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地区泥炭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草本泥炭、泥炭藓泥炭和草本-木本泥炭中微量的储存量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了泥炭形成的地域特点和泥炭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出了泥炭类型、物质组成和理化特性是影响泥炭中微量元素的主要因素,测试结果表明,泥炭中微量元素含量为陆相沉积泥炭小于海相沉积泥炭;泥炭藓泥炭低于草本泥炭和木本-草本泥炭。  相似文献   

2.
泥炭是死亡沼泽植物的残体不能完全分解掉而逐渐积聚形成的。干泥炭由以下几种物质组成:(1)未分解的植物残体;(2)植物组织分解后丧失了细胞结构的黑色无定形物质——腐植物质;(3)矿物质。所以泥炭是一种化学上不均一的非常复杂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成炭植物腐殖化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测定了泥炭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有机碳、氮和有机质的碱提取物含量及其光密度的变化,分析了年生物周期内各种为植物的腐殖化速率,9个月的腐殖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碳和氮的含量相对提高,碳氮比减小,在野外条件下,成炭植物的腐殖化强度高于在实验条件下;在年生物期内,除泥炭藓变化不明显外,芦苇、棉花莎草、赤杨和落叶松等都有腐殖质初级产的的生成 。  相似文献   

4.
泥炭植物残体分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验室条件和野外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的分解速率,探讨了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水分50%,温度为30℃,弱碱性的实验条件下,泥炭植物残体分解得最快;不同的植物残体分解速度不同,灰藓分解得最快,其次是芦苇,针叶松,赤杨和棉花莎草,泥炭藓残体分解得最慢。  相似文献   

5.
敦化泥炭矿物质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敦化大桥和哈尔巴岭两个泥炭剖面,在实验室测定了泥炭矿物质组成及其剖面变化情况,并与吉林省东部其他泥炭剖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泥炭灰分含量远远低于同一剖面其下部矿质土的灰分含量;同一地区、同一成炭植物类型,因成矿类型不同,灰分含量有差异;与其他地区泥炭相比,敦化泥炭属于中等偏低灰分泥炭;灰成分中Na2O含量偏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泥炭藓泥炭特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中国东北小兴安岭汤洪岭和白俄罗斯别列金自然保护区的道莫日契科泥炭藓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泥炭剖面特征的分析以及泥炭灰分,pH、分解度、碳、氮及C/N等基本性质的对比,探讨和分析了两地区泥炭藓泥炭理化性质的差异和主要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东北地区泥炭藓泥炭矿层较薄,泥炭储量少的特点,提出对泥炭藓泥炭沼泽进行重点保护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泥炭的主要工艺性质和组成。介绍了国内外(特别是国外近年来)开展泥炭综合利用的概况,指出了泥炭在农业、饲养业、环境保护、能源、化学、建筑、医药、钢铁等工业上具有广阔的利用途径。本文提出了对开展我国泥炭综合利用的一些参考意见,主要的建议是:开展气化和发电使泥炭变为洁净能源的研究,继续加强泥炭腐肥、泥炭基饲料、泥炭腐植酸类物质的某些工业利用(蓄电池极板膨胀剂、水泥早强减水剂、医药、煤球粘结剂)的研究,开展抽提泥炭蜡的研究和试用,当前重点放在废水和废气治理的环保方面的研究和试用等。  相似文献   

