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港商在厦门投资概况 1980年10月,国务院确定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从此打开了港、澳、台、侨、外商在厦门投资的大门,许多祖籍福建的香港企业家本着爱国爱乡的心情纷纷返闽投资办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厦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高潮,据统计,从1980年至1997年3月底止,香港客商在厦门投资企业已被批准的有1848家,总投资金额达88.67亿美元;其中港商投资72.06亿美元,已开业企业约1414家,港商实际到资37.83亿美元,港商在厦门投资的项目数,投资总金额,其中合同利用港贤开业数和实际到资,分别占全市外商投资的46.91%、58.16%、57.43%、46.92%和57.41%,港商在厦门投资居外商在厦投资之首。按投资方式分;独资企业达808家,占57.19%;合资企业达430家,占30.46%;合作企业157家,占11.0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批准25项占1.78%,投资金额8157万美元,占0.92%;第二产业批准935项,占66.13%,投资金额50.63亿美元,占57.08%;第三产业批准453家,占32.07%,投资金额37.23亿美元,占41.99%。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宁国市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科技企业发展.2002年,全市20家规模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13亿元,占全市GDP的33%,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收入47%;实现纯利润和上交税收超过1亿元,均占全市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3.
厦门"十一五"利用外资概况"十一五"(1996-2010)厦门利用外资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市利用外资取得可喜成绩。"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20家,合同利用外资75.9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0.42亿美元,比"十五"分别增长12.27%、26.34%和41.51%,在批准的2120个项目中:按性质分:独资企业批准1706  相似文献   

4.
厦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现状 近年来,厦门市财政科技经费先后投入9亿多元,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约35亿元,建成了40多个服务产业链(群)、在业内影响力较大的科技创新平台.厦门共建立国家、省、市级研发机构近20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2家;全市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国家、省、市创新型企业117家;建立了11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厦门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厦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截至2012年底,厦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772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 190.7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2.37%.  相似文献   

5.
厦门特区建设23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与正确领导下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714家,合同利用外资201.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9.71亿美元,开业企业4554家,实现工业产  相似文献   

6.
<正>厦门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创新驱动良好厦门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2014年外资及港澳台资(以下简称外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全市的48.44%,工业总产值占全市75.48%。一般外向型经济中,相当多外资台资企业仅将组装制造和  相似文献   

7.
《科教兴省》2008,(2):70-71
韩城市国家税务局成立于1994年9月20日,地处新城区太史大街东段。局机关内设8个科室。基层设1个直属机构和8个派出机构。现有在册干部职工98人,其中党员76人,占总人数的77.55%,大专以上学历94人,占总人数的9592%。负责全市辖区内增值税、消费税、新办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储畜利息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目前征收管理的企业及个体户两千余户。2007年税收任务为112700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厦门,一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30多年来谱写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生动篇章。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历届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承"发展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环境双赢"的原则,坚持"生态立市、文明兴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市为抓手,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探索。今天,  相似文献   

9.
“九·五”期间 ,厦门利用外资呈现徘徊、摇摆 ,甚至出现阶段性滑坡局面 ,在当前这种严峻的招商引资形势下 ,厦门招商引资要有新思维、新举措 ,主要是 :(1 )要建立健全招商机构 ,把招商活动推向市场。 (2 )要推行“网上”审批制度 ,简化市场手续。 (3)要促进外商投资方法方式多元化。 (4)要促进外商投资领域多元化。 (5 )要促进第二产业招商引资从工业形态向知识形态跨越。 (6 )要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壮大。 (7)要促进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为特区二次创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4月30日,马鞍山市召开全市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到201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企业占全市企业总量的比重达到60%,全市专利授权量比2005年翻两番,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十五”末下降20%.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居安徽省前列,技工贸总收入达到400亿元。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5%、职工人数的75%、资产总额的50%、产值60%、工商税收的40%,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其技术创新便成为当前迅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实行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的内、外资企业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后,对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后,涉外企业税收支出将会出现有升有降、升降不一的情况。二是对涉外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总体看,是利大于弊。三是涉外企业可能出现转移利润;容易引发贸易顺差额加大;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举债增加等情况。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适时调整招商引资政策;内资企业应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银行、海关、税务、公安等应协调配合,实施联手监督。  相似文献   

13.
加快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厦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的战略决策。而要加快厦门海湾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龙头作用,就必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并进一步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  相似文献   

14.
在温州,股份合作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而且已经成了公有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1990年,全市约有工业股份合作企业13000个,工业总产值29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下同),工业税收2.9亿元,均占全市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税收的1/3左右。在全市85.6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工业占64.57%,其中国营工业占12%,集体工业则占52.5%;而在集体工业中,股份合作企业则占65%。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温州股份合作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伊始,温州股份合作企业已经发展到22000家,其中工业企业15000家,工业总产值23亿元,占全市集体工业总产值的52%。地处沿海地带的苍南、瓯海、瑞安、乐清等县,股价合作企业的产值、税收均占乡镇企业的80%以上,成为温州经济支柱之一。这种经济形式,很快地在全国产生了影响。但是,这种新的经济成份,在法律上未免处处陷于尴尬的困境,尤其一旦发生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6.
截至去年年底,临沂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2家,较上年增长了21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8家;全市共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8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9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可达81亿元,同比增长了19.39%,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达到13.01%,比年初增长了3.77个百分点,已连续5个月增幅在3个百分点以上,在全  相似文献   

17.
汪瑶  李甜 《安徽科技》2021,(7):19-21
自2018年入围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行列以来,宁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全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总体方向,以全面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主线,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全市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9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达2.62%.截至2020年底,全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41882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9%;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620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6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18件;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10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完成17430万元;培育新三板、新四板、科创板企业总数达96家;主导或参与制(修)定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累计达89项;"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50家.  相似文献   

18.
台资是祖国大陆各地招商引资争夺的焦点,如何再造厦门吸引台商投资的新优势,对当前和今后如何进一步做好厦门对台招商引资乃至厦门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领先优势等工作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要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塑造政策优势;打通关节,发挥地缘优势;构筑人和,打造服务优势,使三者相结合,以产业优势为内涵,变区位优势为竞争优势,再创厦门吸引台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坚持"两化"并举(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全面推进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6家,从业人员约11万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14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为12家.2006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631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3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13亿元,约占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3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6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6%;出口创汇8.9亿美元.合肥已成为安徽省乃至中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合肥高新区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综合排名位居第16位.  相似文献   

20.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提升科技水平和培育新的增长极,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区域贡献显著,推进产业升级 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产业转移范围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经济迅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扩大城乡就业. 1.中小企业数量和效益明显增加 截止2012年第三季度,全县共登记中小企业103户,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8%以上,同比增长8%;从业人员8700人,占全县就业人数的75.2%,同比增长9%;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6%,同比增长15%;上交税金占全县财税收入的61%,同比增长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