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在经过了早期的作者中心批评与近代作品/文本批评的此起彼伏后,当代文论又经历了接受/反应批评的崛起与衰落,从而使文学批评思想完成了一个大轮回。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简单的历史循环,而表明了文学作品的意义的超越性,也对作为一种实践诗学的文学批评提出了"综合"要求。因而对作为一种现代批评学说的阅读理论进行认真总结,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当代批评实践,进一步完善批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学评论家、学者王建中先生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批评理念,宽阔而富有特色的批评视野,以及贴切、平实、和谐的批评风格等方面,确立了"建中文论""学院派"文学批评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其文学批评虽然总体上属于传统的学院派批评,即基本上以社会历史—审美批评为主要方法,但他的批评理念和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而动,始终以文本为对象主体,适时地接受和吸纳新思潮、新方法,努力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建立文学批评的有效性。显示出一个资深批评家、学者历经几十年所建构的丰富的批评空间和所彰显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文学接受分之为社会接受与个人接受两个层次,个人接受受社会接受的影响和制约。文学批评者起着社会接受代言人的作用,他们的立场观点、思维方法、表达技巧无不深深地作用于个人接受者,具有着欣赏导向的功力。而文学批评本身,就其批评主体对批评客体所持的思维方位或思维角度来说,即可分为无我思维与有我思维;宏观思维、中观思维、微观思维等不同形式。无我思维是思维主体力求避免自己的意识介入思维客体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完全置身于批评客体之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反馅”,尽量详细地把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印象阐释出来,以图对其社会的、历史的、美学的价值作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也逐渐兴盛起来。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素之一也随之变得多样化。这些批评模式除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比较批评、审美批评、伦理道德批评,还有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批评方法,如心理批评、推理批评、文化批评和语言学批评等批评方法,这些新批评方法的出现,不仅对文学自觉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也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视角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以刘勰《文心雕龙》为例,分析了六朝文论在批评态度与批评方法两方面与当下文学批评的不同,指出运用六朝文论进行作家作品评论对于当下文学批评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以降,中国传统的本土化文学批评理论被流派纷呈的西方批评理论所遮蔽与压抑,因而舶自西方的理论在文学批评理论界占据主导之势。然而,边缘化的本土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并未彻底隐匿,其内在的血脉在现代仍在不断流通与递承。意境论批评及感悟式批评即是这一承继的表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 ,新兴的文化批评逐渐受到文学批评界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文化批评形成的内外因、综合多种批评方法的理论基础以及拯救人文精神、促进文化整合的现实意义三方面去阐明它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从而说明文化批评作为一个更广阔的批评空间是文学批评发展的一种合理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下我国的文学批评领域精神缺失、乱象纷呈。批评者迷失了应有的身份与职责,在功利目的驱使下,批评标准日益模糊。对创作和接受的精神超越与引领能力严重不足,建构弘扬正面价值的能力缺失。导致文学接受日趋媚俗并反过来影响创作,陷入恶性循环。文艺批评标准的理解偏差和对文艺的载道功能的认知偏至是造成当下批评精神缺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曹丕《典论·论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批评专论 ,开启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自觉的先河。笔者有感于目前对其论述不详 ,本文拟从文学批评意识、批评标准、批评方法、批评态度等方面进行探讨寻绎 ,以期证明《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以及对当代文艺理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面对市场化的冲击不断走向边缘,它不再担当起时代变革的号角,文学批评的文化反思被商业利润与物质欲望所侵蚀。当前,文学批评的文化地位进一步"边缘化,"文学观念也更为分化,批评家们各执一词,无法形成批评的合力。由此,导致批评的社会效应不断弱化。文学批评已蜕化为世俗化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11.
