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简要说明使用放射性核素源激发,Si(Li)半导体探测器-多道分析器系统测定碳酸盐岩样品中铁、锶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实验条件、工作方法,并讨论了这一方法在川西北甘溪剖面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研究中的应用。基于对岩石中铁、锶相互关系的分析和它与原始沉积环境、粘土含量、白云石的稳定化以及沉积溶液性质的关系,为沉积环境的研究和白云岩化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2.
田飞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7)
文章主要介绍一下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环境、成岩序列,以及孔隙发育史。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重结晶作用等;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可分为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海水成岩环境、混合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以及表生成岩环境五种。 相似文献
3.
新疆三塘湖盆地沉积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类型及其成岩作用特点。方法针对三塘湖盆地不同程度的叠加改造特点,开展盆地尺度上储层成岩作用的整体分析。结果二叠纪裂谷盆地的成岩强度大,以机械压实作用为主,原生孔隙丧失多且早,晚期成岩作用较重要,裂缝是油气运聚的通道和空阀,可出现次生孔隙发育带;三叠纪-古近纪拗陷盆地的成岩作用表现为机械压实和化学压实作用并重,原生孔隙多被保留;晚海西、印支、燕山运动等表生成岩阶段对该区的成岩演化和油气运聚起到重要作用;二叠系中特征的泥云岩和藻云岩可能是在有淡水注入的较高盐度湖泊中经混合作用而形成的。结论三塘湖盆地二叠纪-古近纪的成岩作用特点可作为中国西部叠合型含油气盆地的储集岩成岩作用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泥蚶精母细胞与精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精母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高尔基体结构典型,染色质多数团块状、少数颗粒状分布于核质中;精细胞时期,胞质中线粒体数目较少,基质电子密度高,并逐渐迁移至细胞核的后端,参于精于中段的形成,核内染色质从粗团块状→颗粒状均匀分布→高电子密度的均质体;初级精母细胞发育至后期精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及核的体积各期依次变小。 相似文献
5.
脂蛋白肾病一例报道及其超微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一例脂蛋白肾病,并分析其超微结构特点. [方法]分析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以及肾活检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该病例经病理检查,结合临床特点证实为脂蛋白肾病. [结论]诊断脂蛋白肾病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应结合光镜病理和超微病理特征,而毛细血管袢中广泛性脂蛋白栓子形成及ApoB、ApoE染色阳性,是诊断的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允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2)
南澳库龙地区陆源物很少,蒸发量大大超过降雨量,海岸沉积物为更新世生物砂组成。盐湾米尔恩湖心正在形成现代原白云石泥,呈灰白色奶酪状,晶粒0.05-0.1μm为主,有序度δ≈0,Mg~2+/Ca~2+≈1,δ~12C(PDR)=1.574‰。,δ~18O(PDB)=6.519‰。湖边坪白云岩壳为原白云石泥经过地下淡水成岩作用形成,镜下定名为含砂球粒白云岩。垂直虫孔发育,偶见小腹足类骨屑,白云石有序度δ≈0.3,晶粒0.5-1μm,比原白云石增大10倍。库龙地区间歇湖白云石可作元古代及寒武世隐晶白云岩成因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尿路结石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对尿路结石的形态、结构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尿路结石是由多种晶体和基质构成的混合性结石;各种晶体在析出沉淀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进了结石形成;各类结石的形成均不同程度受尿液中酸碱度及自身饱和度的影响;尿路感染是磷酸镁铵,磷灰石结石沉淀析出的主要原因;尿液中其他盐类晶体的存在是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过饱和的酸性尿液是尿酸结石形成的决定因素;胱氨酸结石为遗传性胱氨酸代谢紊乱引起;基质在起始阶段未起主导作用,但在结石核心形成后,起着促进结石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结合阴极发光实验等方法,研究塔东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后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的改造,既有对储层孔隙发育具有建设性的(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又有破坏性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重结晶作用、硅化作用、黄铁矿化作用等)。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晶间孔和晶间溶孔、溶蚀孔洞和未充填裂缝空间;储层类型主要有白云岩溶蚀孔隙型和白云岩溶蚀缝孔洞型两类。白云化作用为储层发育提供了基础条件;后期热液溶蚀作用对于储层发育起关键性作用;晚期由于构造破裂作用对于改善储层的储渗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白云岩较为发育的斜坡和台地相区与断裂的叠合区域,热液溶蚀和构造破裂更加发育,是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优质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9.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扬子区晚石炭世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压实一压溶作用、溶解作用,次为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局部有去云化、硅化、去硅化、黄铁矿化、膏化和去膏化.岩溶作用不同程度叠加在各类成岩作用之上,它们可通过成岩组分和组构鉴别;根据成岩组构、氧碳同位素、微量元素含量和成岩组分的阴极发光特征将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分为海水、大气淡水、混合水和埋藏等成岩环境.各种成岩环境及成岩作用在碳酸盐岩的成岩历史演化过程中相互叠加,构成复杂的成岩作用序列和成岩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10.
11.
