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唐臻娜 《科技信息》2013,(4):216-216
本文在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对霍桑作品中的科学狂人形象进行了剖析与解读,探讨了科学狂人悲剧背后隐藏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揭示出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深刻洞见与思索,为霍桑作品的阐释与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周晗 《科技信息》2009,(34):I0140-I0141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他的一生中,霍桑创造了多部作品,特别是《红字》的出版更使霍桑成为当时公认的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作品优美的文笔,新颖的立意,奇特的取材使人过目难忘。特别是作品中的红字"A"的多种象征意义和其中表现出的霍桑的原罪的观点以及他作为浪漫主义作家所具有的特征更是耐人寻味。本文从霍桑生平入手探寻了《红字》中"A"的多重含义和其中透露出的霍桑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论西方文化中的非理性主义观——霍桑作品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加尔文教及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霍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梦幻的结合表达了其非理性主义观,揭示了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等一切社会问题。霍桑把这一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一个抽象的"恶",并认为要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来拯救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此达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暗合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同时也对当今我国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加尔文教及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霍桑在其众多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与梦幻的结合表达了其非理性主义观,揭示了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所造成的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等一切社会问题.霍桑把这一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一个抽象的"恶",并认为要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来拯救和净化人们的思想和心灵,以此达到和谐社会的建构.这暗合了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潮流,同时也对当今我国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安冰 《科技信息》2008,(20):170-170
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其中也深刻地体现了他对清教的认同与怀疑:一方面对人性恶与救赎之路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就整篇作品而言,后者占据了主要方面。本文通过对《红字》中清教对主要人物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方面的讨论,来揭示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6.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在其优秀长篇杰作《红字》中,刻意地使用象征手法,使作品具有多层寓义。象征手法是霍桑应用最娴熟的手法之一。本文将论述《红字》中主人公姓名的象征意义,旨在说明该作品使用象征手法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7.
刘晓宁 《科技知识动漫》2007,(10X):123-123,104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问世后,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美国的第一部小说。《红字》再现了清教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风俗人情。国内外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霍桑的创作思想主要受到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超验主义思想与霍桑作品息息相关,在《红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霍桑对美国小说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的文学作品中象征的应用。《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具象征主义代表的作品,文中呈现了比阿特丽丝和吉奥瓦尼、拉帕西尼医生和女儿之间的隔离及相关的象征,这些象征元素表面看来相互矛盾却潜藏着对未来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9.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问世后,评论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是美国的第一部小说.《红字》再现了清教统治时期的政治文化和风俗人情.国内外研究者们普遍认为霍桑的创作思想主要受到清教思想、超验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影响.超验主义思想与霍桑作品息息相关,在《红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张伶俐 《科技信息》2010,(25):176-177
身为加尔文教派一员的霍桑深受基督教原罪思想的影响,并以祖先们对贵格会教徒的迫害为耻,这些经历通常使霍桑的作品中带有罪恶感的基调。《红字》作为霍桑的代表作就清晰的反映了他的这一思想。作者虽然认为人生而有罪,但并不相信罪恶的不可饶恕性。他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解除自己的罪恶。霍桑深信善举不仅能弥补罪恶,更能净化心灵,甚至可以是堕落的罪者转变为令人敬仰的凡间天使。《红字》女主人公海斯特正是这样形象的一个很好例证。霍桑通过对《红字》中主人公心理矛盾产生及化解的刻画和他们形象转变的描述,成功的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Si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Hawthorne's "psychological romance"— The Scarlet Letter.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major view that influences him--the Puritan doctrine of "original sin" so as to investigate Hawthorne's own attitudes towards the sin and the effects of sin on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经典梦意象当中,彩笔梦是影响非常深远的一个。自从江淹梦得彩笔文思大涨之后,历代文人常有此梦载录,并衍生出诸如“彩色笔梦”、“砚梦”等同一性质的梦意象来。彩笔梦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其与文章、功名的密切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彩笔梦蕴藏着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身文学成就的渴望。“彩笔梦”中的彩笔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神性,与弗雷泽所描述的“金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触染率”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以梦写心,以梦写人,梦即故事,故事即梦,文中二十八个梦互相关联、彼此照应,形成了一个具有多重层级的梦系统。文章从系统论视角分析小说中梦系统的层次结构,揭示梦系统中各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以群众的"梦圆"为基础。论文首先定义了"梦"和"助梦人"的概念,接着就如何当好群众的"助梦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爱群众"、"知群众"、"帮群众"等要求,最后强调,当好人民群众的"助梦人"是一项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在助群众"圆梦"的过程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寻梦、追梦、筑梦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成发展的过程,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涵,科学定位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国梦"的不同阶段所形成的不同的革命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海丝特·白兰是霍桑长篇小说《红字》里的女主人公。在霍桑这部仅有二十四个章节的小说里,作者几乎用了十八章的篇幅来塑造刻画这一女性人物。霍桑通过对海丝特在“红字”世界里“主体”地位的确立,表达了他对男权社会中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的颠覆的倾向。同时,通过对海丝特人物的刻画,体现了霍桑早期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的道是不可以言说的,庄子却用他特有的语言描述事物展示着道,其境界是大而光明的,是通明沉静的。  相似文献   

19.
无名妇与海丝特·白兰分别是美国小说家金斯敦和霍桑笔下的女主人公。两位女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里 ,但都因离经叛道遭受宗族或者清教的迫害。本文通过比较和探讨她们故事的相似性、情义的崇高性和抗争的悲壮性等 ,力图对特定历史上受压迫和受摧残的女性进行新的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系列梦想的追逐,而这些中国化的元素必然根植在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上。无论是“中国梦”的实现,还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都需要我们在新的时代下深度体认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追逐“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必须加强高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