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丽云 《科学通报》1991,36(2):102-102
目前,远红外光谱和红外光谱方法已成为研究高T_C超导体的声子结构和超导能隙的主要手段之一。掺杂作为物性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Bi-Sr-Ca-Cu-O体系的掺杂可以改善超导性能和消除堆垛层错,使零电阻从20K提高到  相似文献   

2.
Nd_2O_3-BaO-CuO体系的相关系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肃嘉 《科学通报》1989,34(20):1540-1540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中相关系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所必不可少的。因此,人们已经对Ln_2O_3-BaO-CuO(Ln=Y,La,Gd,Ho)体系的相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在Nd_2O_3-BaO-CuO三元系富Cu区部分的相关系之后,对此三元系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有关的Nd_2O_3-CuO二元系相图和有关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3.
皮飞鹏 《科学通报》1995,40(1):30-30
飞秒泵浦探测技术通过研究超导体中光激发的非平衡载流子的瞬态弛豫过程,可以直接测量BCS理论中的电声耦合常数λ.人们已经用这种技术对常规的金属超导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常规超导体中非平衡载流子的弛豫动力学和电声相互作用的信息.高温氧化物超导体问世以来,其超导电性的微观机制仍不甚清楚.最近,对高T_c氧化物超导体的飞秒瞬态谱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是,这些结果并未揭示高T_c超导体中电  相似文献   

4.
曾文生 《科学通报》1992,37(18):1661-1661
一、引言 红外光谱、Raman光谱是研究晶格振动的有力工具。高温超导体出现后,它们很快地被用于此新型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并已取得一些关键性结果,在决定超导机制方面提供了一  相似文献   

5.
周先意 《科学通报》1988,33(18):1384-1384
在最近发现的高温氧化物超导体Sr-La—Cu-O、Ba-La-Cu-O系统中,由电阻-温度关系测量观察到,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随组分x的变化,发生半导体-金属相变。有人认为,发生相变的原因,在于电荷密度波出现能隙。因此,从不同的侧面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中发生半导体-金属相变的起因,以及它与高温超导电性的关联,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韩伯寅 《世界科学》1989,11(3):1-4,23
本文为198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贝特诺兹(J.G.Bednorz)于1988年11月在复旦大学作的学术报告,他着重谈了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过程,并解释了各类氧化物超导体的性质和超导机理。文中指出了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前景和目前存在的困难,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文中最后还对高温超导的最新研究动向作了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YBa_xCu_3O_(7-y)(x=2.0,1.9,1.8)中的磁通钉扎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明虎 《科学通报》1992,37(23):2140-2140
针对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强电应用,通过改善晶粒间的弱连接和增强晶粒内部钉扎强度,提高其临界电流密度J_c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这类超导体的相关长度ζ很短、K值很高,加之存在强烈的各向异性,所以其第二类超导电性行为与传统超导体明显不  相似文献   

8.
罗乐 《科学通报》1990,35(21):1635-1635
一、引言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在强电领域应用的主要障碍为临界电流密度较低,这是由多晶材料晶粒间的弱连接所致。为改善弱连接,人们在减少和净化晶界,以及利用氧化物超导体层状导电特性而改变晶胞微观排列方面,做了大量努力。  相似文献   

9.
辛厚文 《科学通报》1992,37(16):1535-1535
实验上发现,YBa_2Cu_3O_(7-8)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T_c与δ的关系曲线的特点是:随着δ由0→1,T_c降低,且经历了90K和60K的两个台阶。本文利用重正化群和分形理论方法对这一关系曲线进行了计算,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曲线具有相似的特征,基本符合。 本工作基于如下两点:(1)在YBa_2Cu_3O_(7-8)  相似文献   

10.
鲍震雷 《科学通报》1987,32(17):1291-1291
自从1962年,Josephson从理论上预言了电子对隧道效应,并于1963年被实验所证实以来,由于SQUID等约瑟夫孙器件广泛应用的可能性,促使超导薄膜的研究工作蓬勃发展。迄今为止,约瑟夫孙器件所用的超导薄膜材料主要是纯金属和合金,它们的转变温度最高也只有16K左右,所以只能在昂贵的液氦条件下工作。 1975年有人首先研究了具有钙钛矿结构的BaPb_(1-x)Bi_xO_3系氧化物超导体。随后曾尝试用这种复杂氧化物薄膜制作约瑟夫孙器件。可惜这种氧化物的T_c值在13K左右。最  相似文献   

