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自从制造商将纳米材料用于工业生产和商品制造以来,就有人一直关注这些材料对人类健康或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这些担忧催生了围绕美国"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NI)"展开研究的纳米技术协会出台了一项研究战略,以评估有关这种新技术对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     
江桂斌 《科学通报》2009,54(23):3589-3589
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技术之一, 纳米技术将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和流动性强等特点, 被成功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测定、去除和降解等, 为解决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等技术难题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然而, 纳米材料将随着其广泛应用而释放到环境中, 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健康问题. 2003年4月以来, Nature和Science等杂志发表了多篇文章, 提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生物和环境安全性问题. 美国环境保护局(EPA)于2007年就纳米技术的环境问题发表了《纳米技术白皮书》, 指出不仅要研究纳米技术的环境应用, 还要关注纳米材料自身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所带来的直接负面效应, 以及纳米材料对环境中共存的污染物的暴露、迁移和转化等环境过程和毒性效应的影响, 科学评价纳米材料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国家纳米技术倡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月2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了国家纳米技术倡仪(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并在2001年财政年度增加科技支出26亿美元,其中5亿给NNI。那么,纳米技术是什么?为何克林顿要把它作为单项专列的特别重大的项目? 什么是纳米技术 纳米(nanometer,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 10-9米(10亿分之一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2000年1月21日,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在加州理工学院正式宣布推出国家纳米技术计划(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该计划被克林顿视为联邦政府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第一优先计划,并在2000年的投资基础上使NNI计划在2001年的预算接近5亿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5.
纳米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和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电洪  王孝平 《科学通报》2011,56(2):131-134
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技术产品的逐步进入市场, 引起了人们就使用纳米产品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环境产生影响的特别关注, 这也是目前伦理学所关心的问题. 标准化不仅在消除贸易障碍、促进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 对于保障身体健康、生命和环境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健康、安全和环境的标准化进程. 认为上述工作将促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纳米伦理问题上的交流与沟通, 以期共同解决纳米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覆盖着源自工程学、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的面广而多样的精密器具系列。这些精密器具尤以用于靶向输送抗癌药物和成像反差对照试剂的纳米导向器具为,其中纳米线圈(nanowires)和纳米悬臂(nanocantilever)系列正处于优先开发状态,以期用于从生物体的各种体液中早期检测癌前病变和恶变病灶,最终为攻克癌症在技术上提供关键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纳米技术持续、健康的发展要求我们了解纳米材料的安全性。2004年以来,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和安全性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并受到政府、学界、企业和社会公众等的广泛关注。文中叙述了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估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重点讨论了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包括纳米产品、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等,同时简单讨论了纳米标准化、纳米技术风险管理和纳米伦理研究与纳米安全性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纳米压印(nanoimprint)这个词汇从1995年发明到现在,目前还并未被大多数学者和人们所认识。让我们来解读一下纳米压印。纳米,已经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随着纳米技术的大量应用,纳米领域向我们敞开了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拜电视宣传所赐,越来越多人知道我们使用的电脑里Intel双核CPU采用的芯片是“45纳米技术”.这个技术就是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迈向21世纪的纳米科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在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中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这些领域包括单原子操纵与原子搬迁技术、纳米电子学与纳米电子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摩擦学、微米/纳米技术、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材料科学,其中又着重介绍了原子团簇科学和纳米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及国防现代化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欧洲科学基金会(ESF)公布报告,建议扶植和促进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3.用纳米技术修复神经损伤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在脑损伤的老鼠中发现了一种修复视觉的方法——采用纳米技术以刺激受损神经细胞的生长。科学家宣称;这项技术也有望用于恢复因中风、脑损伤和脊椎损伤而受影响的语言、听力、视力以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刘锦淮  孟凡利 《自然杂志》2008,30(4):211-215
纳米技术发展到今天,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我们是否忽略了对纳米技术本身安全性的研究呢?它的发展会不会给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呢?这是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新课题,纳米检测技术的发展是解决这个疑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纳米技术会置世界于险境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年年底,英国皇家环境污染专门委员会(The Royal Commission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简称RCEP)公布了一份关于纳米材料可能导致未来出现问题的报告。在全面分析纳米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该报告描述了由微小物质构成的纳米材料,诸如用小于常规微型技术1000倍的工艺生产的计算机硅芯片等产品。为了测定一些材料和装置的规格,不妨以人的头发直径约80000纳米为衡量标尺。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05,(9):8-8
一提到纳米技术,我们总是首先会想到诸如不怕油污的新型服装材料、耐磨损的手表表面等“外在”的新事物。但你有没有想到,纳米技术将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针对人人谈之色变的癌症,纳米技术将从早期预防、初期侦测、准确定位、直接投药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的治疗方案。美国科学家甚至预言:要在2015年消除癌症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死亡。  相似文献   

