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本文根据传统CCR模型和两阶段DEA模型进行环境效率评价时所存在的问题,针对兼具复杂内部结构和非期望要素的生产系统,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两阶段模型,用以评价该系统的环境效率.随后,构建基于协调效率最优的效率分解方法,客观地解决了两阶段DEA模型最优解不唯一的问题,有效衡量两个子系统各自的效率与它们之间的协调度,并从更深的层面挖掘影响生产系统环境效率的因素,为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提供有力工具.最后,通过对中国各地区工业生产系统水环境效率的评价来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经常会存在初始投入在不同子阶段分配和中间产品非完全再投入并存的现象,在其效率评价中忽略中间过程的传统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往往会高估系统效率,而不考虑中间产品退出情形的网络DEA.模型对系统整体效率评价又可能偏低.为更好测算复杂结构系统的运行效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建立同时考虑投入分配与中间产出分配问题的混合型多阶段系统DEA效率评价模型.依据分配比例测算各阶段效率,采用阶段效率的投入加权平均评价的系统整体效率,并计算模型的最优解.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复杂结构系统的特征,并深入系统"黑箱"内部,更大程度地为优化系统效率提供信息.对我国33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行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互联环境下企业被黑客入侵的概率受其自身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和整个网络安全水平的共同影响.通过研究企业非合作博弈下的个体最优选择的均衡结果和合作下的社会最优投资选择,发现非合作企业在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时会忽略其他企业的边际外部成本或收益,这种负外部性特征会导致企业自我防御投资额低于社会最优投资水平,从而影响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为解决这种非合作下的安全投资不足问题,根据网络安全保险设计了一种信息系统安全投资激励机制.结果表明,适当的保险免赔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这种负外部性内部化,进而改善了企业安全水平,并有效提高了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多阶段混联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并联系统DEA效率评价模型与两阶段串联系统DEA效率评价模型延伸至多阶段混联结构生产系统,提出了针对多阶段混联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并将其转化为线性规划求解.与传统CCR模型相比较,该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多阶段混联结构生产系统的前沿生产能力,能更合理地评价混联结构生产系统的技术效率.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这种效率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DEA模型中生产可能性集合的包含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生产可能性集合的公理性假设对生产可能性集合包含关系的影响 ,证明了满足不同公理性假设的生产可能性集合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 .结论表明 ,对 DEA模型的选择决定了相对有效性评价结果的大小 ,这为准确地评价相对有效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  相似文献   

6.
一类树形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杂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但有关研究还比较缺乏.树形生产系统是一类代表性的复杂生产系统.传统CCR方法忽视树形系统的内部结构,将高估系统的技术效率.在考虑树形系统的内部结构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针对树形生产系统的DEA TPS效率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更合理地评价树形系统的技术效率,更大程度挖掘企业性能改善的潜力.关于商品营销系统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态激励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诱导被评价对象个体行为向评价者全局期望动态趋同的评价方法.首先,通过对全局被评价对象的观测值与变化量进行"激励型分层"得到具有奖优惩拙思想的"全局激励系数",据此在动态环境中集结出带有激励作用的被评价对象综合评价值与排序.然后,运用一个算例对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说明.此外,通过对激励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不同策略下相对初始排序的变化程度及不同策略间的变动对排序结果的影响,从而为评价者制定激励型分层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中式模型的我国各地区及三大产业的DEA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集中式模型, 首先在考虑地区内部三大产业的情况下, 对2010年我国31个地区展开DEA效率评价, 然后在保持各地区整体效率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效率分解, 确定各产业的效率值和相对重要程度. 此外, 对各地区三大产业的规模收益问行了研究. 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各地区的整体效率值偏低, 第一产业的效率重要程度偏低,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效率均值相差不大, 但大部分地区的产业比第二产业的相对重要程度高. 此外, 从规模收益角度来看, 大部分地区整体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大多数地区的第一和第三产业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 绝大多数地区的第二产业已处于规模收益递减阶段.  相似文献   

