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析“手”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解释语言现象的框架,语法化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语言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语法化研究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进行。在阐述语法化的机制、现代汉语中的"手"的本义及引申的基础上,对"手"这一常见词项进行共时的语法化分析,发现通过隐喻和转喻,"手"的语法意义与最初的实在意义之间存在联系,实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分布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再”具有多种语义,其义项划分尚无定论。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能够归纳出“再”的7种义项:重复,持续,程度加深,添加,继起,推迟,一直延伸、达到极值,并能描写各义项的句法分布及使用频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原型理论,可对该语义范畴中每一义项的意义进行探讨,剖析各义项间的关联与区别,建立起“再”的义项体系,并揭示其中存在的语义连续性、模糊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针对不少人对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为“处置”的这一观点产生质疑的现象,笔者认为应该分清两种“处置”,即“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主观处置”。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通过分别论述把字句中的施事、受事同说话人主观情绪(包括情感、态度以及思想认识等)的关系来揭示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最后简要地分析了一下导致把字句这种“主观性”的语法特点的原因。通过本文论述,能对目前把字句句法语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纷繁复杂的问题作出较为统一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壮语中有一些从属于动词短语的语法标记,它们中的许多皆来自于动词且失掉了词汇意义,而虚化为只表示语法意义的“体”的标记。文章对这些语法标记进行描写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形容词义项级差性的有无,把形容词义项分为量级和非量级两种.量级义项是指该形容词义项有级差性,不仅具有对称性,而且还能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其主要修饰具有空间义的原型性名词,"大"的意义所指往往是比较实在的,修饰名词具有限制性的语法意义,体现出区别性的交际功能.非量级义项是指该形容词义项没有级差性,一般不具有对称性,而且也不能受到程度副词的修饰.其意义已经虚化,修饰名词具有描写性的语法意义,体现出主观化的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8.
以语法隐喻中的名词化隐喻为切入点,对语法隐喻的功能作了论述,以期从一个语言运用的角度论证语法 隐喻这一语言现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说"PK"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K”是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而流行开来。本文考察了它的义项、语用意义、使用范围和场合,认为“PK”的义项有对决、淘汰、比较和对比、竞争4个义项。它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与《超级女声》节目有关,常用于标题中和一些体育比赛场合。  相似文献   

10.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现象使壮语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产生了一批举足轻重的虚词,“j■~(33)”就是其中一个,它由一个表示“在、居住”意义的动词虚化为两个语言成分一是介词;二是进行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11.
在语言的翻译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错误,“错误分析”是应用语言学里常用的方法。翻译中的错误主要表现在文化、语法、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语际转移中的负转移在外语学习中是错误产生的重要原因。翻译错误的实质表明学习者的语言转化能力与目标语系统存在差异,分析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分类,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蒙太格语法中有17条基本规则用来描述语言的基本构成,Partee对这些基本规则进行的扩充,极大地增加了蒙太格语法系统所包罗的语言现象,对蒙太格系统的充实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Partee的《蒙太格语法的一些转换扩展》一文的译介和对蒙太格语法的新进发展的介绍,对蒙太格语法的基本内容、Partee的6条扩展规则和自然语言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同形异构”是指文言文中的一种形式上相同而内部关系不同的现象。所谓形式,是指从表面上看一些较固定的格式,而其内部关系则包含了词的语法意义以及词和词的语法联系。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搞清楚一些常见的同形异构现象,对它们从语法功能和意义上进行分析,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应慧 《科技信息》2006,(4):126-127
语法隐喻这一术语最早是由Halliday在<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从社会角度诠释语言与意义>一书中提及的.<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Hallidy,1985)为语法隐喻创建了理论框架,对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进行了归类并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立场出发构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体系.本文试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来解释翻译中的一些现象,并重点探讨英译汉中概念隐喻的应用.在翻译过程中,不难发现源语语法隐喻在目标语中的实现形式是不同的,本文将分析解释英译汉过程中,英语中的概念隐喻中的隐喻式翻译成汉语时不同的处理方式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说“PK”     
“PK”是随着《超级女声》的火爆而流行开来。本文考察了它的义项、语用意义、使用范围和场合,认为“PK”的义项有对决、淘汰、比较和对比、竞争4个义项。它的语用意义一般都与《超级女声》节目有关,常用于标题中和一些体育比赛场合。  相似文献   

16.
语言和语言科学中的类推法(也可以称作“类比”或“类比法”)指的是,语音、词汇或语法的某些新变化是在一些已有的规则模式(形式模型)的影响下形成的。或者说,用已有的模型为基础,可以另外造成和生成一些新的语言成份。用言语现象可以总  相似文献   

17.
钟淑杯 《科技信息》2009,(13):112-112
在汉语中,作为语言要素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作为语言记录符号的文字是有限的,但人类交际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却是无际的。以有限的手段表达£限的内容,必然出现重合和交叉。在同一语境中。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这种现象我们就称它为:“歧义现象”。从词汇、语法角度表现出来的歧义现象有哪些类型?语言歧义有哪些特殊的表达作用呢?本人尝试就以上两个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以求抛砖引玉。1.歧义现象的类型1.1就表达意义的作用而言,语音、文字都可归结为词汇。语音是从听觉上表达了同汇,文字却是从视觉上表达了词汇。从词汇角度表现出来的歧义现象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性别歧视一直是英语语言中及其他许多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主要从词汇、语义、语法、俗语4个角度来讨论性别歧视在英语语言中的体现,使读者懂得该语言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从而尽量避免使用对女性有歧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汉语大字典》作为当今常用工具书,其释义具有权威性,但在一些字的释义上仍有讹误,本文试就“安”的“坐”义进行考析。“安”主要有八大义项,但其“坐”义与其它几个义项缺少义素上的联系,实为“止”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和”与英语and的语法化过程都可以归纳为:动词→介词→连词。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比分析它们语法化的过程、原因和理据,发现不同的人类语言的结构类型,在语法化的演变途径上具有一些共性,其机制是人类对语言的相同认知。同时认为,“和”与and的语法化过程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研究者在语法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