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论我国学制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德仁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1):80-82
我国的学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路上节节有关卡,示学之路崎岖坎坷,应予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1.打通我国目前学制,改单轨制为多轨制,实现条条大路通大学;2.增加高考次数;3.允许各高校单独命题招生;4.鼓励高校招收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低分学生。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中期北京城市综合减灾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兼论发展北京城市紧急救援产业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磊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6):77-80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同时又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和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古都,也是有着一千多万人口的综合性特大城市.北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是将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本文认为,国际社会的现代化城市标准中的防灾减灾应成为重要指标及尺度.为此本文从北京城市的现状及未来灾害趋势分析入手,大胆地探索了21世纪初中期北京城市综合减灾一系列战略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发展紧急救援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科研在全国科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科研评价导向、协作机制、科研经费管理、大学功能与创新文化等方面存在不利于科研质量提升的问题。本文分析提出了为实现高校科技创新而应当采取的科研体制改革对策,主要包括:明晰高校新的功能定位;改进科研评价体系;加强高校内外的资源互补性合作;建立科研项目间接经费补偿机制;培育大学精神与创新文化。 相似文献
5.
蒋新松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7,19(2):11-20
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们认识上的影响,讲座了信息时代对生产、对统一的世界市场、对社会的影响。列举了世界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的特征。讨论了世界生产的形成和发展,市场竞争的三准则,市场竞争的各个历史阶段及全球化敏捷制造体系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了二十一世纪制造业面临的形势。详细地讨论了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问题:1.产品问题;2.企业结构不合理;3.管理问题;4.质量问题;5.工艺手段和装备落后;6.历史包袱沉重等。提出了利用世界全球化生产体系发展的大好形势的三条对策:1.利用敏捷制造原理对企业进行重组;2.加速产品设计队伍的重建,增强新产品的设计能力;3.利用现代化手段实现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中国科学(E辑)》2009,39(5):830-839
在当今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相当多的中国城市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持续编制、修编和实施,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环境、街廓肌理乃至社会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所有这些都直接发生在某一城市尺度、甚至是发生在某一城市的大尺度空间形态上.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构成、演进和外显表征的描述和分析,尝试建构城市形态影响要素模型,进而讨论与形态密切相关的城市用地属性及保护、调整和开发潜力.同时,基于城市设计参与良好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和建设管理的专业特征,提出针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量化评析技术方法,从而为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8.
山东半岛城市群处于城市化中期,内部城市联系日益密切,城市经济综合实力、联系距离是影响城市流产生的原因.采用因子分析测度城市经济综合实力,通过赋权重求得相对距离矩阵,并引入城市流公式计算各城市间的城市流,得出胶济铁路沿线城市城市流大,而刚刚加入半岛城市群的日照、东营城市流较小,且以外向流出为主,基于原因分析提出中心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现代化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指标,也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识.本文对城市建设现代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逐层剖析城市建设的状况与特征,建立城市建设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建规划控制、城建设施水平、城建综合管理、城建资金人员4个角度评价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并在城市研究尺度链中选择江苏省域尺度作为研究层次,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进而向可操作、可调控的发展方向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在综述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现状的基础上,从收运设施规划、收运调度以及收运路线优化等三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收运系统优化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研究成果,指出了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实际应用性,并提出了建立中转站规划-调度一体化优化模型和在规划基础上的优化路线的优化模型的整体研究框架,为我国大城市和人口密集背景下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的研究及完善提出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从离散动力系统的角度建立动态价格振荡系统模型。描述了中间产品价格振荡的动态过程,利用系统动力学中不动点的稳定性理论,给出了价格振荡系统收敛的一般性条件。并结合具体例子对最优产量反应函数为线性和非线性的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振荡过程的收敛性,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链能通过价格振荡过程达到均衡,并实现供应链总体利益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科技创新形势,对西部地区,特别是陕西、四川、重庆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重点研究,通过对比指出西部科技创新中所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西部地区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向传三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6,28(4):96-101
南水北调西线二期工程拟从雅砻江干流调水50亿m3。本文讨论了调水工程与调水河流水利水电开发的关系,提出了调水工程与流城生态经济社会实现战略协同的理念。具体分析了:雅砻江引水枢纽建设与雅砻江上游水电开发相结合的问题,引水枢纽以下河段的生态安全在水电开发的同时而化解的问题,与调水工程移民基地建设相关联的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建议统一规划南水北调西线二期工程和雅砻江上游水利水电及流域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4.
创新驿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圆力的增强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基于该平台的定价策略的缺失已经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快速发展。本文结合我国创新驿站处于运行初期的特征,运用新型产业组织形式理论——双边市场理论,构建了平台两端市场规模最大化的模型,对我国创新驿站运行初期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驿站初期收取的价格受到客户加入平台的初始效用、各行业的转化水平、平台吸引双方加入的成本、交叉网络外部性和政府在运行初期投入的影响。对创新驿站定价的研究有利于创新驿站的高效运行,同时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经济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黄腊溪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丰水期的实际情况和实测数据建立了一维水质模型。测试结果表明,8月CODcr、TN和9月TN已超过地表水Ⅲ类水质目标。结合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得知:8月上中旬污染物中CODcr和TN各需要削减408.25t·a^-1和2.52t·a^-1的入河量,而9月则应削减110.92t·a^-1的TN入河量才能满足当地饮用水水源地标准。最后针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提出相应的水环境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分利用效率--未来农业研究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随着生物节水研究的深入发展,让每一滴生产出更多的食物,水分利用效率是未来农业研究的关键问题。抗旱、节水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是不同的,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的研究尺度和层次。不同降水量和水资源地区的抗旱、节水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不同的研究重点和不同的节水农业发展方向。从被动的耐旱性研究到主动的抗旱性研究再到节水研究,在未来必将转向水分高效利用研究。小麦高产育种进化中其水分利用效率有递增的趋势,作物抗旱耐旱育种要转向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是势在必行的,因为高水分利用效率育种,可以将抗旱性和丰产性统一于一体。增施肥料是提高大面积中低产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今后应该继续受到全面重视。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措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对策和工程技术,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0~2006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统计数据,采用SCP范式对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讨论。结果显示: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较小、研发投入低;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却较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实验成本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文中在分析卫星遥感测深机理的基础上,利用SVCHR-1024高光谱成像仪确定了可见光反演水深的最佳波段,通过对HJ星CCD数据各波段反射率、波段比值组合对水体、水深的敏感性分析,建立了适合于乌苏里江的单波段对数水深反演模型,从而快速获取乌苏里江河道地形信息,并探测了河道深泓线,整体精度达到80%以上.遥感反演水深可快速探测河道深泓线的方法,为乌苏里江河势演变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