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弹的体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和聚氨酯与脆性塑料苯乙烯-丙腈共聚物的两元和三元共混物,并测定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相差显微镜、TEM 与体积应变测量等方法研究EVA 对PVC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剪切带、银纹与适量的空穴都对增韧有贡献,但以剪切带的贡献最大.并提出EVA网络结构在增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分析EVA的加入对PP/LDPE(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差动热分析进行热性能分析,通过拉伸试验进行力学性能研究。研究结果:EVA能有效提高共混物的流动性和力学性能,但是随着EVA含量的增加,体系整体流动性和力学性能下降。结论与讨论:EVA的添加能够改善PP/LDPE共混体系的加工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金属离子对淀粉/丙三醇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单螺杆挤出机,研究了胡 直 直 盐等其它对淀粉/丙三醇共混物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第三组分的加入可以明显降低淀粉的结晶度,第三组分的加入同增塑剂作用相比,对淀粉的塑化作用起协同增塑作用。  相似文献   

5.
PET/ECDP/PEG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B.Schneier公式计算了PET/PEG共混体系△Hm值,推算了体系的相容性;利用调和方程和接触角的测定得到PET/PEG及PEG同PET/ECDP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6.
EVA增容PVC/SBS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冲击实验,拉伸实验,动态力学分析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了EVA增容的PVC/SBS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EVA对PVC/SBS有良好的增容作用,并且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的硫化剂用量及共昆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别在研究NR/PP和EPDM/PP二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用量的基础上确定了NR/EPDM/PP三元共混体系硫化剂的用量;基于NR与EPDM硫化速度有差异的情况下,选择了五种共混工艺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选定了共混过程中先加入EPDM、再加入硫化剂总用量的50%,然后再加入NR和余下的硫化剂的分段共混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与全氟磺酸(PFSA)为共混膜材料,采用湿法纺丝制备了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考察了热处理温度与热处理时间对共混膜的渗透性能、膜结构、受热收缩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截留率先增加后降低,纯水通量先降低后升高,分别在80℃时达到最大值与最小值,80℃时PEG4000的截留率为95.0%,纯水通量为231 L/(m2·h·MPa);膜的渗透性能随热处理时间变化而变化,在15 min时出现极值;热处理使膜的支撑层结构发生转变,膜径向壁厚收缩率较大,轴向膜长度收缩率较小;热处理后中空纤维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而杨氏模量与断裂强度跟热处理后的膜支撑层结构密切相关;湿法纺制的PVDF-PFSA膜,经70℃热处理15 min后,制得截留分子量为4 000的中空纤维共混超滤膜,其纯水通量为261L/(m2·h·MPa).  相似文献   

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热处理对左旋聚乳酸(PLLA)及其与消旋聚乳酸(PDLLA)1∶1共混物冷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后PLLA结晶速率的加快是通过增强成核过程来实现的;冷却速率越慢,成核效应越显著,PLLA的结晶速率则越快。相比于PLLA,PLLA/PDLLA共混物的成核效应却表现出对冷却速率不敏感,与非结晶性PDLLA阻碍了热处理过程中局部有序结构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的焊接温度及焊接时间对BGA焊点电性能和疲劳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焊接条件和热处理下焊点电阻及共与温度的关系,并比较了不同样品在热冲击前后的电性能,实验发现在230℃下保温300s,焊接的焊点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疲劳特性,且在100℃下热处理15min后样品的电性能和疲劳特性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偶联剂对正温度系数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偶联剂对正温度系数(PTC)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影响,发现偶联剂J1、J2在中低温时有较好的分散效果,但高温时较差;耐高温的偶联剂J3在高温时有更好的分散效果,从而使高分子PTC材料有较好的高温性能,但在中低温时稳定性较差,另外,辐照交联可以很好地增加材料的PTC强度和降低负温度效应(NTC)。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不同炭黑填充的三元乙丙橡胶/丙烯酸橡胶共混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不同粒径及结构度的炭黑填充的EPDM/ACM(三元乙丙橡胶/丙烯酸橡胶)共混胶,研究了不同牌号炭黑在共混胶中的分散性及其对共混胶硫化特性、物理机械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炭黑粒径增大,EPDM/ACM共混胶门尼黏度减小,焦烧时间和正硫化时间延长;粒径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炭黑在共混胶中的分散,炭黑N330、N550和N660分散性较好;炭黑粒径越小,结构度越高,Payne效应越明显,Pay-ne效应强度依次为CD2109〉N220〉N330,N550,N660〉N774;炭黑CD2109填充的混炼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因子均最大,混炼生热大。  相似文献   