《简·爱》的几个汉译本的序言运用现实主义的批评方法,对作品的人格力量、社会意义及宗教进行了评价,而且70余年来观点具有内在的连贯性。中国“文以载道”的文化传统和现实主义的文学批评方法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对《简·爱》的接受,其接受是一个文化过滤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序对《简·爱》的接受起着相当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批评存在的趋于平庸、品位不高乃至失语失范的滑坡现象,期待着批评本身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当代化视野的背景上对学批评进行本体追问,阐明批评的一般化存在,并揭示批评本体的主要内蕴关系,将有助于探讨学批评对于当今社会、当代化及公民个人的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长之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的一系列文学批评文本最大的特色就是强烈的整算意识。这种整体意识表现在两个层面:就对文本的解读来说,他以作家的情感、精神因素作为桥梁和中介,既发掘作家创作的外部因素:又深入于作品的内部世界,探寻其中的联系,显现了别具一格的批评理路;就批评家的批评指归来说,他又遵循“文化——文艺——教化”的宏阔思路,希冀文学批评能够起到教化人心、振奋民气的作用。这种整体意识表明,李长之决不是一个仅仅就文论文的批评家,文学批评在他的心目中有着更加宏阔广大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的学术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克卢汉一生拿了5个学位,这给他打下了博大精深的基础,使他能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学术转向。从2 0世纪40年代起,他从文学批评转向社会批评、从文学转向传播学、从单一学科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到2 0世纪60年代后期,其声誉达到顶峰。他的学术转向经历了3个高峰:《机器新娘》(195 1)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广告的文化批评专著;《谷登堡星汉》(1962 )研究印刷术,是整个西方历史的重新表述;《理解媒介》(1964 )研究电子人,成为不朽的传世经典。这些转向使他成就为2 0世纪最副盛名的媒介理论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神话原型批评由西学东渐到生根本土,经历了从弗莱理论向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延伸与转化。其倡导者和实践者大都具有明确的学科建构意识,他们力图借助人类学观念来促成国学的更新,以实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现代转型为终极目的,其价值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的范畴。从神话原型批评迈向文学人类学研究,为西方理论“旅行”中国提供了一个极有研究价值的实例。  相似文献   

16.
从《小说琐征》到《管锥编》,贯穿着钱钟书始终如一的立足文本、矢志创新、连类打通等批评旨趣与理念,但也呈现出些许嬗变:由早年纯文学范围内“零星随感”式的“谈文论艺”,逐渐上升到了对人类文化“圆照周览”式的整体反思与批判,兼融文学与文化;由专注于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逐渐重视对外部规律的研究,兼顾审美与人生;由对批评理论的相对轻视转为重视,兼及实践与理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者考德威尔、雷蒙·威廉斯、特里·伊格尔顿在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现实文化政治的对话性原则和批判性立场,他们重视马克思主义的人文资源,强调文学批评介入现实的能力,深化了传统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形态。他们的学术理论观念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批评重要的理论资源,同时,他们面临的困境又为我们提出了严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艺民俗批评以文艺人学观和文化民俗基因理论为基准,探讨文艺批评术语形成、批评空间构建、批评原理阐释和具体文艺批评实践等各个环节所受到的民俗沾溉。从有形物质民俗生活相、无形心意民俗生活相和行为社会民俗生活相等方面对贺拉斯《诗艺》的民俗予以梳理,可以生动展示其贵妍多姿的文艺民俗图。这些民俗意蕴的生成。取决于贺拉斯对其文艺民俗的文学批评观念表达。他不仅首次确立了“合式”、“合理”和“寓教于乐”的文学批评范式,还根据民俗承栽的民俗事理、民俗情趣与其批评观点之间的意义关联来随“俗”赋意:采掇民俗事理以直赋其意;化撷民俗理趣以类比推演;指摘民俗“馊”弊以皈依正意;激活民俗意象以转深其意。  相似文献   

19.
从传世文献《诗经》与出土的铜器铭文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批评思想实际滥觞于西周初期的周王室。在西周初期的文化及文学实践活动中,周王室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与范畴,并对周初之后的先秦文学批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伍联群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26-30,34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其生活于蜀地的九年时间里,形成了他成熟的文论思想和主张。他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论中的“文道论”、“文气说”,从其自身的创作实践出发,主张文学创作应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吸取素材。我们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对陆游的文论进行了论说和评析,指出其对传统文论的反思和改进。陆游的文论充满了积极的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对于现代文艺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