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广东省阳江市沿海行政区(阳东、阳西、江城区及海陵岛)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采用分维数、多样性指数、破碎度指数和边界密度等指数,分析了1990—2006年阳江市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林地、耕地、园地转移突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景观动态变化的生态影响,并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地区景观空间格局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海省祁连山三河源区1999年和2006年两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人机交互式解译,获取了研究区景观类型数据,在GIS支持下编制了研究区景观类型图.在此基础上选取斑块大小、斑块数、景观分离度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等主要景观格局指数定量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通过分析各景观指数变化反映研究区1999年至2006年间景观格局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999年至2006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向多样化,破碎化趋势演进,景观空间格局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  相似文献   

3.
探究景观变化的机理,可为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及调整人类活动的强度和方式提供立论依据.通过对1995年和2000年两期Landsat 7 ETM 影像的对比,结合研究区及其附近的水文、气象台站监测资料以及研究区统计年鉴的资料,以GIS为基本的技术平台,分析了研究区的两个时段的景观状态,得出景观变化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同时,分析了自然地理结构、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及气候等在研究区内的区域差异.在遥感影像变化和变化因子典型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景观变化的内因为景观结构与自然地理过程,人类活动只是景观变化的诱发因子,它通过干扰自然地理过程来诱发景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以RS和GIS为技术平台,以LCS为指导理念,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定量分析和研究1986-2000年东北地区沼泽湿地动态变化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对东北地区沼泽湿地的时空动态变化程度、变化方向、变化形式以及景观格局变化和景观转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沼泽湿地总面积呈下降趋势,后5年年均缩减速率是前10年的28倍; 景观动态变化方面,前10年沼泽湿地景观斑块变化剧烈,后5年变化相对平缓; 15年间沼泽斑块数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沼泽景观破碎度不断上升,斑块的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则,边界扩散程度加强,斑块越来越复杂.沼泽景观转化特征分析表明,沼泽湿地土地利用方式不当和研究区气候变干旱,是沼泽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沼泽景观扩张的主要因素也是气候变干,使部分湖泊退化为沼泽; 洪水淹没了部分草地并使部分河水漫过河道,是导致沼泽景观扩张的另一原因.沼泽景观在收缩与扩张双驱力的影响下,形成独特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以1990年和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全国土地利用及其覆被标准,确定研究区景观分类系统,对研究区1∶10 000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景观分类,采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巩义市近20年景观动态变化时空特征.结果显示:空间尺度上,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相对均匀;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这两类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分布差距悬殊,极不均匀;其他景观类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从时间变化上看,近20年间,耕地、园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未利用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种景观类型在巩义市各乡镇的分布有趋向集中的发展态势,而林地、草地、交通用地3种景观类型则呈现趋向均衡分布的态势.研究结果可为巩义市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规划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黄泛区典型地区(扶沟、西华县)的特征,分析了研究区1980-2000年景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旱地景观类型为占优势的景观类型,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显著。景观空间特征明显,基本上是以大斑块为主,呈聚集型分布。  相似文献   

7.
唐中林  付敏  罗慧芬  赖自力 《河南科学》2013,(10):1809-1812
以三峡库区城市——重庆市万州区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进行地表温度反演,选取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热力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03--2009年,万州区热岛、强热岛区面积逐年增长,热岛区为景观基质;强绿岛区面积逐年增长.景观最大斑块指数、连通性指数、聚集度指数均逐年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丰富度保持不变趋势,Shannon指数及景观均匀度指数逐年增加,景观多样性、异质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RS和GIS技术,选取赤水市北部2004年、2011年和2018年的三期遥感影像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预处理和景观类型分类,在此基础上选取适宜的景观格局指数,利用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指数计算,根据得出的景观特征结果,分析赤水市北部景观格局近15年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以揭示赤水市北部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赤水市北部整体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斑块间连接性被打破,呈小斑块密集格局,在未来发展中应注重各类用地均衡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0.
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和湿地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基于TM影像,在RS和GIS的技术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优势度指数和斑块面积、斑块数量等),定量分析并研究了1997~2004年大沽夹河湿地景观空间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至2004年期间,大沽夹河湿地面积呈减小趋势,斑块数量增加,并且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景观优势度指数降低.多样性指数上升,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因此,加强对大沽夹河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日益广泛,景观动态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内容之一。论文论述了景观动态的稳定性及作用力等基本概念,阐释了景观动态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分析并讨论了景观动态的转移矩阵、模型等基本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1977年MSS及1990,2000,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3S技术及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四合木分布区的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动态分析,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增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 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增强,优势度降低,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并向异质化发展.这必然会导致景观稳定性及其抗干扰能力下降,产生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因此,应加强四合木及其生境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以保障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乡村文化景观是一种以自然因素为基底,又打上了人文作用烙印的文化景观,乡村文化景观的构成复杂,景观类型多样,地域差异也十分显著,本文应用一些相关指标,分析了乡村文化景观的类型及其演化。  相似文献   

14.
以黄山市三区四县的地名为研究对象,在用数理统计方法对3263个地名归纳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方法对黄山市地名景观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制图表达,并用核密度估计方法研究了黄山市地名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徽州方志丛书分析了黄山市不同类型地名景观空间分异的成因.结果表明:黄山市地名以自然景观类地名为主,蕴含着丰富的徽州地域文化.黄山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主要是人口因素)决定了不同类型景观的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黄山市西部,北部和东部边缘地区,呈现出与自然地理特征高度吻合的特征;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分布在黄山市中部,呈现出沿盆地(谷地)集聚,且与人口分布趋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taking Nieruzangbu as an example, it is discussed that how to plan landscapes of small basi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ith analyzed the status and character of landscape structure through the use of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es and landscape dominant indexes, some major problems in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are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regional restrictive principle and compliance principle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Nieruzangbu Basin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ndscape function area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each function area, landscape structure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ough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landscape structure in Nieruzangbu Basin.  相似文献   

16.
以1977年MSS、1993年TM和2007年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借助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景观生态学分析方法,对长白山30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动态时空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其他植被和林地在30年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77-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