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区域公交时刻表及车辆调度双层规划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区域公交调度模式,建立了公交调度系统中时刻表生成和车辆调度之间的双层规划模型.在上层车辆调度模型中,以区域内各条线路所需车辆总数以及车辆总空驶时间最小为目标,考虑了车辆续驶时间、车场最大容量和最低存量等三个约束条件;在下层时刻表生成模型中,以乘客总换乘时间最短为目标,引入了协同系数来刻画多条线路相交于同一换乘节点的情形,然后依据所设定的满意度指标得出一组满意解供车辆调度模型比选,进而产生出最佳车辆调度方案及与之对应的符合满意度评价标准的公交时刻表.最后,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个仿真算例.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实物流配送中所遇到的无法预测的突发性线路堵塞问题,以在线车辆行驶的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用竞争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堵塞点可恢复型在线车辆的调度策略.充分地考虑到堵塞点的动态特征,分别介绍了在线运输车辆调度的贪婪策略、复位策略和等待策略等方案,并系统分析了这三种基本策略在竞争性能上的利弊,给出了选择策略及其算法模型.通过对选择策略的竞争比和竞争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选择策略实现了对在线运输车辆的优化调度.  相似文献   

3.
交叉口应急车辆信号优先控制的两阶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应急车辆行驶特性,建立信号优先转换与优化的两阶段模型.分析了车辆检测器和应急车辆检测器的设置方法,建立了以应急车辆安全无延误通过交叉口为目标的第一阶段模型,和以社会车辆排队最小为目标的第二阶段模型.通过VISSIM仿真,验证了该模型能确保应急车辆在高峰和平峰两种情况下安全无延误地通过交叉口,同时降低其它车辆在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4.
针对保税港区海关卡口区域的建模问题,从海关监管、交通特征及排队网络分析出发建立了其离散事件仿真模型.并针对建模的可重构性要求,结合对车辆服务台选择和排队控制过程的分析,提炼出实体控制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时适应资源组织形式改变的面向服务的实体控制模型.同时,提出并开发了基于Arena仿真软件的实体控制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验进行方案分析和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军械装备技术准备保障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的军械装备技术准备优化方法,将排队论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相结合建立了技术准备仿真模型,以保障效费比最大为优化目标函数,设计了仿真模型和启发式的优化算法相结合的仿真优化方法,最后以鱼雷装备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从而为科学制定保障方案、优化技术准备过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APTS 下快速公交实时控制-调度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APTS(ADVANCED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环境,研究快速公共汽车交通BRT(BUS RAPIDTRANSIT)单线路运行系统动态调度问题,建立快速公交车辆运行的实时控制模型,设计算法.举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调度方法能有效控制快速公交系统车辆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7.
基于车流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站点通行能力计算方法,深入分析路内公交站点站内外公交车辆的运行特性,分两步建立了路内公交站点通行能力模型.首先根据站点内外的车辆运行特性建立路内站点物理设施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然后采用生灭过程的分析方法, 分析车辆进站出站的运行过程及生灭参数,建立路内站点公交车辆最大到达率及通行能力的模型公式.通过编程求解模型得到了不同泊位数、不同停靠时间的路内站点通行能力数值表,为站点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最后通过南京鸡鸣寺站点的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高铁车站公交接驳线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新建高速铁路车站选址远离中心城区的客观情况, 分析了近期高铁出行对市内公交系统接驳服务需求、以及远期高铁车站所在新兴城市板块与原中心城区板块公交系统的互通需求, 提出了一种接驳高铁车站的公交线路设计方法. 建立了兼顾近远期功能需求的公交选线模型, 设计了蚁群算法. 沪宁城际铁路安亭枢纽公交接驳线路设计案例表明, 模型优化得到的选线方案兼具快捷、可靠的高铁接驳服务品质和向远期快速干线过渡潜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配送中心车型多样、客户需求动态变化且车辆行驶时间依赖配送区域路网速度变化特征的动态车辆路径问题,基于先预优化后动态调整的思想建立了以配送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两阶段优化模型.在预优化阶段,设计改进自适应遗传算法获得初始配送方案;在动态调整阶段,综合考虑客户需求变化和配送路网速度的变化,制定连续性和周期性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将问题转化为多中心车辆路径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模型与算法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丰富车辆路径问题的相关研究,为物流企业优化决策配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物流配送的现状,研究了信息在配送过程中实时变化的动态车辆调度问题。分析了需求量在配送途中发生变化、需求点增减、道路交通中断、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四种动态事件情形下的配送线路实时优化问题。通过引入虚拟顾客,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转化为经典的静态单车型车辆路径问题,提出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的模型构建方法。分构建初始线路和对线路进行实时优化两阶段完成对配送线路的规划,并运用混合遗传算法对其寻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中观仿真模型仅将公交换算为标准社会车辆处理而忽略了公交与社会车辆差异性的问题,构建了公交与社会车辆混合交通流的中观仿真模型。在路段行驶过程,一方面考虑公交速度低于社会车辆速度的特征,建立公交速度折减函数;另一方面考虑站点溢出对邻近车道的影响,建立分车道的混合流速度模型,站点停靠与路口排队过程采用点排队模型描述。采用车辆身份检测的个体数据完成仿真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公交与社会车辆路段旅行时间的仿真误差不超过4.55%与8.20%,模型的仿真精度良好,并且可以有效刻画公交站点溢出的场景。  相似文献   

