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纳博科夫因《洛丽塔》的出版畅销而改变了经济窘境并进而奠定了其后现代主义大师的地位。洛丽塔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是沉默而缺场的,她由小说男主人公亨伯特、小说创作者纳博科夫和小说阅读者三方共同参与建构。亨伯特之洛丽塔是其童年记忆投射的镜像,是幻象之物;纳博科夫之洛丽塔是他独特的艺术创造,是制谜之物;读者之洛丽塔则是视域融合后镜像与谜底的再生成,是共构之物。  相似文献   

2.
《牡丹亭》悲剧主人公杜丽娘因情成梦、因梦生情、为情而生、殉情而死的曲折情感经历,主要是借助超现实的想象加以实施并蕴藉着关爱"至情",体认着浪漫主义特质的叙事表征。可以说,汤显祖以神奇笔触演绎的人鬼之恋、起死回生、神异梦幻的爱情故事不仅是对人生伤痛的一种自我安慰,更是对生命挚爱的某种执著求索,从而使悲剧"大团圆"的结局始终笼罩着虚幻的、慰籍的、凄凉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浓厚悲剧意识的剧作家,曹禺和奥尼尔的悲剧都蕴含基督教文化的色彩——"世界末日"与"新天新地"的再生。世界末日的黑暗景象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直接化作对充满了污泥浊水的社会现实及苦难人生的描绘和鞭挞;同时他们又向人们展现一个充满爱和善的"新天新地",悲剧呈现出理想国与黑暗世界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4.
杨朝龙 《科技信息》2012,(16):313-313
中国自古就有着贬谪文学产生的土壤,而这种贬谪文学在宋代唱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尤其是以苏轼和"苏门四学士"为主的文人的诗文。细究其贬谪词的悲剧来源,在于他们都经历了一种极其艰苦的贬谪生活,而这种生活带给他们两方面的变化:一是精神的折磨。二是诗文遭禁,失去创作自由。这种人生经历使得苏轼及"苏门四学士"的创作转入了对人内心世界的描写。于是,内向的悲愤聚敛代替了外向的激情发越,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则让位给了对自我、心灵、生命、人生的深刻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晶晶 《科技信息》2010,(19):I0184-I0184
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著名的小说家,其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以深沉凝练的基调,向读者描述了一个悲剧。盖茨比生活在"爵士时代",他为实现其梦想表现出执着的精神,最终梦想遭遇失败,描绘了由美国梦所引发的一场悲剧。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他悲剧人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近日,郭兴良教授新著(以下简称"郭著")《人生四季》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拜读之后,收获良多。郭著一册在握,精美古雅,富于书卷气。除正题"人生四季"外,还配有副题"感悟亲逢的人物与时代"。翻开目录,可以清晰地看到它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相似文献   