15.
几个月前,密歇根大学生物纳米技术中心的一群科学家来到了美国陆军犹他州的德格韦试验场。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演示“纳米炸弹”(nano-bomb)的威力。这些弹药可不是什么庞然大物,而是分子大小的颗粒,其粗细约为针头的5000分之一,它能摧毁人类的众多微生物敌人,包括含有致命的生物战病毒──炭疽的孢子。 军方对纳米炸弹显然产生了兴趣。在试验中,这种设备的成功率竟然高达100%,证明作为一种抵御炭疽攻击的潜在武器,它同样具有惊人的民用价值。例如,研究人员只要调整炸弹中溶剂、清洁剂与水的比率,就可以为炸…  相似文献   

16.
石磊 《世界科学》2009,(9):44-46
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被普遍看好,尽管许多有志于这项前沿性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得到了培训或工作机会;然而,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对此,《自然》杂志驻波特兰记者弗吉尼亚·格温(Virginia Gewin)从机构招聘和大学调整学科设置等方面,对纳米医学这一发展前景广阔的领域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7.
张立德 《自然杂志》2008,30(2):67-73
这篇论文介绍了环境纳米科技的科学内涵和研究趋势,讨论了环境中纳米尺度的污染物和人工纳米材料之间的区别,指出了环境中现存的污染物来自于自然界自身的活动和人类的活动,这些污染物在地球上已存在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人工纳米材料只有3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带来环境安全的事故。但是,为了指导纳米材料的正确应用,研究纳米材料的负面效应十分必要,其目的是在应用纳米材料时,避免和减少可能对环境安全带来的风险。在这篇综述论文中,还特别强调了纳米技术为治理、修复和探测纳米尺度污染物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布里斯托尔大学兽医学院的研究发现,小时候生长在一个复杂的农场环境里的人,他(她)的调节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会增加,这些细胞会削弱免疫反应。在学校研究感染和免疫兽医科学的博士兼副研究员玛丽·刘易斯博士说:“许多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农场成长的环境对降低过敏性疾病发展的可能性有一定联系。然而.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论证发病的直接因果关系:是农场环境能有效防止过敏,还是容易过敏的人群不住在农场?”  相似文献   

19.
一纳米相当于十亿分之一米。在这样小的尺度上对物质和材料进行研究和处理的技术被称为纳米技术。纳米技术不仅仅是尺度上的缩小,当材料尺度进入100纳米以内时,其物理、化学特性将发生重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是现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纳米科技最显著的特  相似文献   

20.
张田勘 《世界科学》2000,(12):34-35
“向荒山要粮,向大海要地”是我们人类长期以来豪迈的改造自然和环境的思维和做法,人的这种要求和做法似乎是天经地义和合情合理的,因为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和穿衣问题,而且还要让人们生活得更好更舒服更现代更文明。改造环境的另一个动力当然便是人与生俱来的探索自然、认识万事万物机理的本性,所以今天才有了基因工程、克隆动物(克隆人也不会遥远)、纳米技术、计算机等不断发展的高科技,发展的理由即是让环境适应人,比如基因工程生产转基因食物就是为了解决全球人口的吃饭问题和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据此自然便根据人的意志被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