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钛酸酯偶联剂改性纳米碳酸钙剂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将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改性后,通过活化度和吸油值确定钛酸酯改性剂用量在2.5%时为最佳用量。然后通过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验证了此改性剂用量可以作为最佳剂量,最后给出了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钛酸酯偶联剂将纳米碳酸钙进行湿法改性后,通过活化度和吸油值确定钛酸酯改性剂用量在2.5%时为最佳用量。然后通过在液体石蜡中的沉降体积验证了此改性剂用量可以作为最佳剂量,最后给出了偶联剂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分析,提出了纳米碳酸钙铝酸酯湿法改性技术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超细改性碳酸钙稀悬浮体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超细改性碳酸钙在不同相体积分率ψ下的流变性,质用电子显微镜探测了超声波分散前后悬浮体的结构。结果表明,超细致改性碳酸钙牛顿介质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呈现非牛顿行为,在ψ=0.02时,体系即有絮凝结构形成,在超声波作用后,絮凝结构解体。 相似文献
6.
7.
纳米碳酸钙湿法表面改性的研究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研究了脂肪酸盐改性纳米碳酸钙的湿法工艺及其影响因素,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表征,确定了最佳改性时间(30~40 min)、改性温度(40~50 ℃)和改性剂用量(3%~5%).同时,采用红外光谱、TEM对改性后的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红外谱图表明脂肪酸盐通过离子键形式吸附在碳酸钙表面;TEM表明改性前后碳酸钙粒子尺寸基本没有变化.最后,简要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认为二阶段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吸附历程. 相似文献
8.
用新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ADDP)改性纳米碳酸钙(CaCO3),研究了CaCO3的吸油率、糊黏度、接触角等性质;研究了在CaCO3填充量不同时硬聚氯乙烯(PVC)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结果表明:CaCO3改性后从亲水性变成亲油性;改性CaCO3填充的PVC塑料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以聚醚多元醇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等为原料,通过引入硅烷偶联剂连接的纳米活性碳酸钙制备出了新型聚氨酯软质泡沫,研究了该材料的制备方法、对不同油品的吸油性能以及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纳米活性碳酸钙能够对聚氨酯软质泡沫起到补强作用,反复使用1000次后,吸油性能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纳米ZnO的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纳米ZnO表面改性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优改性剂和改性条件。通过正交实验以月桂酸钠为改性剂、用量为15%、pH值为6、改性时间为1.5h时,改性后的纳米ZnO的亲油化度达到79.2%,能较好地分散于甲醇和二甲苯中。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进行了单因素条件改性试验,分别考察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和搅拌速率等工艺因素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对硫酸钙晶须的改性效果较好,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改性产品的活化指数为0.996,接触角为103.4°.建立了硼酸酯表面活性剂SBW-181与硫酸钙晶须的作用模型.得出的结论对硫酸钙晶须表面改性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为硫酸钙晶须的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KH-570表面改性超细SiO_2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超重力连续化装置制得超细SiO2的湿滤饼,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SiO2表面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在有机相中的浸润能力。通过红外光谱(FT-IR)、表面羟基数、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吸油值、激光粒度分析等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70是有效的改性剂;改性后样品在有机相中的浸润能力明显提高,样品的DBP吸油值由1.9 mL/g增大到3.1 mL/g;确定了最佳偶联改性条件,反应时间为4 h,改性剂KH-570用量为SiO2质量的10%,改性后样品每平方纳米表面积上的羟基数由1.15nm-2减少到0.9 nm-2。 相似文献
13.
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大量实验,研究了在SiO2含量相同或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种的表面活性剂在其含量改变时,对提高白炭黑DBP和比表面积的影响·在传统的酸性硅溶胶两步法生产白炭黑的工艺基础上,增加一次添加表面活性剂的过程,从而获得吸油值高、比表面积大、具有气凝胶特性的优质白炭黑·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使白炭黑改进性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