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电极电势阶梯图的概念,及应用电极电势阶梯图对电化学四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对与电极电势有关的几个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与电极电势有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利用热力学数据、平衡常数求算电极电势的新思路以及利用有关电极电势求算难溶化合物溶度积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氧化电势,还原电势和电极电势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明确电极电势的实质,澄清人们在三者之间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4.
电极电势是一个很有用的参数。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程度与电极电势密切相关。溶液浓度、酸度的改变,沉淀剂、配合剂的加入,均会改变电极电势值,致使氧化—还原反应的倾向和程度改变。本文阐述了电极电势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对于教学要求,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极电势的产生出发,根据质量作用定律,Arrhenius公式及化学平衡的有关知识推导出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并对氧化-还原、电化学等部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引用化学势的概念导出电极电势的公式及电势-pH图的基本原理、构成方法和地质中的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两个实验验证了金属表面的光滑度对第一类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的影响。金属表面粗糙会使第一类金属电极的电极电势降低。对实验结果分别从自由焓、粗糙金属表面凸出部分的曲率半径、饱和蒸气压、化学势、电极电势和双电层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指出了该理论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难溶盐电极标准电极电势与其活度积常数Ksp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确立了难溶盐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与Ksp之间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该文测定了不同含铜量的液态铜汞齐电极在298K对饱和氯化铜溶液的电极电势,并用作图外推法求得了的值。  相似文献   

10.
从教学研究角度出发,通过一例题解的分析,讨论了标准电极电势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物的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了不同含铅量的液态铅汞齐电极在298K对饱和硝酸铅溶液的电极电势,并用作图外推法求得ΦPb^02 Pb(Hg)(aPb=1)的值。  相似文献   

12.
不同因素对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应器采用颗粒状活性炭为填料,中间位置添加隔膜,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三维电极体系电极电位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维电极阴极和阳极区靠近隔膜处的电极电位绝对值明显高于靠近两极处的电极电位,且阴极和阳极区电极电位绝对值都随外加电压的增大而上升.阴极板材料性质决定了阴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强,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大;阴极板材料还原性能愈弱,其极板电极电位负值绝对值愈小.不同厚度隔膜处理不会影响极板电极电位高低,也不会影响阳极反应区电极电位大小,但能提高三维电极体系还原区的还原能力.与低浓度的反应溶液相比不仅提高了阴极反应区电极电位,还能影响极板电极电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一种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浓度对电极电势影响的实验内容的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同时观察到电解过程中阴阳两极的变化,实验效果明显优于教材中介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新的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方法,即等电位差-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该方法已用于氟的测定.用氟标准样品进行检验,测定结果与理论值一致,样品测定结果与分光光度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2.5%.对样品灰化条件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元素电势图”出发,讨论了物质在不同介质下的稳定性,分析了一定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产物。元素电势图是大—《无机化学》重要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辩证法为指导,遵循科学性,知识性,逻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准则,推进了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在经过化学抛光后的不锈钢表面上、通过控制其电位差进行着色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不锈钢着色的颜色与控制的电位差值的对在关系呈现良好的重现性,着色的颜色均匀、稳定,其表面具有耐腐蚀的特点.研究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王新红  戴兢陶 《实验室科学》2013,16(1):11-13,16
利用电池电动势测定方法,从温度和EDTA的浓度探究了Fe^3+/Fe^2+-EDTA体系及Cu^2+/Cu^+-EDTA体系的电极电势-pH关系图。结果表明,在Fe-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电极电势和pH平台范围均呈现下降趋势;EDTA浓度为0.12mol·L^-1时平台区范围最大。在Cu-EDTA体系中,随着温度升高,体系的pH平台范围逐渐减小甚至消失,各温度间的电极电势差别增大;EDTA浓度为0.2mol·L^-1实验结果较好。金属离子与EDTA形成的络离子的分布pH范围与文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