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志军  张军丽  赵雪 《科技信息》2011,(36):I0070-I0071
英国文学史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恐怖艺术——哥特情节,它的影响力持续而深远。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登上英国的历史舞台,创作者对它兴趣盎然。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哥特小说的起源及其发展,概括了它们的通用特征;进一步讲,被称为“黑色浪漫主义”的哥特小说属于浪漫主义文学范畴,它的产生及其发展同英国的社会、宗教及文化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女吉诃德》是英国作家夏洛特·伦诺克斯的代表作。该小说聚焦女主人公阿拉贝拉的蜕变历程,凸显了女性成长的主题。伦诺克斯在书中对女性成长主题的关注受诸多因素影响,如18世纪英国小说的蓬勃发展、女性阅读人群的扩大、英国文学的说教传统等。  相似文献   

3.
《傲慢与偏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的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作品通过描述四个英国中产阶级少女的婚恋故事,揭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乡村的生活状态,深受人们的喜爱。同时,小说中不同人物的婚恋观也备受瞩目,作家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贬低和褒扬的两种态度,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也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说教性.小说塑造了一个乐观进取、敢于冒险和追求财富的英国资产阶级形象,反映了18世纪英国航海贸易和殖民扩张的迅猛发展,体现了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乐观主义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正手拿文明棍,头戴礼貌,身着笔挺的西装,脚穿明亮的皮鞋,19世纪的绅士,总是留给人们这样的印象一个男人,有着优雅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待人谦和、彬彬有礼、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这个男人必定会被人认为是个有风度的绅士。"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至,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一些新的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  相似文献   

6.
高柯 《华东科技》2009,(11):29-29
近日到英国公干.闲谈中讲到英国绅士,一位在英国生活工作了20多年的华人给我出了一道小小的考题。他问,英国绅士应当具备哪些能力?或者什么样的人可被称为绅士?我们只从电影里看到彬彬有礼的形象,脑海里有其形象,但难以用语言描述出来。见我们说不出来,他就给我们介绍了英国绅士的五大特征:  相似文献   

7.
《帕梅拉》是18世纪英国男作家理查森的代表作,《亚当·贝德》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两部小说中的叙述者都采取了与作者不同的性别来叙事,但两位作家的性别意识都通过对小说的女性形象塑造反映出来。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文体学方法,分析《帕梅拉》塑造天使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观念以及《亚当·贝德》塑造平凡女性形象背后的女性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8.
作为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山鼻祖,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孙漂流记》被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之一。本文试从第一人称视角、人物塑造、小说时间和空间感的构建等方面的叙事手法对其艺术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哥特小说是盛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小说类型,后被引入美国文学之中,对坡、霍桑等一些美国重要作家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霍桑的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部运用哥特手法的道德寓言。小说的背景拉帕西尼的花园是哥特式封闭城堡的变体,小说采用哥特式的逻辑理念塑造人物性格,继承了传统哥特式的爱恨交织的主题。小说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扣人心弦的情节符合以恐怖为主导的哥特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英国硬科学小说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雨果·根斯巴克开创的美国派硬科学小说,在50年代达到鼎盛。由于英国在二战中受到重创,其硬科学小说作品大都悲观、忧郁,描写天灾人祸。进入60年代后,随着新浪潮运动的掀起,硬科学小说宣告终结。  相似文献   

11.
哥特小说是盛行于18世纪英国的一种小说类型,后被引入美国文学之中,对坡、霍桑等一些美国重要作家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霍桑的短篇佳作《拉帕西尼的女儿》是一部运用哥特手法的道德寓言.小说的背景拉帕西尼的花园是哥特式封闭城堡的变体,小说采用哥特式的逻辑理念塑造人物性格,继承了传统哥特式的爱恨交织的主题.小说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扣人心弦的情节符合以恐怖为主导的哥特小说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是英国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时期,与之呼应,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以笛福为代表的盛极一时的航海小说.它是对英国海外贸易成就的文学再现,对英国作家和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是英国人茶余饭后喜闻乐见的谈资.作家们在小说里生动呈现了财富效应诱发下商人海外贸易的艰辛历程,对英国商人所表现出的奋争精神和经商技巧进行由衷赞美,更以丰富的笔墨描写了充满异国情调的海外见闻.本文力图将这一文学现象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进行解读,以使我们了解那一段充满未知性的历史和充满激情的动荡岁月.  相似文献   

13.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通过她的六部小说揭示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妇女艰难的生活处境和低下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她超前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意识是她所生活的时代和她个人经历的产物。也因此有其局限性:她没能彻底颠覆封建制度,也没能鼓励女性走出家庭、获取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4.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女小说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这部社会风情画式的小说不仅在当时吸引了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本文针对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与金钱主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小”题材可以反映出“大问题”。小说通过那些“乡间村庄里的三、四户人家”的家务事,尽显18世纪末19世纪初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浪潮冲击的英国乡镇中的阶级状况和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也是一部难得的艺术珍品,在英国19世纪小说中占有十分突出而独特的地位。分析了作品中的环境描写艺术和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总结出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文主义"新学术"与英国近代的绅士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复兴时期,代表人主义之“新学术”在英国的迅速传播,是其在整个欧洲传播的一个部分和结果。它得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人主义教育背景、教育的日渐世俗化和印刷技术的普及。它使英国社会出现新的教育理念,直接促成绅士教育目标的确立,导致英国教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变化,标志了英国近代教育的开端。而绅士教育的理想和公学等教育机构对绅士教育内容的实践,又表明了绅士教育是一种以培养统治和社会上层人士为目的精英教育,它反映了人主义的主张,大大促进了人主义“新学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地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简·奥斯丁通过班纳特五个女儿对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处理,表现出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少女对婚姻爱情问题的不同态度,从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本文以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发展过程为主线,阐述了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探究了简·奥斯丁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夏彤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92-19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20.
萨克雷妙用人名替换韩汉雄《名利场》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萨克雷的一部优秀小说。小说通过两个女子的命运,深刻地揭露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丑恶。作者对社会、对书中人物的鲜明态度,不仅从故事中夹杂的议论中得到说明,而且从他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人名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