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在地理上并非中国的周边国家,但美国作为世界超级霸权大国,在中国周边地区具有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无所不在的渗透力,中国周边几乎所有问题或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问题都具有美国影响和干预的因素,美国实际上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周边大国。中国周边是中美博弈和较量的主战场。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阻拦、遏制、围攻往往首先在中国周边地区点火发枪。中国周边学的战略构建和政策体系首先需要设  相似文献   

2.
3月底4月初,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刚从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回京,总理温家宝又踏上了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斐济和柬埔寨的行程。国际舆论称之为中国的“春季外交攻势”。既然是“攻势”,那么目标是什么呢?化解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就是一个长期目标。笔者长期做东南亚形势研究,实地调研、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和重大场合活动也参加了不少,深切地体会到,“中国机遇论”和“中国威胁论”将伴随中国崛起的整个过程。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正常反应。这些国家往往公开大谈中国崛起是机遇,私下则严重关切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威…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周边学"研究的新契机2008年国际金融爆发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迈入了新阶段。首先,中国崛起成为国际瞩目的现象,而既有的西方理论不足以解释这种重大现象。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中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崛起,而是一种复兴。按照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数据,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8.9万亿国际元,而美国是  相似文献   

4.
无论“中国威胁论”还是“中国机会论”,都是各国,尤其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心理感受。所以,理想的外交就像一个心理按摩器,要让对方感到舒适。  相似文献   

5.
美国借道双边同盟重返亚洲,在地区安全秩序上试图构造“雁型安全模式”。美国重返亚洲加大了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离心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有所减弱,使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了复杂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因国而异——再谈中国经济崛起对亚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的崛起,尤其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地位的迅速上升,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相当长一个时期,人们一直在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崛起对周边国家是利还是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是竞争还是共荣?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看法认为,中国能够与周边  相似文献   

7.
正已持续数月的新冠疫情对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既有冲击,也带来机遇。而随着新冠疫情在美国的不断扩散,美国政府为了掩盖其抗疫失误,指责和污名化中国,导致中美关系不断恶化。在此背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尤其是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有必要进一步加大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力度。四个方面的机遇。一是有助于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增强。随着新冠疫情不  相似文献   

8.
《世界知识》2008,(8):68-68
在东北亚国际合作即将到来之际,朝鲜族社会的边缘复合文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朝鲜族充分利用其文化功能,还利用中国的少数民族政策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改善关系的有利机会,已经在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数十个国家获得了良好的发展。他们通过民间交流方式,扩大经济、文化交流,并正在扩大与朝鲜的交流。尽管朝鲜族社会与东北亚各国的交流只是民间方面的交流,但是,他们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中,努力起到中介作用,并将在今后起到更大的和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周边国家概览》(以下简称《概览》)由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编写《概览》的目的,是向读者献上一把了解中国周边国家的新钥匙,也为中国周边外交的研究者提供扎实的基础资料和国情调研。自2013年11月"研究中心"成立之时,中心就启动了"中国周边国家概况及对华关系数据库"(以下简称"数据库")的编撰工作。数据库的编撰得到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的经费支持。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在当今世界格局中,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亚太各国包括周边的一些大国都在调整亚太战略。中国推行睦邻外交、争取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的亚太战略。中国积极与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将改善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对外关系的重点。近几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大成果。但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发展中还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怎样化解这些不利因素,中国的对策选择如何,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的"第七届中国周边外交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研讨会主题为"特朗普执政与中国周边外交的新发展和新课题",旨在对2017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新特点和新变化进行系统总结,同时对2018年中国周边外交的走向开展分析与预测。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外交部亚洲司参赞杨军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14.
正自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出现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与众多邻国政治关系中的复杂因素增多,尤其是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的摩擦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对周边国家的"以经促政"策略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难度增大;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争端以及渔业纠纷增多并且烈度上升,尤其是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热点。那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初,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为首的众多研究机构,正式提出创立"中国周边学"的倡议。《世界知识》于今年第8期以《"中国周边学"呼之欲出?》为题,发表了部分学者对此问题的论述,随后又就此问题发表若干文章和采访。近日,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再次组织"‘中国周边学’研究和新学科建设"研讨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0月30日,由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办,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办的"中国文化与周边国家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主持了本次会议开幕式和主旨演讲。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副主任杨晓  相似文献   

17.
《世界知识》2020,(3):12-13
<正>周边外交重大问题研讨·之十五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世界知识杂志社从2014年初到2020年初,跨越七个年头,《世界知识》与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周边外交重大问题研讨"已召开研讨会(或研讨笔会)16次(第1次研讨会未计入序列)、发表研讨发言或文章99  相似文献   

18.
“圆桌”摆了一年后,世界大势出现诸多变化。大国协作总体增多,中国与其他大国和主要周边国家关系全面走稳:中美在反急性“台独”问题上增进合作,中日关系稳中有升,中俄关系面临新机遇,中印关系更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经济关联性将23个邻国划分为中国周边国家范围,运用2008—2012年国际贸易额数据(基于HS分类法),采用权重分析法计算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主要商品类别,进而分析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的地理方向现状、时序演进机理、时序演进现状以及演进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商品贸易的三大类主要商品分别为第16,5,11类;2012年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各有特点,但目前仍以经济规模较大国家为主;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的时序演进机理主要有生产力的进步、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以及联动效应;中国与周边国家主要商品贸易地理方向时序演进呈现以国家经济规模为基础的逐级分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创建"中国周边学"的机遇首先,国家从战略层面对周边地区的高度重视,为"中国周边学"的创建提供了机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来,历来重视周边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期间虽受"文革"影响有所偏离,但总体上执行了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战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重新确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