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现代建筑师波特曼在建筑设计思想、作品处理以及建筑语汇三方面的具体分析,表达了他作为一名现代建筑师,却成功地将古典主义的理念、思想等运用在现代建筑中。强调了该建筑师的观点——建筑是地域文化本质的反映,建筑的发展要以继承与延续特定的历史文脉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李斌 《工程与建设》2006,20(5):433-434
加快推进高技术建筑的中国化是极为迫切的,同时也需要做出更为艰巨的努力。为此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技术建筑地域化的本质,它要求建筑师将建筑所处基地的地域元素贯穿于建筑设计之中。其次,应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实践中继承与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国传统建筑技术的挖掘与现代化运用,传统技术的现代化能促进地方特色、传统文脉的有机生长,使高技术建筑在中国能发展为一个新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同时这种文化特征又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密切相关。我们这一代建筑师应当牢固地树立起"科学的建筑文化观",以中国文化为主体,加速建筑文化与环境、与民族、与社会、与时代的交融进程。  相似文献   

5.
商业建筑不仅仅是建筑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载体,也是满足商业地产项目需求的手段。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既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魏溪清 《科技信息》2011,(29):I0140-I0141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建筑市场进一步开放,建筑行业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外国建筑师带着自己的建筑眼光和职业习惯,投身到中国的建筑实践中。中国以往所了解的外国建筑和建筑师变成中国建筑师眼前的现实,一方面我国建筑创作多元化趋势与世界建筑的变革日趋同步,许多国外新的设计理念、新技术、新思想,在国内得到追踪,整理甚至实践;另一方面,国内的职业建筑师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国的建筑应提倡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三者并重的建筑创作思想,三者不可偏废.地域是建筑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是建筑的内涵和品味,时代性体现建筑的精神和发展.三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地域性本身就包括地区人文文化和地域的时代特征;文化性是地区传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表现;时代性是地域特征,传统文脉与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综合和发展.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理解和综合应用,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就能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建筑.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恬静的乡村,人类聚居的场所都离不开一栋栋形态各异的建筑。建筑融和了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代表了特定地域和特定时代的文化。每一栋建筑的背后,都凝聚着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匠心和智慧。建筑师在塑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推崇。然而,现实中当提到建筑师,有谁能够说出或知道哪些人呢?提到一些知名建筑,又有谁能说出设计者是谁呢?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的建筑师还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建筑文化还很少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窦晓茹 《科技信息》2012,(1):590-590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在尊重建筑传统的前提下,有所创新,使我们的建筑在与其周围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独特的本民族地域性和中国特色,这也恰恰就是当代中国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创作时所苦苦思索与默默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倪静 《工程与建设》2010,24(1):39-40,43
中国青年建筑师在错综繁杂的建筑潮流中肩负责任重大,对于建筑的创作也将更为艰辛。困惑固然存在,然而,努力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是最为重要的。在"乐"与"艰辛"并肩的建筑创作之路上,中国青年建筑师会走得更远,会发展得更好,最终会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建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化建设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一些国外建筑事务所也纷纷来中国“抢滩”。中国建筑界的危机在于:尚不能直接主持重点工程,一般是充当配角和合作者;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缺乏综合的科学论证,一些大城市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畸型建筑试验场;不重人居环境,轻经济、适用原则,片面追求新、奇。文章强调,建筑及城市规划与功能、经济、技术、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开放的巨系统,因此要遵循建筑的基本原则,把建筑、地景、城市规划融合为一体,须考虑更多的建筑要素;既要把握全球化趋势,更应注意地区文化、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当代建筑师的基本要素是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自身专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物     
赵萌  华亭 《世界博览》2012,(6):48-50
不可能!这是误传!估计是黑客攻击所为12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消息传回国内,众人一度以为是假消息,并互相转发逗乐。  相似文献   

14.
人物     
不可能!这是误传!估计是黑客攻击所为12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消息传回国内,众人一度以为是假消息,并互相转发逗乐。  相似文献   

15.
刘昕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52-152,154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落实,要求建筑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国建筑形式和特点,以便吸取其精华,繁荣我们的建筑市场的同时也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笔者曾于1997年至2003年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接触了很多东南亚风格的建筑形式,作为一名建筑师,也参与了多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了解国外建筑师的工作模式,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的自我,就是以客观环境制约条件和人文环境背景为基础,探索有个性和特色的建筑形态.从“建筑环境协调、建筑文脉意象”等视角,提出了“顺应协调、对比协调、历史文脉、建筑文脉、自然文脉”等5种在环境中创造建筑特色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7.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已成为世界性热门新课题,不仅带动了国内外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理念的提升,也彰显了工业遗产包涵的历史、技术、社会、艺术和经济等综合价值。作为一个城市历史文脉的见证,工业建筑遗产也蕴藏巨大的文脉价值内涵。文章提出结合城市文脉传承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策略,将对国内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文脉传承发挥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环境科学内容之一,应引起建筑师与用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日本具有十分相似的传统建筑文化。本文对日本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丹下健三、大谷幸夫、安藤忠雄的作品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作品的考察,探讨他们处理现代问题的策略,以供国内建筑界参考。最后指出。在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处理上中国建筑师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朱琦  苏剑鸣 《工程与建设》2010,24(2):180-182
在现今中国建筑市场上中外建筑师激烈竞争的背景下,针对中西方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差异.从建筑市场的导向、开发商给予的外部压力等外部影响因素以及建筑师的专业化程度、自身修养等内部影响因素这两个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针对本土建筑师自身的发展做出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