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叙述模式、佛经理论、佛经文学(伏魔经文)、佛家释梦等不同的角度阐释佛经对《伍子胥变文》的一系列影响。在叙述模式上《伍子胥变文》化用佛经故事,佛理"业感缘起"论是阐释《伍子胥变文》的内在线索,佛家"释梦"观在《伍子胥变文》上也有体现,历史故事是表,佛理是里。佛理是《伍子胥变文》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2.
《伍子胥变文》主要写伍子胥复仇报恩的故事,是敦煌变文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的版本不同一,内容及抄写形式有所差异,在形式上,内容上,思想上也有优劣之分,这些均与其处于民间文学向"文人化"转变的过程中有关,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可忽视,对后世文学作家、作品也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唐代文学中的诗歌为主,就伍子胥及其相关之信仰与传说(伍子胥庙、钱塘江涛、罗剎石),做更深层次的探讨,企图呈现出伍子胥在唐代更为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伍子胥故事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左传>、<国语>中,伍子胥故事仅是零星记载,并不完整独立;经过<韩非子>、<吕氏春秋>的集中加工,伍子胥形象开始丰满,事迹的叙述也有了故事化倾向;司马迁以其传神之笔,使故事独立且渐趋完整,带有明显的文学色彩;<越绝书>的进一步渲染至<吴越春秋>基本定型,完成了演变的轨迹.后世小说、戏曲创作基本上是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伍子胥博弈     
春秋时楚国杰出的军事家伍子胥,性格十分刚强,青少年时即好文习武,勇而多谋。伍子胥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都是楚国忠臣。周景王二十三年,楚平王怀疑太子外交诸侯,将入为乱,于是迁怒于太子太傅伍奢,将伍奢和伍尚骗到郢都杀害,伍子胥只身逃往吴国。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里乌鸡国王被御弟谋杀的故事,受欧洲历史上关于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传说影响。对《西游记》与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进行平行研究,有助于理解中西文化的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西诉讼文化差异的比较,指出中西传统诉讼文化主要存在三点不同:一、思想意识基础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西方传统诉讼文化以基督教宗教文化为思想基础.二、诉讼文化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追求“无讼”,西方传统诉讼文化追求以实现正义为价值目标.三、在形式上表现出对程序的重视程度不同,中国传统诉讼文化重实体轻程序,西方传统诉讼重视程序价值.文化基础的不同应当在我们移植西方诉讼制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的过程中予以考虑并引起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唐代敦煌变文是后世小说《西游记》的源头之一。引入现代西方视阈,建构新的审视维度和"他者性"话语体系,对敦煌变文与《西游记》的关系作互文性考察,力图获取这一问题认识上的推进和突破。同时,从众多相关变文可以推测存在一个《西游记》变文阶段,对《西游记》成书的阶段划分作新的假设。  相似文献   

10.
发明篮球的最初目的是教育青年,足球诞生的原动力是满足人类的攻击性和征服欲;足球比赛较篮球比赛连贯,即刻判罚为比赛增添了额外的魅力,而篮球比赛应用高科技的判罚更准确;篮球比赛对观众心理的刺激频率高,足球比赛对观众心理的刺激强度大;篮球运动员以力量耐力方面为主,而足球运动员更长于速度耐力;足球运动较篮球运动更具攻击性,身体对抗更激烈;篮球文化与足球文化本原上的共通性表现为社会规范的教育功能,个性与人格精神的塑造功能以及竞争与合作精神的培养功能。  相似文献   

11.
延宕与死亡是《哈姆雷特》与《喧哗与骚动》两部悲剧共有的故事主线。一方面,二者之间在各自主人公个体的悲剧意义阐发中呈现一定的因果关系;另一方面,二者作为整体在与哈姆雷特和昆丁两个不同的生命个体结合时,因为各自的色彩不同,呈现出了对立的价值取向和悲剧基调。  相似文献   

12.
刘红 《科技信息》2008,(33):202-203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13.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古老的荣誉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段,人们的评价准则由出身高贵、英雄行为向普世道德心转变,由对君王个人的忠诚转向对国家集体的忠诚.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剧中,通过主要人物的话语和行为,充分展现了欧洲当时新旧荣誉观混杂交替与选择标准的逐渐变化.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通过剧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遭遇表达了他对生死问题和人与命运的思考,并由此引发了人们共同的悲剧意识。那段“生存还是毁灭”的著名独白极富哲理性,引发的亦是关于生死的思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沦为基础,多角度地评述了普罗瑟称《哈姆雷特》是道德剧的观点。认为分析这个悲剧更合理、更有成效的方式是综合有史以来各种流派的长处,而任何施以简单化、公式化的分析都是不公平的,难以令人信服的。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蒋礼鸿先生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是一部用途广泛的语文工具书,然而其中引文多有不确之处,笔者对勘敦煌文献真迹图录本,对其不确引文做了订补。  相似文献   

20.
《敦煌变文》的词汇很有特点,对于构建科学而系统的汉语词汇史有着重要意义。对《敦煌变文》中表“提拉”义的七个动词加以探讨,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动词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