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韵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鹏 《科技信息》2008,(13):245-245
“头韵”现在已经固定作为英语修辞法Alliteration的对应名称,我国传统修辞术语“双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围绕两者的学术争论辩明了辅音和元音押头韵的两大基本分类。英语单词词首辅音可细分为单个辅音、双辅音群和三辅音群共三类情况.而英语中押头韵主要集中在辅音。本文专门列举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的突出的押头韵诗句。总结了弗罗斯特诗歌中的头韵特色,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理解、记忆、欣赏英语诗歌。提高英语语言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修辞方法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对读者阅读和学习英语文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隐喻性质的短语和句子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很好地掌握作者在英语文学中想要表达的规律,也可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认知英语文学的方法,有利于读者欣赏和学习英语文学作品,从而丰富了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隐喻的定义、隐喻的内涵、隐喻的类型以及隐喻的派别,并简单叙述了在英语文学中使用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为译者从事翻译实践和读者欣赏翻译作品提供一个新的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4.
苏学雷 《科技信息》2008,(6):262-262
英汉习语中的隐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翻译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时,可以适当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并在保证读者接受的前提下,更多地采用“异化”的翻译方法,以促进不同文化之家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英语语篇中存在大量的语法隐喻现象,但这种语法隐喻在不同的文体和语域中出现的形式和体现的功能却不尽相同。新闻英语中就包含大量的语法隐喻。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新闻英语中的隐喻现象,试图揭示其在篇章中的作用,以求达到加深对文章理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隐喻研究已经成为哲学﹑心理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众多学科研究的热点。关于隐喻的本质,隐喻在语言应用中的理解以及隐喻的功能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进步。本文作者从介绍隐喻的基本理论,基本功能入手阐述了隐喻在诗歌和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山水诗的“清”之美主要与其山水诗中的自然山水景物相对应,呈现为清新、秀丽、雅致、静谧、幽寂等美学特征;“旷”之美主要与谢氏山水诗中的说理部分相对应,且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谢氏山水诗独具特色的以“旷达”人生境界为根基的“旷”之诗歌美学风格。呈现为一种并未被前人所认识到的诗歌美学风格,即:“清旷”之美——清新空旷之自然山水环境与具有“旷达”胸襟之诗人主体紧密结合的产物,是物与人结合之后在山水诗中所生发出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诗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8.
李少白 《科技信息》2010,(3):I0146-I0147
诗学隐喻是凸显诗歌意象的重要手段,是诗歌的安身立命之所,理解了诗歌中阴郁的含义,才能体味诗歌的艺术美。本文以艾米丽迪金森的四首自然诗歌为例,解读诗人对各种山水生灵的隐喻,体味诗人绚丽的心理图景和对宇宙人生丰富的思考,从而强烈地感知诗学隐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角度,对My Life had stooda Loaded Gun中的隐喻进行了分析,从而证实诗歌中的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此外.概念隐喻理论适合解释诗歌中认同、规范的隐喻概念化模式,而概念合成理论则在阐释诗歌中实时婚喻的构建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了从认知角度认识诗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一种文学中具有独特形式的文体,它常常给人以音乐美、视觉美、意象美和寓意美。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古代李清照的词和美国意象派诗人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两者不同的民族、语言和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人物的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出两者之间在创作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从而使人们对作者和作品进一步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1.
刘剑剑 《海峡科学》2014,(12):86-87
隐喻大量存在于人的思维和语言中,分析和理解隐喻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和篇章的理解。该文基于隐喻理论探讨航海英语中的隐喻现象,认为航海英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结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这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2.
贺贻孙是明末清初爱国诗文家,诗歌美学十分丰富。一方面,他从诗歌所肩负的社会道义和时代使命出发,认为诗歌是源于一种“不平之气”,应当陶写“哀怨”之情,进而主张在诗歌中呈现出“吹沙崩石,掣雷走电”的气势美,使“不平之气”一吐而后快;另一方面,贺贻孙又能自觉从诗之本体出发,主张诗歌的“神厚”、“气厚”,高扬主体之神,使诗歌呈现出浓郁、深远、蕴藉美感。同时,贻孙还承续了庄子的“神化”思想,结合自唐以来的境界理论,用“化境”这一范畴标示他心目中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贺贻孙是诗学史上丰富论述“化境”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审美的误解     
长期以来,审美一直被人们理解为“审”“美”,也就是对美的欣赏、观照,由此,美学家们或者不遗余力地探究美的本质,或者对审美之“审”做出种种规定。笔者认为,无论是英语中的Aesthetic还是汉语的审美不能被理解为“审”“美”,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又是对生命的体验和反思,它追求人生的诗意化。在当前审美文化研究的热潮中,首先厘清“审美如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节奏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音节、词汇、韵律等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节奏”这一角度来探讨汉语诗歌和英语诗歌的差异,以及英诗节奏对现代汉语格律诗歌的影响,对更准确地理解和欣赏汉诗和英诗会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下”(down)的空间隐喻在汉英语中使用广泛,主要被用来建构抽象概念:时间、方位、状态、社会地位和等级、价值和数量、品质和水平、情绪。这些概念都是生活中的基本的、重要的抽象概念。人们需要借助空间隐喻来理解这些概念,这证明了空间隐喻对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意义。空间隐喻也存在跨文化、跨语言的差异,从而丰富了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外国读者了解到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外国读者也能领略中国古诗词之美,这一直是文学翻译中的难点。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语言特色以及诗歌翻译中意美的传递,以便将诗歌中最真实的意境传递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科技英语中含有大量的语法隐喻,解读科技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分析科技语篇中出现的名词化隐喻现象,对其进行结构分析,并探讨名词化在科技语篇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从托马斯·纳什的《春》解读英语诗歌中的灵魂-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诗不仅是英语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为全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各个时期和不同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英语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深为大家所喜爱。英语诗歌有它自身诸多美感要素,如格律和韵律表现出的音乐美、传情达意的语意美以及诗体和诗类形式美,还有其他要素,如诗歌的语气、视角、意象、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等。而意象是诸多要素中要最重要因素,是诗歌的灵魂、脉搏,是理解诗人情感世界、思想意图的关键,是一首诗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刘建桢 《科技信息》2013,(34):126-127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故本论文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中国意象诗歌的经典之作《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意象诗歌中隐喻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其理解过程,,丰富诗歌理解与欣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山水诗歌是人们对自然之美的咏叹与抒怀,常常在文字问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因此而具有绘画之美.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探究中西方山水诗歌,特别是他们在展示绘画美方面的异同.由于世界观、自然观、思维习惯和文学风格的不同,中西山水诗人以不同的视角和虚实程度为读者展现诗歌背后流动的自然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