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5 毫秒
1.
湫水河流域水沙变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湫水河流域林家坪水文站47年降水、径流、泥沙资料,利用水文法建立的模拟降雨径流模型和降雨产沙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降雨资料建立了模拟天然径流量和模拟天然输沙量序列,对因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河川径流及输沙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根据流域内主要的人类活动类型分析了水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唐乃亥流域近期降雨径流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降水对径流的影响,以统计假设检验和小波分析方法对唐乃亥流域近30年来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检验,并考察了总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分析了唐乃亥的枯季径流、汛期径流、年径流及相应时段的降水以及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得出了唐乃亥流域的蓄水特征和产汇流特征的变化。初步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气候的改变,但对其与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效应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紫荆关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紫荆关流域降雨与径流变化的规律,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对紫荆关流域1956~2005年长系列降雨、径流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降雨变化对径流变化贡献程度的定量描述方法。结果表明:紫荆关流域年径流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年降雨量有下降的趋势,但不显著;年降雨量与年径流量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且二者变化过程关系密切,降雨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其贡献程度达到了39.68%;由于受到非降雨因素的影响,二者的相关性随着年代的推移呈减弱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岩溶区流域降雨径流变化特征,基于澄碧河流域1963年至2011年共49 a的降雨径流序列,运用Mann-Kendall方法、Hurst指数法和双累积曲线法分别进行趋势及突变分析、序列未来的趋势预测分析和降雨径流变化产生的影响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域的历史及地质资料探讨降雨径流关系发生变化的成因。结果表明:①流域降雨量的年际、汛期以及非汛期序列均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且年降雨量的突变年为1986年,而径流量的非汛期序列却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在1990年发生突变;②流域的降雨径流相关关系发生了变化,流域水资源量减少达到12亿m~3/a;③流域内降雨径流的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喀斯特岩溶性的地质构造特征和降雨分布特点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以深圳市为例,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降雨-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在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武光明 《山西科技》2004,(2):32-33,36
文章通过对静乐水文站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分析,论述了降雨强度及集中程度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市为例,应用SCS流域水文模型对该市部分流域进行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降雨-径流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径流量趋于增大;降雨强度越大,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大,土地利用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就越小,降雨-径流的空间分布随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而发生变化,CN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和水体,低值区主要出现的林地、灌草地、果园等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羊河八大河流径流量数据和径流极值比分析该流域径流变化规律。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石洋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趋势;并通过数学建模预测未来径流演变的趋势。结果表明:南营的丰枯变化程度最剧烈,黄羊河次之,沙沟寺(东大河)的变化最趋向于缓和;由西向东,石羊河流域的各河流年径流的补给形式由冰雪和降水正逐步过渡到纯降水;至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羊河流域径流量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未来13年石羊河流域的出山径流总流量仍将会减少。  相似文献   

9.
汤河流域降水径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汤河1970—2014年的降水、径流量数据,利用滑动平均、相关分析、累积距平及M-K突变检验法,对近45a间的降水量、径流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年际尺度上,1970—2014年降水与径流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减少速率为11.48mm/(10a),年径流量减少速率为45.27亿m~3/(10a);降水径流突变年份均发生于1976年;在年内尺度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占全年63.48%,年均降水不均匀系数为0.43,多年来有不显著升高趋势,年均径流不均匀系数为0.36,多年来有不显著降低趋势.(2)多年来,年降水量、年径流量显著相关;在年内,夏季降水与径流相关性最大,且径流与降水的相关存在延迟性.(3)空间上,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在春、秋和冬季由北到南减少,夏季由北到南增多.径流与降水变化紧密相连,同时人类活动对径流调控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深圳河流域城市化对河流水文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河流域是典型的高速及高度城市化区域。基于1988?2006年长时间序列降雨资料, 借助RS和GIS技术, 通过SCS模型对该流域降雨径流关系进行模拟, 并结合流域内常住人口污水排放分析, 研究城市化对流域天然径流深、下垫面径流系数和年径流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年来深圳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由农业用地迅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化, 流域人口增加导致排河污水量增幅达到2.56倍; 天然径流深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并且与降雨量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 依据M-K突变分析得到1993年为天然径流深突变年份; 土地利用导致径流系数向高值发展, 但强降雨弱化了径流系数对于径流量的影响; 年径流总量整体呈现增大趋势, 主成分分析表明降雨是影响径流总量的主要因素, 但流域土地利用和人口的城市化效应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1.