11.
表示谱线轮廓不对称性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啸马 《科学通报》1990,35(23):1805-1805
一、引言 太阳活动现象如耀斑、爆发日珥及环珥系等光谱的共同特征之一就是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它是复杂的太阳活动现象在光谱上的一种反应。产生谱线不对称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物质径向运动和在某些特殊物理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对轮廓不对称的观测研究是太阳活动现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叶式辉等曾用数值方法研究速度和源函数对谱线轮廓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近陈建等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日珥谱线的不对称性,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夏国强 《科学通报》1989,34(24):1862-1862
自从发现不含稀土元素的Bi-系超导电性以来,人们相继地分离出这一系中的纯高温相(110K)和低温相(85K),确定了它们的结构。为获得比较稳定、且易重复的高温相,又做了许多替代Bi的实验,效果最明显的是Pb替代部分Bi,其T_(co)最高者可达108K。后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此基础上,又用少量Sb替代Bi,结果发现零阻转变温度为132K的  相似文献   

13.
靳常青 《科学通报》1991,36(18):1379-1379
自从Bednorz和Muller发现高T_C氧化物超导体以来,已有几种系列含Cu氧化物超导体,如YBaCuO、BiSrCaCuO以及R1BaCaCuO等。这些超导体的正常态的Hall系数和热电动势都表明它们是空穴导电型的超导体。由于它们具有高于液氮温度的超导电性,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这些氧化物超导体是陶瓷,常规方法制备这些材料,其密度低,机械强度差,并且这些多晶超导材料的临界电流往往也不高。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这类材料的  相似文献   

14.
卢仁祥 《科学通报》1979,24(23):1071-1071
一、铜的LPX谱线的辨认 拍摄铜谱线的激光器件及摄谱条件与前文相同,图1、2是用KAP平晶拍摄到的紫铜球靶的x线谱及相应的黑度曲线。因为靶面功率密度约为10~(14)瓦/[厘米]~2,尚不足以激励铜的K系谱线,此处8—13(?)的谱线均属于铜的L系跃迁(在图2中已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其中一些谱线的波长、相应的电子组态及光谱项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5.
许亮 《科学通报》1994,39(20):1845-1845
从1987年以来,人们对高临界温度超导材料作了大量的核磁共振(NMR)测量,主要集中在Y系123相的单晶和磁取向样品上.发现这类超导体不能用传统的Fermi液体物理图象来理解其在正常态的NMR行为,以及在超导态时表现出非常规电声配对机制.由此引出的分析和讨论都对各种理论模型作了实验上的限制.由于Bi系氧化物超导体存在调制结构,在化学均匀性和单相性方面都比Y系差.这样每个晶格位置的化学环境有很大的分布,会引起NMR谱线的增宽.这种材料本征结构上的特点限制了它的NMR研究,特别是Bi系2223相,因为单相样品难于得到,有关这种材料中铜的NMR研究至今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6.
史凡 《科学通报》1989,34(9):662-662
一、引言 Bednorz和Müller在1986年引发的世界范围的超导研究热潮使人类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和Lu)、Bi-Sr-Ca-Cu-O和Tl-Ba-Ca-Cu-O四类高T_6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中价格低廉、无毒害、存在110K高温相但零电阻温度长期难逾100K的Bi系超导体则尤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BiSrCaCuO高温超导体中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谱的温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少阶 《科学通报》1990,35(17):1298-1298
继LaBaCuO和YBacCuO之后,不含稀土的、临界温度高于100K的BiSrCaCuO高温超导体的发现,进一步刺激人们研究高温超导机制的热情和寻求具有更高转变温度新体系的努力。正电子湮没是研究固体电子结构、缺陷和相变的有力工具,已成为研究新型氧化物超导体的最灵敏的实验方法之一。它能提供有关样品电子结构、氧空位的分布和迁移以及  相似文献   

18.
陈晓嘉  许祝安  焦正宽  张其瑞 《科学通报》1997,42(11):1155-1159
和的超导转变温度分别为97,128和135K,是迄今为止具有一层、二层和三层CuO_2平面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最高值。令人感兴趣的是,Hg系超导体对压力非常敏感,当压力P增加到31 GPa时,理想掺杂的HgBa_2Ca_2Cu_3O_8 δ的T_c可达到创纪录高的164 K。研究表明体系在整个掺杂范围表现出超导性质,T_c与CuO_2平面内的空穴浓度(n_H)之间存在着倒抛物线的依赖关系。而且,初始压力系数随氧含量(δ)而变化,并且在过掺杂区也保持正值。这些结果暗示了在常压下通过元素替代或电荷转移以施加“内压力”获得同样高T_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刘会洲 《科学通报》1988,33(17):1313-1313
最近,在Y—Ba—Cu—O体系中得到了高T_c(>90K)的超导体。随之人们的兴趣集中到用现代技术来揭示超导的机理。红外光谱法对于研究这类氧化物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生成机理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Stavola:Cava和Rietman已报道了La—Sr—Cu—O体系在  相似文献   

20.
杨沛然 《科学通报》1987,32(13):976-976
一、引言 最近一段时间,氧化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新的临界温度记录接连出现。本文报道我们用“持续电流法”测得的钡钇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电阻率上限和临界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