地层压力是钻井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关键数据。碳酸盐岩地层压力形成机制不明确,没有考虑地层压力与体积弹性模量间的响应特征,导致目前根据欠压实理论和有效应力定律建立的预测模型不适用于预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根据M地区碳酸盐岩所处的地质特征、地层类型、地层压力分布规律以及测井曲线等现场资料,分析了碳酸盐岩地层异常高压的特点;根据孔隙弹性理论,建立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预测模型,解释了裂缝型碳酸盐岩地层易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地层压力的大小取决于岩石体积弹性模量和地应力。该模型在M区块多口井进行了应用,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伊拉克米桑油田Mishrif组碳酸盐岩储层发育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主控因素,通过分析岩心、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实验分析资料,进行了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沉积相特征和物性特征等储层特征研究,成岩作用以及储层主控因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溶蚀孔(洞),储层物性为中孔-中低渗;Mishrif组经过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重结晶作用、生物泥晶化作用;储层主控因素:沉积环境控制粒间孔、生物骨架孔等原生孔隙的发育。早期的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而溶蚀作用改善了储集性能;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既可形成溶蚀孔,又可成为油气储渗的空间和通道。 相似文献
13.
以中东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为例,基于多个油田的岩心资料、铸体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开展研究,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入手,总结了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难点及建模方法。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构造作用影响弱,生物碎屑含量高;以铸模孔、生物体腔孔和残余体腔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厚度大,垂向非均质性强。研究表明:孔隙型储层建模难点主要在构建储层格架模型、储层属性模型及建模约束方法三方面:物性隔夹层隐蔽性强,测井解释困难;贼层成因多样,静态资料难以识别;微裂缝随机展布,空间展布预测困难;复杂的孔渗关系制约了渗透率模型的建立;强烈的成岩改造降低了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约束,不同类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区分性低,造成井间模拟约束效果差。孔隙型储层建模的方法主要有相控建模、成因建模和等时建模,其中相控建模中基于岩相的相控建模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指出孔隙型储层建模存在问题和不足:建模方法和随机模拟算法比较局限;储层构型研究薄弱,地质知识库不健全;地震多级约束方法、虚拟井约束方法及水平井建模技术等研究不够深入;储层的穿时性和展布方向模糊化制约了变差函数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杜氏藻Dunaliellapeircei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两类糖蛋白纤维构成了Dunaliella peirces的细胞外被,鞭毛和基本分别为“9+2”和“9+0”结构,首次发现的中心粒由9个三联体组成,高尔基体1~2个,眼点位于细胞质中,由二排椭圆形小球构成,内质网丰富,线粒体形状多样,在“杯形”叶绿体中发现了雏形的基粒及“杯”上的小孔,叶绿体前端凹凸不平,后端具大型淀粉核一个,细胞核位于“杯形”叶绿体的凹窝中。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高温后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不同目标高温后石灰岩和辉绿岩外观、质量损失、压碎指标及微观硬度值,得到石灰岩和辉绿岩温变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温度超过500℃后石灰石质量会急剧减小,而辉绿岩质量基本保持一致;两种岩石的压碎指标在临界温度后都急剧减小,其中石灰岩的临界温度为400 ℃,辉绿岩的临界温度为500 ℃。在显微硬度方面,石灰石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辉绿岩的硬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后又增大,其硬度规律呈现N型。由此可见,硬度和压碎指标与温度变化并无太大联系。但在200-400 ℃之间,石灰岩和辉绿岩的力学性能都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细形山地涡虫(扁形动物门、涡虫纲、三肠目)眼的超微结构,该动物的眼由色素杯和感受器细胞构成。色素杯为眼的遮光装置,由一层色素细胞构成。在色素杯周围有大量的肌纤维和神经纤维。感受器细胞为双极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高度特化的树突构成。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既是岩溶地区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也是诸多行业的重要材料来源,由于碳酸盐岩表面的不稳定性将对其用途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分析水、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影响下的碳酸盐岩表面表层变化情况,探讨碳酸盐岩表面的稳定性并应用于石质文物表面维护的可行性。自然界中石质文物表面不可避免地存在或多或少的风化毁损现象,导致表面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因子对碳酸盐岩产生的侵蚀作用。增设防护层保护石质文物表面的方式,可缓减或阻止环境因子危害而增强其表面的抗侵蚀能力,但是还需要多方面的技术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滩间山群火山岩分为下部火山碎屑岩组(O1-2h)和上部熔岩次火山岩组(O3y)。从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下部火山岩总体体现大陆裂谷环境特征,上部火山岩总体显现类岛弧环境特征,由下至上,由双峰式火山岩向类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演变,揭示其成岩构造背景是经历了大陆裂谷、逐渐稳定、俯冲到类岛弧火山岩形成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郭一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9(1):1-6
应用岩石溥片、铸体薄片、x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资料,着重探讨吐哈盆地中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孔隙演化,研究表明:压实作用强烈是造成储层为低孔渗性的基本原因,胶结作用受渗-扩散机理和热驱对流机理控制,并可形成一种成岩圈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