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民事诉讼法》,拓展了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增加了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充分体现了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全方位监督定位。在民事诉讼实践中,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诉讼的全方位监督,包括立案监督、审判监督、对裁决和调解结果的抗诉监督、执行监督、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查处监督等。新《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检察监督的规定还需进一步细化,以便人民检察院更加明确其承担的民事检察监督职责,开展全方位民事诉讼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2.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但监督必须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上,检察机关要想对民事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就必须深入了解法院的民事执行及其存在的问题。当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合法性无须再讨论,问题是如何按照执行程序的特点和规律,具体地将执行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姜忠仁 《奇闻怪事》2009,(7):107-108
民行检察监督的内容不全面,范围过窄;未给基层检察院赋予抗诉权,造成"矛盾上缴";民事抗诉案件环节多,审查期限长,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权没有保障,实际操作举步维艰.对诉讼过程中的某些环节监督不力,直接影响了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实现,影响了民行工作顺利开展.建议尽快完善尚未完善和健全的有关监督内容及应有的保障性规定;通过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检察院参与诉讼权,明确同级人民检察院有抗诉权;赋予监督的多种方式,明确检察建议的法律地位等等,从立法上完善抗诉机制.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法复(1995)5号《关于对执行程序中的裁定的抗诉不予受理的批复》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书的执行而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裁定,不属于抗诉的范围。因此,人民检察院针对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作出的查封财产裁定提出抗诉,于法无据,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司法解释直接限制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权。也正是该司法解释的出台致使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走入困境。本文正是基于此困境下对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的法律依据从解释学的角度作一考量。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8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根据这一规定,人民检察院当然有权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诉讼上的法律监督,以保障死刑的正确适用,达到逐步控制死刑适用规模的目的。但是,我国目前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监督的途径和措施在立法上尚付阙如。因此,加强死刑复核程序检察监督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显得非常必要,它已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从监督的依据、方式、顺序和保障四个方面修订完善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该法的修订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破解民事执行难题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制约审判权和实现司法公正,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增设了检察建议,实际上是对实务中"自生自发"型尝试的确定,有利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作为与抗诉并列的检察监督机制,检察建议具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基于实践中滥用检察建议及监督节制主义的要求,应科学定位检察建议的作用边界。检察院在行使检察建议权时应有所限制,在监督范围等方面保持谦抑性,进而推动多元化检察监督格局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法治的不断完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权力监督机制已成为学界和实务界的共识。在这种形势下,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行政案件的检察监督权亦在加强。但是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制度却不甚完善,即总则规定的监督权力广泛,而分则规定的具体监督方式却很狭窄,监督程序很不合理。立法上的矛盾现象,阻碍了这一制度的良性发展。因此,对现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从立法上进行改造确有必要。完善抗诉程序,创造新的监督方式,从而构造新的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主要以分权、防止司法专断、维护社会公益、实施法律监督与保障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诉讼法理和制度构造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改革的路径应当是:增加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增加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程序的监督;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对审判结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0.
扩大检察机关民事检察监督的范围是民诉法学界最近几年一直争论的问题。本文从最高院批复的角度出发,对法检两家机关需要配合的民事抗诉问题进行了粗浅研究,检察机关的民事检察监督之所以不能有效地进行,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在于审判权与检察权缺乏制约和协调,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两方面的解决对策,即:加强协调理念和完善制约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民事抗诉是民事检察监督的主要运行方式。民事抗诉制度在运行中程序混乱、效果微弱等问题不断凸显,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调整抗诉指导思想、完善检察监督立法是解决抗诉弊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检察权能的组成部分,民事抗诉已经成为制约违法审判、保护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监督形式;然而,由于立法上对民事抗诉范围规定的不明确,使其在实践运用中背离法律监督职能宗旨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民事抗诉范围的适当扩大,能更好地完善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化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人民法院错误生效的民事行政案件的裁判提出抗诉,再审,出庭的对策,把“事后监督”改为“同步监督”,以及如何限制抗审级别,提出法律应赋予检察机关对抗诉再审案的权力和完善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执行难”和“执行乱”是民事执行问题的集中体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民事执行权力的过分集中,亟需强有力的外部监督,以防集权之弊,因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应运而生。笔者拟从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产生背景及具备的优势出发,分析当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对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建立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调查取证权是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民事检察监督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法律并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理论和实务界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这种不规范造成了实践中权利的缺失或滥用,正确认识和规制调查取证权,对保障民事检察的有效、公正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对此项制度的利弊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且越来越明显的呈现出废除和加强的两派观点。2007年10月2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似乎是走"加强派"路线,却远不能给这场争鸣盖棺定论,而是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对两派观点的回顾和梳理,以及对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的解读,本文试图围绕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民事抗诉权是民事检查监督权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审判机关审判权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审判活动依法进行,从而确保司法公正。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得微乎其微,这也正是造成当前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民事执行活动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解决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权问题,以切实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易佳 《南昌高专学报》2007,22(3):8-10,18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由“国家本位主义”观念向“尊重市场主体意志自由”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诉讼领域中表现为诉讼模式的转变——从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建议取消我国民事检察抗诉制度,以正当程序原则作为审判的基准,通过加强当事人诉权保障来制约和监督审判权。  相似文献   

20.
石建婷 《科技资讯》2006,(15):233-233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工作人员依据《会计法》赋予的职权,将《会计法》规定的各项内容适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检察、监督,落实法律规定应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会计工作又经常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律保障,更需要加强对会计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