7.
刘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7,2(16):116-116
《大宅门》与《红楼梦》都是在描写大家族的盛衰荣辱,两部巨作中的主人公白景琦与贾宝玉之间也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都有着不凡的出生,有着深入骨髓的叛逆;有着缺憾的婚姻,自私的爱情态度;有着无奈的人生,相同的悲剧命运。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让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命演义方式,因而有了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电影《色·戒》上映后,全球都为此沸沸扬扬,张爱玲小说再一次敲击叩问着人们的心灵,本文旨在从另一视角——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来解读《色·戒》这个东方悲剧及张爱玲的悲剧人生。张爱玲这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并没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9.
路遥同志在中篇小说《人生》(载《收获》一九八二年第三期)中,站在新时期城乡交叉地带的高处,以其对人生深刻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描写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为了追求新的生活理想而不懈奋斗以至失败的悲剧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今农村生活中的种种复杂的矛盾。如何看待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探究其悲剧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一部人文小说,是中华五千年独特文化发展的特殊结果。它从描写人的各类情感——人情入手,着重揭示了中国古代父权制社会兴衰更替、历史循环的悲剧文化,并间杂着作者对自己家世、明亡清兴、康乾盛世的衰落,乃至对人生、社会的哲学思辨。它所揭示的文化悲剧,内涵极为博大丰富,最突出的莫过于君主专制统治"一代不如一代"的铁律。今天的人们研读《红楼梦》,应主要着眼于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开辟新世界的征途上超越历史悲剧,真正汲取它所深刻揭示的广博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新时代的新文化,进而塑造新时代的先进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1.
罗锦旻 《科技信息》2010,(2):165-165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教授于1927年7月在清华大学清华园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著名散文。文中流露出的孤独情绪是显而易见、毋庸置疑的,这里引起笔者注意并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孤独缘何而生?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角度看,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种"社会动物"。人类生存的这一必然矛盾,是决定"孤独"产生的根本原因。朱先生写《荷》文时,便陷入了人生负担过重的生存境况。其二,"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社会变革又给他带来了选择的彷徨。朱先生的"烦闷"和"孤独"是来自于人的"个性"与"社会性"这一无可避免的矛盾。以朱先生的个性来说只有到大自然的宁静中去感受独处之妙处和孤独的趣味,品读《荷》文最为重要的不在于索解郁闷、孤独的原因,而在于其消解方式以及在消解中表露出来的作者性格素养、人生追求甚至是人生矛盾。以此来培养欣赏者对生活与自然细腻而优雅的体味;对生命过程深刻而复杂的感悟。  相似文献   

12.
王美芳 《科技信息》2008,(33):396-396
盖茨比和威利分别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推销员之死》的主人公。他们的生命过程是美国梦产生和破灭的过程。其原因在于执着于梦想本身而看不清其本质。他们的悲剧预示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而这样的执着使他们蒙上英雄悲剧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窦娥冤》是关汉卿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婆媳之间的矛盾一直被人们在研究中所忽略。正是由于婆媳之间的矛盾才导致了误会的产生。即使窦娥死了,婆婆也没有因此而原谅窦娥,这种被亲人所误会所产生的悲剧,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也是窦娥冤真正的悲剧所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密西尔的长篇小说《飘》,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比较完美统一的优秀文学作品,小说自1936年出版以来,人们竟相阅读,历久不衰。主人公郝思嘉在坎坷而艰辛的人生旅程中的挣扎,奋斗与成功,成为美国妇女理想中的自我形象。然而,她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悲剧人物。人是一切事物的太阳,然而,局限到特定的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伤逝》是一篇以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本文主要从《伤逝》描写的爱情故事本身出发,结合鲁迅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对鲁迅在这部作品中表露的悲剧意识,和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和爱情悲剧本质的揭示,以及对造成这种悲剧本质的根源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李永凯 《科技信息》2007,(18):180-181
被称为中国“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为世人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仲卿与兰芝的遭遇至今令人唏嘘不已。多有学者认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是乐天的,是缺少悲剧精神的,故中国文学中缺少纯粹的悲剧,尤其是爱情悲剧更显得苍白而无力,而焦刘之爱情悲剧,无疑有力的反驳了这一论调。焦刘的悲剧根源不在其他,而在于情理之冲突,情感与伦理的冲突是中国古代社会无法调和的自在的矛盾,《孔雀东南飞》为我们明晰的展示了这一主题。从文本所展示的故事构架来看,仲卿与兰芝的悲剧是自然而然的“人生之所固有”的悲剧,故可以视之悲剧中的悲剧,是华夏悲歌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9.
《行人》和家庭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题材,家庭小说的女主人公多为"贤妻良母"的理想形象,《行人》中的阿直则处于贤妻良母和"新女性"之间。家庭小说中的家庭风波多起因于外部的破坏,丈夫多注重妻子肉体上的"贞操";《行人》中的一郎则因不能把握阿直的内心和灵魂而苦恼,家族制度的重压酿成夫妻双方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围城》在人生如戏的表层喜剧效应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命悲剧意蕴。这种生命悲剧意蕴表现为人物的悲剧命运、人性异化的化悲剧、生命的终极意义上的悲剧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这种超越于普遍生活形态和一般哲学经验之上的对人生本质的直接整体的深层把握正是《围城》能享誉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