9.
效率评价是提升生产系统运作性能的重要工具,但对复杂系统的效率评价的研究还比较缺乏。串联和并联生产系统的效率评价方法已经提出,但对混联结构生产系统的效率评价方法还有待研究。在串联和并联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混联生产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该模型能更合理地评价混联结构生产系统的技术效率。关于商品营销系统的实证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两阶段链形系统生产可能集与DEA评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评价决策单元之间相对效率的数学规划方法,已经被普遍接受并获得广泛应用.两阶段链形系统是一类典型的复杂生产系统,与其相关的效率评价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内容,但对链形系统生产可能集的研究还有待完善.给出两阶段链形系统生产可能集三种定义,证明三者的等价性,并在此基础上给出链形系统的DEA效率评价模型.本文方法可为链形系统性能改善确定明确的标杆,并通过一个算例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11.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钢铁企业交叉销售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的出发点是市场,即客户的需求.钢铁产品作为生产资料,其交易行为有着与消费品不同的特征,正确认识钢铁产品交易行为特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有利于钢铁生产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此需要,在分析钢铁产品交易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企业交叉销售模型,并对其构建过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应用在某钢铁企业中,为企业制定交叉销售策略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范围粗犷式的经济社会发展,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公共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基于新开发的动态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在充分考虑异质性特征的前提下,探究了经济社会发展和雾霾污染对全球166个国家居民健康期望寿命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发展、雾霾污染和健康期望寿命存在动态互动效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共...  相似文献   

14.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made visible the level of readiness to changes i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zations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 Russia. The variation of social and economic programs implemented by governmental and corporate sectors is widely seen; not all of them work positively for popu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emerging markets countries. In the same time 20 years of the market economy in Russia, for instance, have definitely built a new social and economic system; but has Russia changed fundamentally in the management techniques? The presented paper generalizes some trends of the corporate development in Russia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o-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author attempts to define the place of Russia on the world map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绿色增长模式的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中国绿色增长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经济、资源、环境、生活、政策子系统参数的调控,预测人均绿色GDP、资源环境成本、生态安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国民幸福指数以及研发效率等变量的动态趋势,模拟得到四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环境污染与资源枯竭问题的日益严重将会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干预与国家宏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对资源的生产与使用起到约束作用;方案4:协同发展模式以快速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低的经济损失、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代表了快速增长低消耗低污染的发展模式,即绿色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影响救灾行动绩效的两个关键因素:灾害响应时间和物流专业化水平,提出了一种灾害应对策略的评估模型及分类框架.该策略评估模型以最小化社会损失为目标,通过建立政企合作下最优订货量模型和社会损失效率评价模型,从数量和效率两个维度分析灾害救援行动的绩效.根据此框架,可以将常见的灾害应对策略划分为4类:即时型自主物流策略、预防型自主物流策略、即时型外包物流策略和预防型外包物流策略.在此框架下,通过横向和纵向的交叉比较及实际算例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对于帐篷、棉被等非易腐物资,采用预防型自主物流策略可以在数量和效率两方面提高救灾行动绩效,这与我国目前大力发展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基础运输网络以提高救灾行动绩效的政策相吻合;对于药品、食物、血浆等易腐性救灾物资,采用预防型外包物流策略则更为有效,这一结论从理论的角度证明了政企合作式救灾应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该研究对未来我国健全救灾物资储备制度、完善救灾应对策略体系、建立政府与企业合作救灾新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山区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喀斯特地区石质荒漠化已成为制约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必须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建立一个具有合理结构、功能相互协调、良性循环的斯特山地生态系统。根据环境条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恢复和重建,建立立体生态系统格局,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使环境改善和经济持续同步发展。参6。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在不同层次上讨论价值的源泉问题,认为物质生产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都是创造价值的。为了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够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我们必须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提高用能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考察中国能源效率现状;同时结合四阶段全局DEA和方向距离函数,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能源生产/消费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外部运营环境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规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提高-0.0601、0.0179、0.0136、0.4679、0.3972、0。4350个百分点;2003—2010年间,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从0.8391降至0.8202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效率的总体下降,而行业内部效率下降则归咎于行业内部规模效率的逐年降低.因此,合理调整行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区域用能效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次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探讨能源效率问题,有助于厘清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