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曾丛梅 《科学通报》1995,40(17):1608-1608
核纤层(nuclear lamina)是内层核膜下由10nm纤维构成的网架,是核骨架的结构组分之一,哺乳类细胞的核纤层蛋白(lamin)成分可分成3种:lamin A,lamin B,lamin C.核纤层与核膜、染色质及核膜孔复合体在结构上有密切联系.可能具有支持核膜,为间期染色质提供锚定位点的功能.淋巴细胞核纤层的成分尚有争议,Rober等报道没有发现lamin A/C;而Guilly等的结果显示在淋巴细胞(T和B)分化的早期(包括淋巴母细胞,胸腺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2.
生物活性小分子与靶点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功利  麻锦彪  吴厚铭  陈海宝 《科学通报》2000,45(13):1345-1357
活性小分子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是生命中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因而靶蛋白和活性小分子的筛选是生命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活性小分子筛选方面,细胞印迹、以核磁共振为基础的结构活性关系研究及反双杂交系统分别是以细胞,靶蛋白及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靶点的高通量、快速的筛选方法,另外,在由活性小分子鉴定靶蛋白的研究中,三杂交系统、功能表达克隆及药物印迹等方法大大加速了靶蛋白的鉴定进程;而展示克隆方法可以  相似文献   

3.
小鼠胚胎植入涉及源于外胎盘锥的洋养层细胞对子宫蜕膜细胞外基质的粘附和侵入,植入时,纤粘连蛋白在蜕膜大量表达并分布在基质细胞周边,其受体在滋养层细胞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4.
孙照鑫  冯红 《自然杂志》2023,(2):127-138
线粒体是一种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生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呼吸、分泌及机械运动等全部细胞活动所需要的化学能都是由线粒体提供的。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s)是与线粒体紧密联系的脂筏样结构域,位于线粒体与内质网(ER)之间。MAMs不仅仅在结构上连接ER和线粒体,还富含多种连接和功能蛋白,因此MAMs必然会对ER和线粒体功能产生影响。文章综述了MAMs的结构、分子组成及其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线粒体融合、线粒体分裂、线粒体自噬、线粒体能量代谢及线粒体活性氧生成等方面,以期为通过MAMs调控线粒体功能来改善相关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麻疹病毒绒猴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凌云  刘鑫  张鹏  齐义鹏  程明 《科学通报》2002,47(16):1217-1225
血凝素基因(ha)突变的麻疹病毒株失去了感染其敏感宿主Vero细胞的能力,但可以感染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系B95a,推测在B95a细胞上有这类麻疹病毒毒株的新的受体分子,为此,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从B95a细胞cDNA文库中筛选,克隆了一个上述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Ha蛋白)的相互作用蛋白基因-bip(b-lymphoblastoid interaction protein of marmoset),该基因cDNA全长1540个碱基对,包含1101个碱基对的可读框,推测编码33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Bip),推导的氨基酸一级结构表明;Bip蛋白含有一个疏水跨膜区和一个疏水引导压,缺失突变体研究表明,Bip蛋白跨膜区缺失不影响Bip蛋白与Ha蛋白的相互作用,在麻疹病毒非允许细胞CHO(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 bip基因,结果证明CHO/Bip 由非允许细胞变成了对上述麻疹病毒敏感的允许细胞,即表达有Bip蛋白的CHO细胞可以被麻疹病毒吸附,感染,证明bip是位于绒猴-B类淋巴母细胞中的麻疹病毒新的细胞受体基因。  相似文献   

6.
刘丹  金长江  姚雪彪 《科学通报》2002,47(23):1763-1770
动点是染色体着丝粒上的一个3层结构的特化部位,现在已经发现了CENP-E,动力蛋白(dynein)和MCAK三种定位于动点最外层--冠状纤维的马达蛋白,并且对它们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细胞有丝分裂期的一些作用机制已经逐渐地展现在面前。对马达蛋白在活细胞染色体上运动的研究将有助于阐述其在梁色体运动各个时期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7.
皮肤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在这里我们主要讲一下表皮。 表皮是皮肤的表面部分,为复层扁平上皮,其厚薄因体表部位而异。手掌及足跟部最厚,具有典型的4层结构,由里到外分别为: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化层;在身体其他部位的表皮一般只有生发层和角化层。不过,这4层结构并不是不同的东西,而是同一细胞一生中的4种形态。 表皮的寿命只有30天,在这短短的30天里,表皮细胞从它的婴儿  相似文献   

