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研究人员25日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以一种白血病细胞为靶点并将其直接杀灭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这有望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新疗法。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网络版上报告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美国最常见的血癌,这种白血病细胞能表达高水平的表面糖蛋白受体CD44。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北海道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该小组利用被称为"新万能细胞"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了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免疫细胞,然后将其注射到患白血病的小鼠体内,成功使患白血病小鼠的存活期大幅延长。在小鼠试验中,清野一郎等人用提供骨髓的小鼠的iPS细胞培育出了它们的T细胞。研究人员在给患有白血病的小鼠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对人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影响作用.方法将克隆有野生型p53基因的pUHD10-3质粒,通过Lipofectin转染人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HL60,用四甲基偶氮唑(Mlvr)法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转染野生型p53基因,可使人白血病细胞U937、K562、HL60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第4天生长抑制率分别是28.6%、44.9%及49.0%.结论转染野生型p53基因能有效抑制人白血病细胞U937、K562、HL60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MBA对红白血病细胞的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绘制HMBA作用下的红白血病细胞生长曲线,计数其分裂指数,联苯胺染色法检测其分化百分率.结果:红白血病细胞在HMBA作用下增殖能力下降,分裂指数减低,联苯胺染色阳性率为76%.结论:HMBA能抑制红白血病细胞生长繁殖并可诱导其分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白血病骨髓血红细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骨髓血红细胞的红外光谱差异性:与CML红细胞相比,AML红细胞酰胺Ⅰ带较宽;1540cm-1与1 084cm-1吸收峰面积之间的比值较低,范围较窄。该结果提示AML和CML骨髓血红细胞系中有核红细胞的数量分布不同,同时提示骨髓红细胞的成熟可能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关。骨髓血细胞的红外光谱的差异性对白血病的分析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肿瘤性疾病,治愈率较低。开发针对白血病更有效、更安全的药物成为近年研究的焦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能够为研究药物的抗白血病作用持续提供人类癌细胞。近两年来,化学合成类药物研发步伐逐步加快,并推动绿色化学合成类药物发展,衍生出了生物合成类药物。随着化学与生物学科的结合发展,开辟了从微生物和海洋生物的获取抗癌药物的新方向。对已知化合物的结构改造和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将为抗白血病药物的研发迎来非常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化学修饰杏鲍菇多糖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碱提杏鲍菇粗多糖进行了硫酸化、磷酸化、乙酰化修饰,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研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化学修饰前后的碱提杏鲍菇粗多糖(PEAP)结构进行检测,并采用MTT法研究未修饰多糖与修饰后多糖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体外增殖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化学修饰后的PEAP分别具有硫酸基团、磷酸基团、乙酰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化学修饰后的PEAP均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有一定提高,其中乙酰化杏鲍菇粗多糖(Ac-PEAP)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患者骨髓涂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方法以应用于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鉴别及分型。[方法]在对骨髓涂片中观察增生异常的病态细胞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细胞染色方法(POX、NAE、NCE、PAS、AKP积分等)帮助鉴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结果]在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FAB分型中M1—M7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体检查异常现象均有本质的区别。[结论]骨髓象分析,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表型分析是诊断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非常有效的依据。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骨髓象、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以bc l-2基因为靶标有效siRNA-2(sm all interference RNA)能否提高急性原代白血病细胞对高三尖杉酯碱(HT)敏感性。方法:将siRNA转入原代白血病细胞并与HT联合培养,于24、48、72 h,用苔盼蓝拒染法计数活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原代白血病细胞Bc l-2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siRNA-2(1μmol/L)与HT组(0.2μmol/L)联合作用,在72 h内均能显著降低原代白血病细胞存活,细胞数从3×105/mL下降到1.2×105/mL左右;显著抑制Bc l-2和P53蛋白的表达,Bc l-2和P53蛋白表达率下降到对照的1/2左右。结论:siRNA-2能提高原代白血病细胞对HT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6PD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白血病患者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标本中白血病细胞G6PD蛋白的表达,比较白血病患者和非恶性血液病患者G6PD蛋白表达率的差异。结果:G6PD蛋白在白血病骨髓组织白血病细胞中呈现弱阳性表达。35例白血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5.7%(9/35),而3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组织中G6PD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可能存在G6PD蛋白的表达上调,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蔬菜可防白血病日本食品综合研究所最近发现蔬菜的提取液,有可能成为防白血病的良药。白血病是因细胞分化中途停止引起的一种血液病,又称血癌.白血病细胞则是一种未分化彻底的非正常细胞.而蔬菜提取液具有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能促使自血病细胞成长为正常细胞,从而达到预防的效果.该所在人体白血病细胞培养液中放入藏菜提取液,4天后查看对细胞分化有无促进作用.结果在多种蔬菜中,发展菠菜、茄子、黄瓜、扁豆等4种藏莱促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24(IL-24)对成人急性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随机选取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15例,均经FAB分型或免疫学分型确诊,其中确诊未治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5例,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10例。