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阶段。春秋初期,王室尚能维持其统治地位,周天子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许多诸侯国仍然对周天子行朝觐之礼。但同时,东方各诸侯国在近二百年的扩张经营后,羽翼渐丰,这些诸侯国既想摆脱周王控制又想利用王室达到自己号令诸侯的目的。而周王室一面极力维护自己"天下共主"的地位,另一方面却不得不依赖诸侯国。  相似文献   

2.
李晨阳 《世界知识》2017,(10):73-73
中国崛起需要一个和偕稳定的周边环境,这应该是一个共识,著名学者张蕴岭教授多次指出“周边是中国崛起的战略依托”,周边对中国崛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春秋日食考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立言 《开封大学学报》2000,14(1):62-65,74
对“春秋日食三十七事”记载中有争议的三次日食再予考证。  相似文献   

4.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然老迈年高且视力很差,作为在耐火材料科技领域工作60余年的老兵,我愿在有限的余年,尽有限的余力,为这个梦想的实现干点实事,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5.
"春秋"概念内涵的演变是一个逐渐缩小的过程。孔子既没有创作也没有修订《春秋》,只是将其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春秋》作为一部史书,创立了编年体的史书体例;《春秋》又是一部政治化的著作,叙事讲究"笔法"、"书法""、义例",对中国传统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据目前所见出土古文字材料,春秋时期新造汉字593个,汉字系统进一步趋向完善和稳定,表意构件系统已比较成熟。汉字构形方式系统进一步调整与优化,表意类构形方式的功能趋向更加衰弱,形声构形方式的优势地位继续加强。汉字字形演变存在省简、增繁、替换和讹变等多种形式,有少数字形经变异后成为定型而进入文字系统传承,不过大多数汉字形体结构相对稳定。汉字的发展演变既表现为时代性的演进,同时又开始形成地域性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吴德广 《世界博览》2014,(10):93-95
国歌象征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世界上很多国家均有明文规定,公民必须热爱国歌,自觉维护国歌的庄严,以严肃的态度演奏或演唱国歌,并从中得到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欧阳修对孔子春秋书法义例的领悟和实践:一是述文简而有法;二是叙事能别是非,明善恶;三是能申劝戒。  相似文献   

9.
针对农养畜禽春秋防疫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虽然《春秋》全文并无“羲”字,但“三传”通过阐释《春秋》之“羲”,正好衔接了“羲”在此前后的文化内涵,将本来仅是针对“天-王”关系的“羲”扩展到“天-王-诸侯-大臣”、“中国-蛮夷”的维度。孟子和其他战国思想家又进一步将其扩展到君子修养和普通个体的心性使用层面,“羲”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性范畴。这种衔接并非巧合,“羲”之所以成为阐释《春秋》的核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春秋》的文本性质与功能具有“羲”的原始发生内涵与指代功能:“羲”将“羊”置于“我”之上,它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仲裁性,以及神灵监督王权的合法性。《春秋》包含了天与时政纲领的依赖关系,以及天与君王及大臣的责任关系。它既能表征出王权的神圣性,又能监督王权的合法性。“神”与“王”的神圣关系、史官记事对“王”的监督功能是“羲”和《春秋》内在相通的契舍点。历来阐释《春秋》者无不从“螽.”牢着眼,这不是偶然,而是间接地.旁证了《畚教》的巫虫性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历来多有争辨,今人多以为《左传》为《春秋》之传。本文认为,《左传》与《春秋》各为自成体系的史书,并对各派观点进行了辨正。  相似文献   

13.
春秋卿大夫人数众多,社会地位重要,他们的睿智的哲学理念、良好的化素养和颇有时代特色的精神风貌,对春秋及中国古代的历史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历来多有争辩 ,今人多以为《左传》为《春秋》之传 ,本文认为 ,《左传》与《春秋》各为自成体系的史书 ,并对各派观点进行了辨证  相似文献   

15.
"春秋决狱"是汉代一种特殊的断案形式,从汉武帝开始,以后盛行于两汉。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汉武帝时期经学意识形态的确立。此外,政治利益的驱动和古代法律对官贵的不适用性也是其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春秋梁传》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三纲为基础的等级制度。可以说在《春秋梁传》对妇女的道德要求中,"三从四德"已完全包括在内。《春秋梁传》讲究"忠"和"孝",并且讲究到极致,讲究重义轻利。  相似文献   

17.
徽州学者的《春秋》学研究,朱熹肇其端。朱熹之后,徽州学者的《春秋》研究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宋明时期,学者恪守朱子家法,笃志《春秋》研究,博洽先儒,推陈出新。汉学复兴后,学风渐变征实,《春秋》学偏向文字训诂,重视名物、制度考证。  相似文献   

18.
春秋宋国在西周时期于周为客,不纳粟,享受着其他诸侯国所没有的特权,成为中原地区的一等大国.但由于诸多因素,宋国最终未能称霸中原,反而由一等强国沦落为二等诸侯国,再到弱小国家,其变化反映了宋国在地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春秋穀梁传》之叙述不是仅仅关注于事件本身,而是更关注于事件与人之关联,从而完成了人物形象之塑造。《春秋穀梁传》在回答提问过程中娓娓而谈,以简练清晰之白描笔法描述以人物为中心之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对人物之语言、行动、细节的描述以及多种艺术方法并用,突出表现人物的心性特点,实际上也就勾画出了历史事件之主体——人物的形象,从而也就使《春秋穀梁传》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形成了与《春秋左氏传》不同之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春秋穀梁传》十分重视艺术形象在论说过程中的作用。《春秋穀梁传》在论说过程中强调艺术形象的塑造,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增强其观点的合理性。其问答式的结构要求逐次回答问题,这就产生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论证效果,使文章兼具逻辑性和力量感。其论说语言的艺术风格表面上辞清以淡、意婉以平,实质上气峻以厉、峥嵘雄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