8.
补体系统的发育进化及其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云  朱锡华 《科学》1999,(10):63-66
哺乳动物的补体系统是一个由补体成份、血浆补体调节蛋白、膜补体调节蛋白及补体受体等30余种糖蛋白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的复杂的蛋白质反应系统。多种病原微生物及抗原体复合物等可通过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途径激活补体,产生调理吞噬,杀务细胞,介导炎症,溶解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虽然抗原-抗体复合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  相似文献   

9.
高等植物中细胞器及细胞之间是由生物膜分隔开来,但在植物的生理代谢及应对逆境胁迫的过程中,细胞器及细胞之间需要大量的信号与物质的交流.多数情况下,这些跨膜交流由膜上的转运蛋白来执行,其中以ABCG亚家族为代表的ABC转运蛋白家族是一类介导多种不同类型物质的跨膜转运以完成相应功能的转运蛋白.植物比其他真核生物拥有数量更多的ABCG转运蛋白,表明植物中ABCG转运蛋白具有多样且重要的功能. ABCG转运蛋白不仅参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许多物质的转运,执行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还广泛参与植物对干旱、重金属、温度、渗透和抗生素等非生物胁迫,以及病原菌、害虫和植物化感作用造成的生物胁迫响应过程中的信号与物质转运,说明ABCG既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相关,也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植物ABCG转运蛋白的结构、分类、生理功能及在抗生物与非生物逆境胁迫的功能进行系统总结,为深入了解植物ABCG转运蛋白多样化功能、研究趋势和利用植物分子育种技术对ABCG基因进行表达调控以获得具有优良特性的植物新种质提供重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赵大庆 《科学通报》1993,38(11):996-996
早在70年代初,人们就发现杂多酸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钨锑酸钠[NaSb_9W_(21)O_(86)]~(18-)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抗病毒化合物.非常有趣的是最近报道[NH_4]_(18)[NaSb_9W_(21)O_(86)]·24H_2O(结构代号为HPA-23)具有很高的抗爱滋病病毒活性,在法国已进入临床应用.但从分子水平研究杂多酸化合物抗病毒的机理,目前尚未见到国内外报道.而作为病毒可以广义地看作由一个蛋白外壳包裹,内部则为核酸.爱滋病病毒同样由两层蛋白所包裹,与宿主细胞发生吸附作用主要是通过外层包络蛋白(GP120),该蛋白的活性组分是一个由8个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诱导肾成纤维细胞转为成肌纤维细胞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是介导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促纤维化效应的蛋白,但它能否诱导肾脏慢性纤维化中的关键细胞,即间质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0,目前尚无报道。实验应用体外基因转染技术建立稳定表达CTGF蛋白的肾间民纤维细胞系,并观察在不同培养条件下成肌纤维细胞数量及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结果发现细胞表达出的CTGF蛋白能直接诱导成纤维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并增加细胞外基质胶原ⅢmRNA水平,提示CTGF可作为肾纤维化防治中的新靶位蛋白,为临床延缓肾脏疾病慢性进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童坦君 《科学通报》1984,29(12):757-757
细胞内的脱氧核糖核酸结合蛋白(DBP),种类繁多,在复制、转录、基因调控等细胞的主要生命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细胞外的生物体液中的DBP尚无系统研究。本文以小鼠为动物模型,以脱氧核糖核酸纤维素亲和层析法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主要分离手段,对小鼠血清DBP的含量在上述亲和层析柱上的层析行为、分子量分布范围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小鼠血清取自20克左右瑞士种小白鼠,每批杀鼠20—30只,制备混合血清。DNA纤维  相似文献   

13.
卢大儒 《科学通报》1995,40(14):1311-1311
1987年Anson等首次将入FIX cDNA成功地转移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并提出了基因治疗血友病B的设想.近年来,FIX cDNA已先后在皮肤成纤维细胞、成肌细胞、肝细胞、内皮细胞和角质细胞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表达(表1),其中,薛京伦等进行的经皮肤成纤维细胞途径的血友病B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已取得了安全有效的结果.为进一步提高FIX的表达水平,探索新的靶细胞,我们率先以血友病B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为靶细胞,将新构建的安全型反转录病毒载体LNCIX通过反转录病毒介导基因转移到BMS细胞中,基因修饰的  相似文献   

