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行为学评价观察不同脊髓损伤节段选择的特点及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不同脊髓损伤节段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观察1d、3d、5d、7d、14d、21d和28d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通过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观察显示,脊髓损伤组(T8、T9、T10)大鼠相比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1),整体趋势随时间呈现跳跃式变化。BBB评分结果显示,第5d开始,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8组(P0.05),第7d到21d,T10组的评分值明显高于T8组(P0.01),第14d和21d,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9组(P0.05),在第28d,T10组评分相比T8组和T9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斜板实验结果显示,第5d到28d,T10组的评分值高于T8组(P0.05)。第5d到14d,T10组评分值高于T9组(P0.05),而第21d和28d,T10组的评分值相比T9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评分值标准化为百分制后进行横向比较,假手术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脊髓损伤组大鼠两种评分值之间的差异较大,在术后1d、3d、28d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第7d、14d可观察到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通过BBB评分和斜板试验发现,T10组实验结果所反映的组间差异在术后各时间点较T8、T9差异更加显著,跨度更大,在实验过程中更有利于观察其变化,在损伤后第5d到第21d尤为明显,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选择T10损伤节段要优于T8和T9损伤节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探讨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自然变化规律。方法制作脊髓压迫损伤模型,Brdu腹腔注射标记神经前体细胞,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eence)检测大鼠脊髓Brdu、GFAP、MBP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1)正常组可观察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Brdu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并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21天时仍高水平表达。2)正常组可见少量Brdu/GFAP和Brdu/MBP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Brdu/GFAP,Brdu/MBP双标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的数量在第7天达到最大值,我们认为,一周内可能是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的关键时期。此外,新生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大量增殖,并与神经前体细胞的迁移、后肢功能恢复表现出一定的同步性,提示新生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制备大鼠T10脊髓半横断动物模型,模拟脊髓损伤,研究其病理生理变化,为研究急性脊髓损伤的机制及治疗提供基础。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脊髓损伤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脊髓损伤组咬除棘突及相应椎板,横向半切断T10脊髓,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3、5、7、14、21、28 d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同时于术后7、14、21、28 d分别检测其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记录N1和P1波潜伏期,进而评估神经传导通路的完整性。结果脊髓损伤组大鼠术后BBB运动功能评分较低,在术后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实验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制作过程简单,易于复制,可用于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Roux-en-Y胃旁路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代谢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和糖尿病模型组(32只)。糖尿病模型组成模3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C组,n=8)、糖尿病假手术组(DSO组,n=8)及糖尿病手术组(DO,n=14),DO组行胃旁路术,DSO组行胃窦十二指肠离断原位吻合。检测术前、术后1、2、4、8周血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测定术前、术后8周空腹血糖(FBG),肾脏ADMA、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检测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mRNA及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DDAH1)mRNA,PRMT1蛋白表达水平,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结果随着手术时间延长,D0组GLP-1水平增加,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8周,DC和DSO组较DO组和NC组FBG、BUN、Cr、ADMA水平,PRMT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NO、NOS、水平、DDAH1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AS染色示DC组和DSO组肾小球基质沉积,阳性染色物增多,余无明显变化。结论 2型糖尿病肾脏组织中的ADMA升高;胃旁路术促进ADMA代谢,改善了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A(BoNT-A)对L5、L6脊神经结扎引起慢性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左侧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SNL模型)。SNL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n=8)。1)实验组:SNL术后第3天同侧足底皮下注射BoNT-A30U/kg;2)对照组:SNL术后同侧足底皮下注射相同容积生理盐水;3)假手术组:仅暴露而不结扎L5和L6脊神经。均分别测定术前、给药前、给药后1d、3d、5d、7d、14d、21d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实验组手术同侧足底皮下注射BoNT-A可以增加大鼠的MWT和TWL,实验组手术对侧、对照组、假手术组应用BoNT-A对MWT和TWL无影响。结论足底皮下注射BoNTA能够改善SNL模型大鼠手术同侧肢体的MWT和TWL,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磁性丹参微球在骨损伤后的体内分布特点及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功能分化的影响,探讨磁性微球促骨愈合缓释诱导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股骨骨折模型,在磁靶向作用下注射磁性丹参微球制剂,筛选最佳浓度,考察其磁响应性。