8.
泥炭是由于植物残体积累大于微生物分解量的结果,两者都与水热条件有密切关系,是特殊水热条件组合长期持续的产物.作者对中国亚热带、热带地区6省(市)9个观测点进行了46次野外定点观测工作,通过大量实测数据,探明泥炭累积与植物生长、微生物分解与气候、地表水、酸碱环境的关系、初步进行了地表积水环境的大气湿度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的研究.证明大气湿度影响水中的溶解氧,溶解氧影响到微生物分解,从而制约泥炭的累积,探讨了环境中草本植物分解与水热条件和微生物区系的相关性,揭示了亚热带草本泥炭形成的生物-环境机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位泥炭形成时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泥炭藓植物残体为主的高位泥炭,是古气候研究的重要佐证。其形成与湿润气候期密切相关。利用^14C测年及古气候研究的有关结果,对中国东北与白俄罗斯高位泥炭的形成特点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划分出几个重要的形成时期和阶段;探讨了它与全气候期以及几次重要气候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果胶是植物中一种复杂的酸性分支多糖,降解可产生果胶寡糖.研究表明,不同的果胶来源和提取方法对果胶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功能有不同的影响;处理方法和条件不同,果胶降解的产物及功能也会大不相同.果胶及其寡糖的研究是膳食纤维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成果日新月异.因此,就果胶的来源、分离提取、理化性质以及果胶寡糖的制备和功能特性等进行综述,着重论述果胶及其寡糖的功能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混合风沙土中添加泥炭、无机化肥后,分别加入不同比例的液体泥炭腐殖酸钠,通过盆栽试验,考察风沙土上白菜的生长高度和生物量(鲜重和干重).结果表明,与含10%泥炭(质量比)、施入无机化肥尿素和生物质保水剂作为底肥的对照比较,液体腐殖酸类物质的施入浓度不同,白菜的生长状况有区别,其中在0.03%的施入条件下白菜的生长高度和生物量最好,施入0.01%的次之;最差的是0.05%,不如未加液体肥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的提取工艺、理化性质、淀粉糊的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块根块茎类植物淀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其在食品行业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北部天湖山泥炭沉积记录的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等多种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在可靠14C测年技术的支持下,恢复了福建北部天湖山近10cal kyr BP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变过程.结果发现,泥炭有机含量和腐殖化度敏感地记录了研究区古气候变化信息,其低值指示气候相对暖湿,高值指示气候相对冷干.约10~4cal kyr BP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高,指示气候暖湿,是该区域水热组合状况最好;4cal kyr BP以来泥炭有机质含量和腐殖化度较低,指示气候相对干冷.细分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阶段有待于测年精度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阐述了以泥炭属性为依据,选择对工农业有重要意义的灰分和分解度两个指标,将我国泥炭分为三级九组,并对其主要泥炭类型进行了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群落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常绿阔叶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一.9 600 m2样地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258种,其中种子植物228种,隶属于87科156属,植物的科属组成丰富.群落内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与泛热带植物区系成分比例明显大于温带与泛温带区系成分,具热带亚热带性质.群落中,中小型革质、全缘、单叶、常绿、木本、高位芽植物是决定其外貌主要因素.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2个乔木亚层、1~2个灌木亚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较为丰富.通过不同区域常绿阔叶林的比较,无论区系组成与成分还是群落外貌和结构均体现了中亚热带南缘常绿阔叶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秦巴山区是全国坡耕地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针对当地的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结合当地中药产业,选取了乔木类、灌木类、草本类共6种药用植物作为植物篱物种,通过对土坎土壤营养成分、土壤理化性状及对梯地小气候的影响三个方面的测定及分析,探求其在秦巴山区水土流失防治中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一、植物篱成活率高,能控制耕作面的营养成分流失,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二、植物篱能改善其梯地内的小气候,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韩海涛  邹继军 《科技信息》2012,(17):488-489
褐煤是泥炭成岩作用后的产物,是煤化度最低的矿产煤,其特点是水分大、孔隙度大、挥发分高、不粘结、热值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植酸。褐煤中灰分较高,一般都在15-30%之间;全水含量高,一般在30-45%之间;发热量较低,一般在3000kcal/kg左右。无论作为动力原料还是气化原料,都必须进行提质加工。提高褐煤热值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干燥脱水。褐煤脱水提质后,其成分和性质更趋近于烟煤,将更有利于运输和贮存。  相似文献   

18.
蚊香新配方     
蚊香系用除蚊成分、支燃体、香料、色素、防霉剂和粘结剂等配制而成。现今市售蚊香的支燃体多为木粉以及提取除虫菊酯后的植物残体粉末等,采用这类支燃体的蚊香烟量大,刺激性强;不同木粉支燃时间差异大,以致同批量蚊香质量会出现差异;原料受资源制约,难保稳定供应;成本高;蚊香色调暗淡等。 本文作者发现,以桔子皮粉末取代木粉能取得意外的效果。这种原料来源充足。其燃烧性质,只要干燥程度相近便差异无几。将其用作蚊香支燃体,异臭、刺  相似文献   

19.
我校泥炭沼泽研究室建于1960年12月,1980年得到教育部的正式批准。研究室现有科技人员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和助研5人。研究室主任柴岫教授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泥炭专业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泥炭学会理事长,还任《海洋湖沼科学》、《地理科学》编委等职。研究室设有情报资料室、孢粉分析及植物残体鉴定实验室、14C 年代测定实验室和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杀虫剂,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作用的活性物质。植物源杀虫剂的有效成分是植物体组成成分,必然具有植物成分的性质规律。从进化的角度看,某种植物与相应的有害生物种类相互制约、彼此依存、协同进化,可能已有亿万年历史。在利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储粮害虫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植物源杀虫剂的优缺点、有效成分和毒杀机理,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