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适应企业迅速发展的需求,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锻造一支爱岗敬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行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教育,一方面学生在学校边学边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帮助他们完成学业、能够达到就业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在企业"工学结合"促进专业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一面提高素质,一面熟练掌握技术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董德明 《科技信息》2009,(29):I0299-I0300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突破。将“工”与“学”,“校”与“企”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本文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践。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三个阶段,工学结合的三种形式及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3.
曾力  陈玉同  张磊奇 《科技信息》2009,(19):213-213
2005年9月,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与河源假日酒店开展了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近三年的实践和探索证明,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精神。从教学角度来说,实习,实训的有效开展,是适应新形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行之有效的实习、实训可以巩固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有效的管理好实习生,要花很大一番心思和功夫。根据本人在酒店多次作为带队指导老师的经验,浅谈一下本人对有效实习生管理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发展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道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建立,要依托产学结合教育的优势,紧跟行业的发展,突出能力教育,创新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专业特色。本文对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甘肃科技纵横》2011,40(4):160-161,165
工学交替是高职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工学交替的实质就是一种半工半读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学习期和工作期,工作期的成绩可以抵扣学分,同时学生可通过工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工学结合实证研究,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工作规则。  相似文献   

6.
以滨州职业学院家纺学院服装专业实施"半工半读"为背景,通过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进行的实践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南樱 《科技信息》2007,(9):189-190
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数字逻辑”教学难的问题,将计算机硬件结构与“数字逻辑”教学相结合,介绍了一种结合EDA技术进行“数字逻辑”教学的教学方法。将EDA技术引入课堂演示教学中,随堂验证数字逻辑电路的功能,培养学生理解电路的能力和引导学生应用EDA工具完成“数字逻辑”实验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深入了解企业的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和岗位需求,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采用“工学结合、岗位导向、团队意识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岗位职责、岗位技能和团队意识,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9.
“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工学结合最大的特点是使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上岗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主的模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童俊 《科技信息》2009,(14):181-181
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它是现代职业教育提倡将教育制度和劳动制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学习制度,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类专业“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双能型”职教师资及应用型“现场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提出了基于分型培养模式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模块”教学内容构建方法,阐述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学实践证明,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发展的迫切需求,阐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背景、内涵及意义,并从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机制,提出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实现了依托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校企联盟,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在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运用,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凸显专业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李欢  王方 《科技信息》2012,(36):463-464
三本院校是最近几年以“新型模式”创立起来的“普通本科高校”,改变了传统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具备“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基础上,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如何实现具备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学结合”是学科发展必由之路。目前,“工学结合”是三本院校中探索出来的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这种培养模式在三本院校中认真落实的还不多见,因此,如何改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本教育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当前三本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对象进行三本学校特殊性研究,以分析三本院校教学的内在规律为主线,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4.
宋波 《科技信息》2010,(29):35-36
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必须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财会专业受职业敏感性以及岗位容量小的约束,开展工学结合存在一定难度。本文针对财会专业特点提出了“点线面相结合,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创新模式,并就工学结合活动的评价机制、教学环境、保障和激励措施进行了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体现的是“重应用、重技术、重技能、重现场”的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要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为主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宗旨;课程模式采用工学结合;建立学分制,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编写与课程模式相匹配的教材。  相似文献   

16.
周虹 《科技咨询导报》2014,(31):149-150
计算机的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计算机专业群将专业培养要求与相关职业标准结合。利用职业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采取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教学计划体现工学结合,将工学结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素能并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专业课程体系,在进行企业课堂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高职英语教学整体思路、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单元设计等方面,阐述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英语教学设计,怎样体现“教”、“学”、“做”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培养,以便进一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目标围绕能力目标,并为能力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王娜玲 《科技信息》2009,(22):35-36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核心理念。文章在提出营销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的概念的基础上,从高职教育目标、学生就业、学校管理、师资队伍、企业需求等方面阐述了在高职营销专业教育中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结合河南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导师制”试点和应用型大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需求,该文首先给出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及能力定位,在该专业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专业导师”应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分级指导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萍 《科技信息》2013,(4):286-287
传统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职业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知能力,采用项目教学,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利用学校、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经验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