12.
交叉口群交通控制实时评价模型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云峰  胡华  陈红洁  杨晓光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4):5607-5612,5616
正确的交通控制评价指标实时计算模型为实时评价交通控制方案提供了客观依据。由于交叉口群的内部交叉口和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评价指标的实时变化规律存在很大不同、已有的以周期为单位的评价模型假定交通流随机到达,因此无法正确地实时计算交叉口群的交通控制评价指标。提出了交叉口微观交通状态的概念,将进口交通状态细化为阻塞态、拥挤态、非拥挤态,并分别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交通控制评价指标的实时计算模型。通过对实时评价模型进行大量的仿真研究表明,提出的实时评价模型能够为交叉口群信号协调控制方案的实时优化提供有效和可行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3.
梯级泵站输水系统运行效率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梯级泵站输水工程是由泵站、拦污栅和渠段等设备、设施组成的复杂系统. 梯级泵站输水系统运行效率是反映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输水费用的主要因素. 针对梯级泵站输水系统运行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梯级泵站输水系统运行效率指标体系及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系统运行效率优化模型,以各影响因素为决策变量,寻求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最优运行效率,以及对应的梯级间水力优化运行方案和各级泵站优化运行方案. 以南水北调东线韩庄运河输水工程为应用实例,优化结果表明,该优化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可为梯级泵站输水系统经济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上可以证明严格凸优化问题有惟一的全局最优解;应用中有快速的多项式时间算法求解这一全局最优解。因此对难于解决的排队系统性能指标优化问题,如负荷配置问题.可以利用排队系统的凸性应用凸优化方法求解。本文基于排队理论建立排队系统负荷配置的非线性优化模型,设计一种优化变量转换方法并经适当的约束务件合并将该模型转换为凸优化模型.并引入凸优化内点法作为负荷配置的有效计算工具。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排队理论的非线性凸优化模型.其优化结果能保证充分利用设备的生产能力及最低的在制品库存;同时凸优化内点算法具有迭代次数少、收敛速度快的优点;涉及排队系统中其他性能指标的优化问题,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求其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多目标有约束关系模糊网络图决策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多目标模糊决策理论,本文首先提出接近度概念,其次计算模糊关系矩阵并将其转化为接近度网络图。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网络最大流寻优的多目标有约束关系的模糊网络图决策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对某矿井工业广场的工程设计位置问题进行了多目标决策,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6.
系统多层次灰色熵优选理论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建立了综合评价梯级水电开发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系统多层次灰色熵优选模型,由系统论将决策水利水电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由相应的评价指标组成.首先根据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由熵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得到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关联度矩阵,类似求出各子系统的权重,最后由子系统权重和关联系数求出系统的综合评价关联度,由关联度的大小对水利水电系统中的方案排序.将模型应用于西藏尼洋河流域规划建设的7座梯级水电站,得到符合实际情况的电站建设顺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的信号灯控制方案,借助车流波动理论,分析了该类交叉口内部的车流运行时空特性,描述了快速路、入口匝道上的车流在交叉口的排队过程,以交叉口车流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快速路与入口匝道的绿时分配以及信号周期为参数,建立了城市快速路入口匝道交通控制优化模型,并通过一个实例对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快速路及匝道绿灯时间均满足最低要求而交叉口有效通行时间(信号周期与周期损失时间的差值)仍有富余时,应将富余的可通行时间分配给快速路,以使得交叉口车流总延误最小。快速路入口匝道交叉口的车辆平均延误由优化前的16.76 s下降至13.18 s,同比下降21.36%;匝道最大排队长度由48.82 m缩短至33.28 m,同比下降31.83%。  相似文献   

18.
排队论在油泵修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个实例 ,详细说明了排队模型在油泵修理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从研究系统输入过程和服务时间的分布规律着手 ,最终推断出系统所符合的排队模型 ,求解模型的运行参数 ,并对结果进行了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维元胞传输模型无法描述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上不同方向车辆排队的形成与消散过程,本文建立适用于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的简单二维元胞传输模型.提出交叉口和连线的简单二维元胞表示方案从微观层面描述交叉口进口道上不同方向的车辆排队,基于Daganzo的元胞传输模型建立简单二维元胞传输模型描述交通流在路段和交叉口上的运行与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在元胞层面建立信号控制方案评价指标的实时估计模型.算例分析表明,二维元胞表示方案优于一维元胞表示方案,简单二维元胞传输模型的估计精度高于一维元胞传输模型,并且简单二维传输模型能够适用于过饱和交通流.本文建立的简单二维元胞传输模型可用于路网信号控制方案的微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