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族善于经商,重视商业,究其原因,不仅深受伊斯兰教商业伦理精神的影响,而且与其形成时期所处社会历史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历史变迁中,回族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和语言优势,为改变自身社会地位而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商,同时壮大了民族实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异常活跃,社会上经商成风,商人文化发生了变化,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代有很大提高,这一切本该预示着商业的持续繁盛,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最终还是夭折了,商业没有发展壮大.究其原因,很多学者笼统的归罪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但笔者认为传统文化与商业的关系不能如此简单的划分.该文将通过分析明清时期传统思想的状况、商人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利用、传统文化与商业资本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玉林建州始于宋至道二年(996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玉林人有着悠久的商贸传统,商业意识极其发达,经商风气非常浓厚,因此玉林早在唐宋时期便享有"岭南都会"  相似文献   

4.
简析明代江西商人的行商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江西商人与徽商、晋商一起活跃在大江南北,共同为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经商活动中,江西商人以其从商人数多、行商区域广、经商方式活、贾农结合紧为特色,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江西人求新思变、善谋实干的良好传统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理论,商业经营方法是经商、交易、做生意的策略。在这个概念上,商业经营方法不属于专利法意义下的发明创造的范畴,不能授予专利权。  相似文献   

6.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不足的症结,必须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去寻找,从历史的、逻辑的分析中去寻找。交通运输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经济史上,商品经济的发达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市场在规模和范围上的扩大,对交通运输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从而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了商品经济的意识。这种意识超越了小生产的思想局限,赋予人们开阔的思路,使人们预见到交通运输对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导致人们提前向交通运输投资,为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准备充分的条件。由此可见,商品经济的实践要求发展交通运输,而商品经济的意识又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国曾经是一个长期被小生产所统治的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很低。在中华人  相似文献   

7.
<正> 一商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改革牵连千家万户,同人民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它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威信,社会主义商业的信誉,社会主义市场的稳定,党和群众的关系。国务院在批转商业部关于城市商业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报告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必须提倡文明经商,遵守商业道德,这是商业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15—17世纪户口流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特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减弱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导致大批农民弃农经商。直接后果是造成户口流失地区出现女多男少的现象;非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增加;商业城镇的兴起及城镇居民的大量增加。商品经济越发展,户口流失越严重,两者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晋商的人才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晋商将发展人才作为经商的第一要务,制定了一整套符合商业发展规律的商业人才培养制度.从慎重选才,到放权用人,再到科学育人,晋商制订和实行了科学的人才战略,实现了人才个人发展与企业整体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范蠡致富与儒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蠡是我国儒商文化的开拓者和实践家。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兼有道、墨特色;范蠡所以经商致富,不仅在于他借用了兵家智谋,更在于他对商业的重视和苦身戮力实践;范蠡商业思想的历史影响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1.
宋代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其法制文明达到了最高峰。就商业立法来说,伴随宋代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空前繁荣建构了包括刑统、编敕、编例、条法事类和市舶条法等众多法律形式在内、调整范围全面内容丰富的商业立法体系。宋代细密完备的商业立法既是当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法律回应,同时也是其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2.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纳税人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本文意图在于探讨纳税人意识的内容,以期在意识方面唤醒纳税人积极维护、争取自己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2,(18):12-12
美国《商业内幕》杂志,总结了外国人在中国经商最难以理解的四个“怪癖”。  相似文献   

14.
湖南东南部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从总体上讲虽然有些不足;但在某些方面,却很令人鼓舞。他们的选举意识、责任意识、监督意识以及参政的初级能力等,都达到了我们所未能想到的程度,较差的是主体意识以及对党内民主的基本常识的了解。影响他们民主意识的因素,主要是民主文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提高农村党员的民主意识,应在发展乡村的商品经济和民主文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范蠡是我国儒商文化的开拓者和实践家。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兼有道、墨特色;范蠡所以经商致富,不仅在于他借用了兵家智谋,更在于他对商业的重视和苦身戮力实践;范蠡商业思想的历史影响相当深远。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和商业时代的基础规律,在国内市场和世界市场上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商品经济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大代表角色意识淡薄既有代表制度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治文化消极因素影响的原因。政治文化消极因素对人大代表角色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意识淡薄的落后政治观念弱化了人大代表们的权利意识;二是薄弱的政治能力淡化了人大代表们的责任意识;三是低度的政治效能感削弱了人大代表们的参与动力。在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的同时,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角色意识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凌凌濛在《二拍》中写了一批敛财经商的故事和惜节,体现了他所生活的晚明时期具有普通的敛财意识。强烈的敛财意识驱使人们用各种手段去敛财和经商,凌凌濛客观地反映了这样的社会现实,他对正当的敛财手段给予赞扬,对不正当的敛财手段则给予揭露和批判。总体上看,他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敛财意识是肯定的,认可它是一种充满生机的进步的社会意识。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陶邑经济盛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邑,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境内,是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一大商业都会。越国大夫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弃官至陶,采取多种方式经商致富,商业繁荣,经济兴旺,使陶邑成为“天下之中”。这一经济盛况带动了此区域整个经济的发展,历经汉唐而不衰。  相似文献   

20.
公元 5世纪 ,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 ,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了自己的封建王国。西欧又退回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 1 0世纪。 1 0世纪以后 ,封建城市兴起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 ,商品经济逐步取代自然经济 ,市场经济越来越占优势 ,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结构与家庭生活的变化 ,其次是人们的婚姻生活与婚姻观念的变化。它充分说明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