MTT法检测1 d、4 d、8 d和12 d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BMP2和BMP7蛋白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BMP2和BMP7 mRNA的表达。结果 (1)在3500Oe磁场下给予60 mg/L的微球制剂后,骨折组织的丹参素含量检测达到最大值(P0.05)。(2)MTT试验显示在成骨细胞对数生长期第4天和第8天药物组+磁场组增殖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药物组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磁场组的BMP2和BMP7在所有时间点表达量均高于空白组(P0.05),BMP2、BMP7药物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4)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12d时BMP2、BMP7 mRNA表达升高最为明显(P0.05),药物组和药物+磁场组表达量高于空白组和磁场组(P0.05)。结论磁性丹参微球在大鼠体内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以及骨形态蛋白BMP2和BMP7的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观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清和健康人血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 HUVECs)小凹蛋白 1(caveolin 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的 HUVECs,分为健康组(DMEM+健康人血清,n=8)、透前组(DMEM+尿毒症患者透前血清,n=18)、透后组(DMEM+尿毒症患者透后血清,n=18).采用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免疫组化SABC法和 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 caveolin 1蛋白的分布和含量.结果 MTT法筛选血清最佳干预时间和浓度分别为12小时、10%的血清干预浓度.与健康组比较,透前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透后组改变不明显(p>0.05);而透后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透前组细胞内 caveolin 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血液透析不能降低尿毒症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的发生率,caveolin 1的变化可能是尿毒症血透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加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胰岛素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wortmannin)对P1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1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和抑制作用,观察P13K/Akt信号通路对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l)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胰岛素组和渥曼青霉素组,海马立体定向注射胰岛素和P13K抑制剂渥曼青霉素。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3K/Akt信号传导下游蛋白Akt以及BACEImRNA水平。结果注射胰岛素的海马P13K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AktmRNA表达上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47,P=0.002),而BACElmRNA表达下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04,P=0.01)。渥曼青霉素组的P13K下游信号分子AktmRNA表达明显被抑制(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02,P=0.039),同时BACEI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上调(分别较空白和阴性对照组P=0.039,P=0.018)。结论胰岛素信号通路P13K/AM可以调节BACEl的转录水平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9.
外源性干细胞因子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动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干细胞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胃电及胃阻抗的影响.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 50 mg/kg并高糖高脂饲料喂食建立DGP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n=8)、糖尿病+外源性干细胞因子治疗组(DM+ SCF组,n=8);DM+ SCF组腹腔注射SCF 0.4 ug/(kg·d),共15天,对照组和DM组每天腹腔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阻抗式胃动力系统检测大鼠胃动力和同步胃电,透射电镜观察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DM组大鼠胃电节律紊乱,胃电主功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DM组大鼠阻抗主功率百分比明显降低(P<0.01),阻抗胃动过缓功率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DM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电、胃阻抗主功率百分比均有所改善(p <0.01;P<0.05);DM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胞核肿胀、肌浆网、内质网扩张,部分细胞胞质内细胞器溶解、消失;DM组大鼠予SCF干预后胃窦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善,电镜下仅见平滑肌细胞胞核轻度肿胀,密斑、密体、肌丝稍减少,余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论 外源性SCF能显著改善DGP大鼠的胃电,并能部分改善其胃蠕动,其机制与胃窦平滑肌结构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对皮肤慢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局部外用于小鼠背部皮肤后给予UVB辐射,每天1次,连续30天,分别采用TUNEL、ELISA和免疫印迹检测小鼠背部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TNF-α含量和caspase-8蛋白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照射组(单纯给予UVB照射)小鼠皮肤中的细胞凋亡指数、TNF-α含量及caspase-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不同浓度甘草等粗提取物处理后可下调TNF-α、caspase-8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指数(P0.05),尤以甘草组明显。结论UVB慢性辐射可诱导皮肤光老化,而甘草、红景天和黄芪三种粗提取物可缓解紫外线引起的皮肤慢性光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因子TNF-α释放、caspase-8表达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