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明  董瑞虎 《科技信息》2010,(8):I0174-I0174,I0176
由于诗歌独具的特点和语言与文化差异,英汉语诗歌互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可译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英汉诗中的一些不可译因素,即译诗中的意美、形美、音美及神韵的不可译性;然后提出要解决不可译性,翻译者首先要深入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其次注意处理好原诗内容和意境、形式和韵律,最后强调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对这些不可译因素进行再创造性翻译。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及其英译本的比读和赏析,从格律的角度讨论了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汉诗英译对原诗的再现。一部好的译作不仅应做到意义上的忠实,还应该尽可能地保存或再现原作中的语言美、音韵美等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3.
张利娜 《科技信息》2013,(6):198-198
诗歌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语言凝练且内涵丰富,诗歌的灵魂在于诗的艺术形式,即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的三原则:"意美"、"音美"、"形美",诗人借此来宣泄或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本文以几首英诗汉译为例,分析译者是如何靠近原诗,从而再现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达到与原诗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为达到朦胧美和含蓄美,古典汉诗总是通过多姿多彩的意象表现来营造一片意境,因此也存在着较大的模糊性,其模糊性体现在物象表述,意境和表达诗人感情三个方面,增加了翻译时的难度。翻译意象诗的模糊现象时应该尽量以模糊译模糊,即忠实于原诗,保留和再现原诗歌语言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在英译中国古典意象诗时保留原诗的模糊美,符合许渊冲先生提出的"音美,意美,形美"中最为重要的"意美"。  相似文献   

5.
(一) 汉诗兼有音(韵律、节奏)美、形(诗体格式)美、景(物象、事态)美、情(情思、意趣)美。汉诗英译如何处理原诗的音、形、景、情,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诗言志”。“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白居易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古人论诗、评诗,多重在志、思、情、义。因此,诗情,即诗的志、思、情、义,是一首诗的根本。汉诗英译,首先要准确传达原诗所表达、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所谓诗情。否则,便要产生根本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诗歌形式美是构成诗歌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英汉诗歌各自具有的独特织体形式为诗歌翻译带来挑战.但诗歌翻译中如果置诗歌形式不顾,忽略"形美"的传递,单纯追求"神似",必将影响读者获得等同于原诗的审美体验,因而本文通过译例分析认为诗歌翻译应该尽量追求"形""神"兼备,不可忽略"形美"传递.  相似文献   

7.
卜宪锋 《科技咨询导报》2009,(10):238-238,240
本文从“音、形、意”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诗英译这个题目,文中提出了译诗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条建议,着重讨论了文化对汉诗英译的影响,认为文化的独特性不应忽视,最后,文章就译者应具备的能力和应有的意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汉语诗歌由于其物我交融的传统和尚简的审美取向,常常省略人称代词,但英语诗歌则因追求真实的美和凸显个体而一般突出人称代词.基于英汉诗歌人称的隐显模式,汉诗英译中不同的人称确定会产生不同的情景联想和不同的抒情效果.因此,译者应根据原诗意境及人称的隐显模式来确定汉诗英译的适当人称.  相似文献   

9.
李白《静夜思》的英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李白《静友思》的五种译文,尝试探讨汉诗英译的真谛。汉诗英译不应是亦步亦趋地复制和模仿原诗,而是在充分理解原诗内容的基础上,将原诗的韵致、意象和情愫跃然纸上,以求译诗像诗。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古汉语诗词的独特性导致汉诗英译尤其困难。本文从众多翻译法中独取一面——补偿法来探讨。在古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汉诗中的韵式和节奏等方面信息的缺失甚至被歪曲,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补充翻译,收到既可以兼顾原文的表情达意,又最大限度再现原文形式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付华军 《科技资讯》2006,(36):213-213
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的巨大差异,特别是古汉语诗词的独特性导致汉诗英译尤其困难。本文从众多翻译法中独取一面——补偿法来探讨。在古汉语诗词英译过程中,汉诗中的韵式和节奏等方面信息的缺失甚至被歪曲,可以在形式和内容上加以补充翻译,收到既可以兼顾原文的表情达意,又最大限度再现原文形式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比喻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是诗人突出意象,传达诗歌美感信息,特别是模糊美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汉诗英译中,如何能恰当翻译比喻,以便突出原诗的意象,传达美感成为诗歌翻译重要问题。因此,译者通过分析汉诗中比喻的构成及其如何再现美感信息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几种比喻翻译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5.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6.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7.
汉英两民族在诗歌传统表现方面具有不同的思维定势;汉英两种语言具有不同的语法结构,从而破坏了原诗的含蓄美,并且使唐诗英译后句子拉长,节奏放慢,形象紧张庆丧失。因而,唐诗英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再现原诗中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诗歌的灵魂在于诗歌的审美韵味及其艺术形式,即诗歌的三美——音美、形美与意美。传达出原诗的审美韵味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然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显著,依附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因此,如何在诗歌翻译中把握两种语言各自之美,将原诗的美感移植到译作之中也就成了诗歌翻译中的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英诗汉译实例,旨在探讨在英诗汉译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译入语言的优势,运用翻译补偿手段,将原诗的音美、意美以及形美移植到译作当中。  相似文献   

19.
刘莹 《科技信息》2011,(24):I0158-I0159
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于汉诗英译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将二者结合起来应用于汉诗的英译可以达到传神达意的效果以及音美、形美、韵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汉诗之美,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英诗之美,也离不开诗歌的语言之美.同样道理,汉诗英译之美,也多在于译诗的语言之美.因此,在汉诗英译的过程中,应将汉诗的语言之美,转变为英诗的语言之美.诗歌的语言之美,主要包括典雅之美、通俗之美、简隽之美、借鉴之美、和谐之美、精当之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