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晓婷 《科技信息》2008,(21):209-209
设计艺术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历史上每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都会引起设计观念的进化,推动设计文化的发展。本文以"长信宫灯"为例,从"长信宫灯"的功能和形式、科学与审美等方面论述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喻希 《科技资讯》2010,(25):211-211
音乐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传递艺术美并共同欣赏美的活动,音乐教学需要教学艺术,教学艺术使音乐教学达到理想的审美境界。当前"音乐教学"教学艺术存在着一些误区。了解"音乐教学"教学艺术的误区,有利于构想"音乐教学"教学艺术的策略,有利于对"音乐教学"教学艺术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油画艺术不但有着写实入微的优秀传统,还同样有着与中国画艺术的"笔墨"概念相同的审美意趣,对于油画艺术这种技艺之美的了解,是深入体味油画艺术表现韵味和美学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现了一个给受众"动"的空间,加强了受众的审美经验和参与性,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的互动思维已揳入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了影像发展与人类生存互动的"林中空地"①。  相似文献   

5.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7.
曲词中"本色"最好的展示,应该是"文"与"俗"的相得益彰。戏曲曲词最好的审美形态便是如此,南戏和元杂剧中曲词的语言风格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生动活泼的民间语拉近了艺术和观众间的距离,飘逸精美的诗化语言陶冶了大众的情怀,通俗易懂的修辞又使得观众回味无穷。南戏和元杂剧通过对"文"与"俗"恰到好处的处理,很好地阐述了"本色"在戏曲中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艺术已愈来愈深入的融入到人们的大众生活中,"审美泛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和文化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从消费时代下的审美泛化谈起,详细阐述了审美泛化的积极面与消极面,并从艺术与生活的维度方面对审美泛化进行范围上的探究,指出审美泛化存在着两方面的现象,即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揭示了审美泛化的深层次含义。  相似文献   

9.
钧瓷在世界陶瓷史上享有独特而崇高的地位,体现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钧瓷命名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据,以艺术审美为手段,以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语言为载体,将其文化内涵恰当地表示出来,这既是钧瓷营销之必需,又有引领人们发现美、享受美的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钧瓷的命名不但要求造成产品之间的区别,而且还要凸显其亮点,产生"画龙点睛"、"点石成金"之功效,使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寄予微妙的情趣,获得审美的愉悦。钧瓷命名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体现在钧瓷企业、品牌及产品的命名上。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间职业画师,李耕的绘画体现了民间审美趣味,具备民间艺术"俗"的特征,但是他的绘画价值、形态和精神追求却具备了主流文人画"雅"的特征。立足于当今雅俗蜕变、新旧交融的文化环境,从民间画师身份、文人画体式、雅俗兼融意趣三个方面为李耕绘画进行艺术定位,为理解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狂人日记》运用"独白体"(日记)特殊格式,塑造了主人公"狂人"真、善、美的典型形象,将封建家族的"叛逆者"和"迫害狂"中的"这一个"刻画得既生动又真切,充满了鲜活的血肉和强烈的时代气息,让千千万万读者都受到极大的震撼。这是"狂人"形象和《狂人日记》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和审美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声乐是以人体为"乐器"的歌唱艺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较高演唱水平和艺术修养的声乐人才,通过声乐表现,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发展人的智力,开启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声乐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大众对电视节目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思想深度等方面的不断追求,电视节目的风格日渐成为决定该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正是凭借其突出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知识素养所折射的风格特色吸引着受众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白岩松的"白岩松风格"辐射出特有的光彩,其主持艺术、直播艺术、采访风格、评论艺术和生活艺术因为独具特色而备受好评。  相似文献   

14.
与水墨画相同,青花瓷艺术设计的"料分五色"技法,与中国水墨画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莲荷是青花装饰中较为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一定的暗寓和象征意义,其水墨式单色体系所表达的审美形式和艺术魅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三峡文明是自然奇观与人文蕴涵相结合的典范,是"美"与"善"相结合的典范。三峡工程的崛起,将科技之"真"融入其中,最终完成了三峡文明之真、善、美的合一,完成了"天人合一"。从此,古老的三峡文明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影视艺术以其得天独厚的媒介特征和审美属性,完整纪录下了三峡工程诞生的全过程,观照这一文明演变的历史轨迹,用艺术的方式对三峡文明之"真、善、美"进行了诗意的阐释。  相似文献   

16.
施江斌 《科技资讯》2010,(3):176-176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十分重视人格理想的教育,其教育的宗旨是通过礼乐教化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在孔子看来,艺术的本质是美善合一的,而这种尽善尽美的艺术能够使人产生一种快乐,能够把人生带入一种自由的境域,从而塑造完美的人格,所以,儒家对于艺术有一种高度的自觉,"诗教"和"乐教"也自然成为儒家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版画"艺术发展历史过程,探讨作为传统艺术形式的"版画"在当今数码影像和数字媒体泛滥,新的视觉审美标准兴起的科技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19世纪,照相技术的出现曾在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促使传统绘画发生了重要的绘画风格变革。如今,同样的传统艺术语言在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强大挑战下,版画艺术家们仍需要立足艺术创作本身,改变固有的"形式主义"创作思维方式,扩展版画艺术创作思路,将传统的版画技法和新技术都有其鲜明的自身特点同时在新时代中继承和发扬,为版画艺术的未来开拓新的可能和发展领域。  相似文献   

18.
秦汉瓦当是中国古代瓦当艺术发展阶段中的顶峰,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作为一种模仿的艺术,瓦当图纹取材丰富多样,既从自然界中汲取资源,也从宗教意识和社会心理中寻找创作灵感;瓦当艺术至今仍能唤起美的感受,源于形式美的外观及其与人们审美趣味的暗合;秦汉瓦当艺术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瓦当艺术"光晕"的消失又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张靓 《科技资讯》2014,(31):162-162
音乐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部分,它首先应当强调的是审美性功能。音乐教育正是"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该文通过对职业学校音乐课的教学进行研究,分析目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职校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以及音乐自身的价值所在,并针对现实状况提出改进方案,使职校音乐教育能真正达到"审美"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音乐课。  相似文献   

20.
苏轼"崇陶"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颇有趣味、令人深思的文学现象。究其原因,除了众所周知的深受北宋学术思想文化思潮和当时人们注重理性、精神、道德重构,以及社会上"学陶"风气等外在因素影响之外,尚有其内在的直接的心理动因:一是苏轼在人生困境中,经过人生反思,为寻求一种精神依托而自觉"师范"陶渊明;二是苏轼对陶渊明疏朗淡远诗学境界的倾心推崇;三是苏轼艺术审美理想与陶渊明审美旨趣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