取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并培养,将不同浓度IL-24作用于BMMNC。应用四氮唑蓝(MTT)比色还原法、Annexin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及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分别检测IL-24对急性白血病BMMNC体外细胞增殖与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IL-24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4浓度50 ng/mL作用急性白血病BMMNC,48 h后凋亡率为39.21%±5.79%,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浓度IL-24处理白血病BMMNC,能够降低bcl-2 mRNA的表达。IL-24体外培养的成人急性白血病BMMNC,有明显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由此可知,IL-24可以下调bcl-2 mRNA表达,可能是IL-24抑制急性白血病BMMNC生长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金发藓的化学成分、抗肿瘤活性和抑癌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金发藓属植物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已有研究表明,在金发藓属(Polytrichumspp.)植物中分离得到苯并萘并呫吨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苯乙烯醛基并联苄化合物和苯乙烯基并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等具有新颖结构骨架的化合物,药理活性分析显示这些新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多种肿瘤细胞(如:A-549人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细胞等)均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并能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6T-CEM人T细胞白血病细胞和小鼠P388、L1210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损伤、活性氧失衡、细胞周期阻滞、破坏细胞膜及诱导凋亡相关.未来可从化学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在体抑癌效果、药物代谢、抗肿瘤机制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血病免疫表型的不同,明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6例白血病患者免疫表型资料。结果: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均表达髓系抗原,部分伴有淋巴抗原,但其阳性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7例M3的CD9抗原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AML的其它亚型白血病。形态学诊断为ALL的12例白血病中,2例免疫表型为T-ALL,10例B-ALL。4例为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它的诊断标准主要靠免疫分型。在10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中,4例发生急粒变,且急变期CD34抗原阳性率高于慢性期。结论:免疫表型分析与形态学、细胞化学三者结合为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了更可靠、更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ICP-MS方法初步分析六神丸中砷元素的形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合适的ICP -MS仪器工作条件 ,分别采用有机相、无机相和人工胃液浸取 ,对六神丸中砷元素形态进行初步分析 ,得出人体服用六神丸无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与加拿大科学家合作 ,首次发现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分离出“休眠”细胞。该新成果有望为改进白血病治疗方法开辟一条新途径。以往普通的化学药物疗法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起作用 ,医学专家对此一直难以作出解释。研究人员认为 ,普通化疗的目标一般针对快速增殖细胞 ,而难以发现患者体内存在的“休眠”细胞 ,这些危险的“休眠”细胞在化疗结束后仍会在患者体内发挥作用 ,从而使化疗前功尽弃。新发现可看作是朝“加深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了解而迈出的一大步”。虽然在此之前曾有科学家推测在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体内存在着“休…  相似文献   

17.
于萌 《科技咨询导报》2014,(34):210-210
目的:探讨Ph染色体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由我院血液科收治的24例成人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0例慢粒急淋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对患者的Ph染色体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34例患者染色体核型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结果使用改良的染色体显带技术对3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Ph染色体的检测,检测出25例患者的ph染色体呈阳性,总检出率为73.5%,其中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6例,检出率为66.7%,低于慢粒急淋变患者90%的检出率,两者在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对Ph染色体进行监测,其检出率高,对ph染色体有一定的灵敏度,可作为临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8.
硒酸酯多糖和亚硒酸钠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MTT比色分析法和细胞克隆形成法比较研究了有机硒化物——硒酸酯多糖(Kappa-selenocarrageenan,KSC)和无机硒化物——亚硒酸钠(Na2SeO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KSC和Na2SeO3体外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反应关系(p<0.001);K562细胞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细胞群体(克隆形成细胞)对硒的抑制作用更敏感;KSC的抗白血病效应明显高于含同样硒量的Na2SeO3,KSC的作用约为Na2SeO3的5倍.本研究证明药理剂量的硒可显著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机硒比无机硒具有更高的抗白血病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及32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提取DNA,应用PCR方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在1例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样本中发现EB病毒阳性,余均为阴性。结论:白血病患者存在EB病毒感染情况,但并不普遍。  相似文献   

20.
摘要:研究低功率毫米波辐射对HL60白血病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应用基因芯片检测频率41.32GHz的毫米波辐射HL60白血病细胞和未辐射毫米波HL60白血病细胞组基因表达差异,并进行RT-PCR方法验证IL-7、EGF和LGALS3基因变化。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毫米波辐射60min后,HL60细胞增殖,基因芯片检出基因表达上调18个和下调306个,在下调的基因中,RT-PCR 检出IL-7、EGF和LGALS3基因下调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表明低功率毫米波可导致HL60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基因与HL60细胞增殖功能相关。提示基因表达变化是低功率毫米波辐射HL60细胞所致生物学反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