趋势,综合起来生态系统整体磷库表现出降低趋势,但降低幅度较小,为6%. 相似文献
19.
20.
The eco-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adaptation of Populus euphratica Oliv and Tamarix ramosissima Ldb during water release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 Nine typical 'areas and forty-five transects were selected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The groundwater table as well as plant performance and the contents of proline, soluble sugars, and plant endogenous hormone (ABA, CTK) in leaves were monitored and analyzed. The groundwater table was raised in different areas and transects by water release program. The physiological stress to P. euphratica and T. ramosissima had been reduced after water release.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table in the studied region remained at -3.15 to -4.12 m, theproline content from 9.28 to 11.06 (mmol/L),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from 224.71 to 252.16 (mmol/L), the ABA content from 3.59 to 5.01 (ng/g FW), and the CK content from 4.01 to 4.56 (ng/g FW), for the optimum growth and restoration of P. euphratica indicated by the plant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application was the highest. The groundwater table in the studied region remained at -2.16 to -3.38 m, the proline content from 12.15 to 14.17 (mmol/L), the soluble sugar content from 154.71 to 183.16 (mmol/ L), the ABA content from 2.78 to 4.86 (ng/g FW), and the CK content from 3.78 to 4.22 (ng/g FW), for the optimum growth and restoration of T. ramosissima indicated by the plant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application was the highest. The rational groundwater table for the restoration of vegetation in the studied region was at -3.15 to -3.38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