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类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芦是优良的水土保持草种,在中国南方的水蚀荒漠化地带采用以类芦为主裁草种的治理措施,半年时间即可覆盖地表,有效地控制住水土流失,快速改变水蚀荒漠化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为芒萁等乡土草种的侵入与繁衍创造有利条件,从而加快水蚀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对类芦、香根草、百喜草、五节芒4种草本植物水分胁迫处理下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表明,类芦的抗旱力及对逆境的适应性最强,并应用类芦快速绿化技术,成功地解决了高岭土矿、金矿、煤矸石山等矿山废弃物地区的植被恢复性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2.
新疆土地荒漠化灾害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支持下,研究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孕灾机理及过程,建立土地荒漠化灾害扔监测及预警系统,对于新疆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疆的土地荒漠化有多种表现形式,土壤盐渍化、土壤风蚀、土地沙漠化等是重要的几种荒漠化类型。以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为例,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面积百分率已由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86.98%,上升到90年代后期的94.78%。受土地荒漠化的影响,与荒漠化相关的灾害主要发生在4个地理区域,干旱、大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的生态安全。荒漠化及其灾害的综合治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过度开采带来植被日益沙漠化、荒漠化,沙尘暴时常光顾我们。在木材资源严重缺乏,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同时,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一种以“白色污染”垃圾资源为生产原料的新型绿色环保材料——塑木复.合材料生产技术的引进,不仅填补了我国空白,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木材、节约资源,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少峰 《遵义科技》2003,31(3):54-55
世界工业五分之四的生产能力是在二战以后的50年里形成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表现为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水体污染、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生物多样性失衡……等等。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己严重地危及到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水分运行规律与荒漠化治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水是生态系统中最适跃的因子。荒漠化过程 与其逆过程即荒漠化治理中,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讲座了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中吵分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就防治荒漠化,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恢复植被中如何选择植物种类,及如何发展各种保水、节水技术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石漠化是目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态恢复与重建工作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笔通过对荒漠、荒漠化、沙漠化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和现有石漠化内涵的归纳总结,在分析石漠化的形成原因、特点、区域和基质的基础上,认为石漠化属于荒漠化的范畴,是人为干扰与自然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石漠化特指在我国南方湿润地区,碳酸盐岩发育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为干扰造成植被持续退化乃至丧失,导致水土资源流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或砾石堆积)面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秦雯 《甘肃科技》2023,(9):51-54
植被覆盖度是荒漠化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变化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美国NASA陆地卫星影像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和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对民勤县1990—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近30年,民勤县裸地面积较广,裸地面积占全域土地面积比重较大,未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任重而道远;(2)从总体上看,民勤县整个区域多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裸地占比不断下降,低植被覆盖区占比明显上升,区域多年生态建设和修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3)县域有92.256 3 km2的土地植被覆盖度呈明显退化趋势,有661.978 8 km2的土地植被覆盖度呈轻微退化趋势。明显退化区主要分布在苏武乡和三雷镇。轻微退化区主要位于腾格里沙漠和绿洲,其中,绿洲轻微退化区多围绕明显退化区分布,主要坐落于耕地和耕地及村庄的周边,撂荒地以及撂荒地和村庄周边应采取措施防治和改善土地荒漠化。西渠镇的北端、东湖镇东北边缘和收成乡东部的裕东公路两侧轻微退化区呈带状分布,是沙漠化潜在地带。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土地荒漠化的定义及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并对有关土地荒漠化与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天然林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前沿,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现有有大量地表植被在消失和退化,导致了生态环境渐趋恶化。对民勤连古城保护区天然林现状及恶劣的环境因素对其危害状况开展科学调查,并对现有天然林的保护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植被恢复工程是生态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大西北广大的荒漠化地区防沙治沙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结合区位实际,实事求是,努力寻求植被修复的良方,用先进理念与科技手段为植被修复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是我们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农业的可持续就是农业生产、农业社会、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无论在任何发展阶段,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着密切的动态关系。近些年来,毁林开荒、毁草种粮、围湖造田等过度农业开发行为,使得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植被和水面积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危机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使得我国不得不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图像分割技术应用于荒漠化治理效果的评测,首先利用迭代阈值法对试验区卫星图像进行分割,分离出沙地和植被覆盖地,然后分别统计沙地和植被覆盖地的面积,计算植被覆盖率,以此来检验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前荒漠化是西北干旱区最严重的现实也是人类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课题近50 年来由于人口迅速增长垦耕滥牧和樵伐导致植被严重受损与此同时河流流量减少流程缩短不少湖泊干枯固定沙丘活化环境的恶化已威胁到西北干旱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工作为此恢复生态平衡重建山川秀美的大西北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此背景下利用恢复生态学理论去解决西北干旱区生态重建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1 恢复生态学可作为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指导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是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下植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有近1/3的土地处于荒漠化. 扭转荒漠化态势应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 防治荒漠化需要科学地恢复和重建这些地区的自然植被,植树种草要遵循植被演替和生态学规律,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要适度开发利用,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人类活动是塔克拉玛干南部地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荒漠化问题是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荒漠化的土地又反作用于荒漠化发展过程,继续加速荒漠化过程。这一人与自然的叠加反促作用,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荒漠化加重。文章通过利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资料分析,对研究区的环境特征变化成因分析,为荒漠化治理、环境管理与生态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荒漠化问题是人类在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遇到的十分突出和艰巨的难题。榆林,处在毛乌素与黄土高原交错地带。同时也处在国家西部开发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中心。而区域气候,植被等生态环境却十分脆弱,因此,“保护为先,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有限的生态资源”是本文予以探讨和着力建议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17.
河北坝上及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是环首都生态圈的一部分,也是荒漠化研究的关键区域。前人的研究表明,这一地区的风沙活动大约始于6000年前。虽然这一地区人类开发的历史较短,但近50年来的植被退化速度非常迅速。坝上地区和浑善达克沙地植被退化与北京地区沙尘天气有密切的关系,但详细机理仍有待探讨。作者提出了本区植被退化与荒漠化研究的3个方向:(1)生态样带综合研究;(2)植被演化与风沙活动关系的模型研究;(3)荒漠化时空格局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沙漠化则是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沙漠化防治,要求多学科协同配合,综合治理。加强植被建设,则是一项最根本的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治沙实践证明,我国在生物固沙技术方面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面对国内外荒漠化日趋扩大的严峻局面及我国荒漠化地区生物资源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石羊河荒漠化趋势特征、掌握荒漠化过程驱动机制,有效提高流域荒漠化监测精度和为荒漠化趋势预测奠定基础。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反演植被降水利用率(RUE),结合同期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运用Sen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开展2010—2019年植被生长季石羊河流域荒漠化定量评价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流域RUE值自南向北依次降低,研究时段内流域荒漠化程度总体向好,改善的区域占流域总面积的48.5%,稳定不变的占47.7%,退化面积仅占3.8%;驱动荒漠化逆转的自然因素变化主要为日照时数减少、平均气温升高和相对湿度增加,经济社会因素变化主要为粮食产量和压沙造林面积增加以及人口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是困挠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强调研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性,并对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