13.
共混聚乙烯/炭黑复合温敏材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共混改性后,对聚乙烯/炭黑复合正温度系数(PTC)材料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LLDPE与HDPE共混可形成共晶结构,而LDPE和HDPE共混后存在两种结晶结构,用LLDPE改性HDPE,可使复合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大大改善,又不太影响其PTC特性,是实现复合PTC材料实用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所制备的由不同表面处理和不同含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填充的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测定其在变温度场下的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得到了一系列关系曲线,初步分析了材料的热性能特点和规律。通过分析,发现随填充物含量的增加,由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填充的PTFE材料的导热性能均有所提高,但差异较大;特别是当热源输入温度较高时,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均显著增加。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了不同表面处理的MWCNTs在PTFE中的微观结构,预测了在不同温度场下,材料各组分和内部结构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从探讨影响聚合物型正温度系数 (PTC)材料电性能的因素出发 ,采用炭黑 (CB)填充聚乙烯 (PE) ,分析了不同种类CB的含量 ,以及不同种类PE基体的结晶性能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PTC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 ,采用结构性高和比表面积大的CB进行填充 ,有利于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PTC效应 ,而基体的结晶度高 ,复合材料的PTC强度大 ,渗滤阈值小  相似文献   

16.
炭黑填充LDPE体系发泡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乙烯-乙酸乙烯酯(EVA)为主基体, 乙炔炭黑(ACET)为导电填料, 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 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制备LDPE/EVA/CB导电泡沫复合材料. 通过分析炭黑含量、 交联剂、 发泡剂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表明, 该导电泡沫具有较理想的泡孔结构, 升温电阻测试表明, LDPE/EVA/ACET导电发泡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开关特性, 呈明显的正温度系数(PTC)特性, 并确定了发泡剂和交联剂的用量, 获得了具有较好泡沫性能和PTC特性的导电泡沫材料.   相似文献   

17.
使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2000)和动态热机械分析仪(DMA)分析了不同比例炭黑与白炭黑填充溶聚丁苯胶料,在不同扫描条件下的动态黏弹性能.结果表明,在1次应变扫描过程中,随炭黑配比增加,弹性模量(G’)逐渐降低,偶联剂(Si69)作用减小;2次应变扫描发现,随着与1次应变扫描时间间隔增加,应力软化减弱,并在添加偶联剂后,应力软化效应趋于一致;通过连续3次应变扫描,发现填料网络结构并不是造成“Payne”效应的唯一因素;通过温度扫描,发现随温度升高,混炼胶损耗因子升高,硫化胶则下降;频率扫描时,发现未添加偶联剂且白炭黑比例最高的硫化胶出现明显“第二平台”,填料分散性最差,弹性模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等离子体对炭黑进行表面处理,比较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处理前后炭黑/硅橡胶的压阻性能.试验表明,炭黑经氩气等离子体处理后,所制备的试样电阻减小;而经氮气等离子体处理后,试样的电阻增大,同时提高了电阻的变化范围.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炭黑表面产生明显的凹凸;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可知,炭黑在硅橡胶中的粒径较小,分散较均匀,这些均有利于提高炭黑/硅橡胶压阻灵敏性.等离子体处理对于发黑/硅橡胶的压阻重复性和迟滞性能等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性能及界面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界面处理剂和工艺对导热填料进行处理,并以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填料体系导热绝缘功能封装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热导率λ和体积电阻率pv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原因.不同填充体系热导率和体积电阻率差别较大,变化趋势也各异;碳化硅(SiC)填充的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热性能,ψ(SiC)=0.6时,λ=2.85 W/(m·K);氮化硼(BN)和氧化锌(ZnO)填充体系的绝缘性能更好,pv多为1012Q·m;不同界面处理剂和工艺对复合材料热导率和绝缘电阻的影响明显不同,硬脂酸处理ZnO可使热导率提高12%,效果最好;过量的小分子处理剂相比硅烷偶联剂能更显著地降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研究表明:界面处理对复合材料热导率的提高与否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够加强与界面的结合,复合材料的传热机制可以用振动传递理论进行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用动态热分析技术研究了碳黑填充橡胶在高应变与低应变下的动态粘弹行为,并考察了应变史对填充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