以密云水库上游的半城子水库流域为研究对象,2019年针对氮的时空分布与不同来源开展连续监测,分析流域内氮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识别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半城子水库汛期强降雨时期总氮(TN)质量浓度较其他时段明显升高,相应洪水携带氮入库负荷占全年总负荷的90%以上,是氮控制的重点时段;2条入库河流,牤牛河汛期TN成倍超出史庄子沟,在中下游尤为明显,是氮控制的重点区域;库区及入库河流的氮以硝酸盐氮为主,平均占比74.3%,雨季较高;解析重要场次洪水的TN来源,自然因素(林草覆盖和降雨)是主要来源,占比超过60%,其次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其中废弃矿区对TN影响较大,应给予重视.研究结果可为密云水库流域氮源解析和控氮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黄土地区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坡面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黄土地区坡面降雨径流产沙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坡面径流含沙量与坡面流量、前期土壤含水量、土壤干容重之间的定量关系。应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黄土地区暴雨径流侵蚀产沙特点,建立了考虑流域前期土壤含水量和径流涨落段的含沙量与流量之间的水沙传递关系,建立了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模型。经用实测资料计算检验,此模型对小流域次暴雨侵蚀产沙过程及产沙总量的计算结果都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岚河流域产沙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岚河流域土壤侵蚀现状及降雨、径流、泥沙资料的研究,发现该流域年有效降雨量、有效降雨强度、年洪峰总量与流域产沙量之间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这一发现不仅满足了流域产沙预报的要求,而且还为该流域的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分析岔巴沟流域地貌形态、沟网及降雨空间分布等因素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观测资料,对该流域次降雨水沙耦合关系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次降雨输沙模数与洪峰流量模数及径流深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耦合关系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流域面积、地貌形态等下垫面因子是形成该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SCS模型在密云石匣试验小区降雨径流量估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密云县石匣小流域 2 0 0 1年的 6场降雨及径流观测数据 ,应用SCS模型计算参数Ia 在不同水平下 2 2个试验小区的径流量 ,依据实测值对计算值进行了调整 ,得出了适合该小区的参数CN的范围 ,并将参数进行检验 ,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6.
不同坡面单元人工降雨产流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前期含水率、坡度、雨强和植被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目前,利用人工降雨产流试验对降雨产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和南方湿润地区,关注华北平原地区的较少,为探究不同因素对华北地区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利用河北工程大学临洺关校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平台,分析了不同降雨情景下地表径流产流响应的差异性.结果 表明:产流起始时间随土壤前期含水率、坡度和雨强的增大而减小,且受土壤前期含水率的影响更显著,产流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平稳的趋势;裸地坡产流起始时间小于自然草地,在起始产流至达到稳定临界点的时段内,裸地和草地坡产流量与产流历时呈现对数关系;累积产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线性函数分布,拟合优度均在0.9以上.相较植被和坡度而言,土壤前期含水率和雨强是影响试验单元产流最重要的两大因素.通过上述不同情景、不同因素的试验差异分析研究,以期为构建适用于华北平原的产汇流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地表状况的改变,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的产生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选取浙江临安市南笤溪以上流域为例,利用L-THIA城市水模型对流域35年的日雨量记录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城镇化地区降雨径流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城市规模扩大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量情况下,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将会有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融雪径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森林小流域融雪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大兴安岭北部老爷岭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初春融雪径流进行野外定位观测,基于试验观测数据分析了融雪径流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冻土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大兴安岭北部森林小流域融雪径流开始于4月17日,结束于5月7日,融雪径流历时21 d; 整个融雪径流过程呈先涨流、后回落、再稳定3个阶段,径流量介于0.08~1.09 m3/s; 5月11日后径流趋于稳定,径流量波动于0.46 m3/s。融雪径流前期和后期日径流存在明显昼夜流量差,而洪峰期差异不大,洪峰流量可持续24 h左右。融雪径流过程径流量受多重因子的影响,其中受温度影响较大,二者相关系数r在0.85以上; 径流量对气温的敏感性最大,敏感系数ε高达0.54; 土表的融化会相应加大融雪径流量,而下层土壤的融化会削减融雪径流量; 降雨可加大涨流期的径流量,延缓回落期径流量的回落速率,且降雨量越大对径流量的驱动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室内土壤物理实验研究结果和理论推导,提出参数B同流域土壤含水量建立关系的入渗模式。该模式不仅能够反映可变初始土壤含水量对入渗的影响,而且能够进行饱和与非饱和入渗的连续过程计算。当用于以开始积水时间t_p,为判别标志的产流计算模型中,采用小流域、径流实验场的水文资料和室内土柱入渗的实验资料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