14.
细胞滋养层细胞和肿瘤细胞的侵入行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滋养层细胞和肿瘤细胞侵入的非常重要的介导因素。近来,MMPs家族的一个新成员-MMP-28被克隆并确定下来,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酶谱分析和Northern blot等方法,检测了妊娠早期细胞滋养层细胞和绒毛膜癌细胞系JEG-3细胞中MMP-28的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情况。RT-PCR显示,细胞滋养层细胞JEG-3细胞均有MMP-28mRNA的表达;Northern blot研究显示,JEG-3细胞中MMP-28mRNA的表达强于细胞滋养层细胞中MMP-28mRNA的表达,具有时间依赖关系;酶谱分析显示,JEG-3细胞中MMP-228蛋白分泌 活性高于细胞滋养层细胞中MMP-28蛋白分泌活性,呈时间依赖关系,这与MMP-28的基因表达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明了MMP-28可能在正常妊娠和肿瘤发展等一些与组织重建有关的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璐  魏旋  刘佳 《自然杂志》2021,43(5):359-364
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因子,在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通过两个半胱氨酸和两个组氨酸螯合锌离子)可通过巨胞饮进入哺乳动物细胞。进一步的研究发现C2H2锌指蛋白可介导多种模式蛋白质及药物蛋白质的高效细胞递送,其细胞穿透效率亦高于传统的细胞穿膜肽。文章介绍了锌指蛋白的基本生物学信息和其细胞穿透特性,并讨论C2H2 锌指蛋白在大分子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Lipkin  R 《世界科学》1996,(4):15-16
控制生命的闸门──开关细胞膜RichardLipkin著.林志信译标志着生命边界的正是海绵状多孔层。这是一位看管闸门者,它控制着每个活细胞中分子的出入。完全关闭时,由蛋白质和脂肪酸组成的这种网膜(脂质双分子层)像是分子障。这就是细胞膜:它在细胞的内部...  相似文献   

17.
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存玺  王永潮 《科学通报》1998,43(18):1905-1905
在细胞生命周期中,在一定时间必须有新的功能蛋白的产生而启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运转,与此同时也伴有完成功能的蛋白质的降解。细胞内蛋白质解必须有精确的时间和空间的调节和选择。如果蛋白质降解的时间,速率和部位出现异常,将导致严重的细胞增殖,分化的障碍,甚至细胞凋亡。泛素-蛋白水解酶复合体通路是一种细胞胞质和核内蛋白ATP依赖性的非溶酶体降解机制,具有高度选择性地进行细胞内蛋白的降解,尤其是短命的功能蛋白  相似文献   

18.
郭焱  魏朝亮  胡劲松  丁明孝  陈建国 《科学通报》2002,47(18):1403-1407
fibrillarin是核仁的一个主要蛋白成分,细胞分裂时它要经历从核仁到细胞质的重新分布过程,并且与细胞分裂后核仁的重新组装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有丝分裂过程中fibrillarin的动态变化及与其他细胞结构的关系,构建了fibrillarin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cDNA转染,免疫荧光标记和免疫共沉淀等方法证明了处于分裂期的HeLa细胞中fibrillarin不但分布于细胞质,而且还有一部分定位于纺锤体两极的中心体部位,并且与与NuMA蛋白共定位,当使用药物将分裂期细胞的微管结构解聚后,fibrillarin在两极聚集的现象消失,而后随着纺锤体的重新组装,fibrillarin又在两极重新出现,体外非细胞体系的实验也证明了fibrillarin和分裂期细胞中微管中心体结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微载体支持下人肝癌细胞静置三维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民  王宏芳  丰美福 《科学通报》2001,46(10):827-832
传统的单层平面培养仍然是目前肝癌研究中最常用的体外培养方法,而这种方法不能形成类似体内的结构,在研究体内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限制性,以微载体Cytodex-3为支持物,在静置状态下培养人肝癌细胞BEL-7402,构建一种简单易行的人肝癌细胞三维培养模型,电子显微镜、酶活性及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细胞呈多面体形,多层重叠排列呈巢状,胞间有0.5-2.0μm的间隙,胞间细胞膜局部突起密切接触,有桥粒形成,90%以上细胞存活,并维持葡萄糖的分解代谢和表达EGF受体,胞内AST,ALT及LDH-L的活性高于平面培养,该三维结构具有体内索状型和实体型肝癌的结构特征,较之单层平面培养,更适合于研究肝癌细胞及细胞与微环境之间的 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用于肝癌细胞浸润、转移和抗药性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癌症新疗法     
一种新式的癌症疗法最近初步试验成功了,它的原理是直接阻止人体细胞制造出引致病变的蛋白.这种疗法有一个古怪名字:反义.抑制蛋白形成治疗癌症的方法,常见的不外乎3种,即电疗、化疗、手术.然而,这些方法的最大弊病是好坏不分,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正常的细胞,因而令病者元气大伤。医学界近年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干扰癌细胞内的活动。由于所有细胞活动都是由蛋白控制的,因此患病细胞必定是蛋白出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